贾芹先生著《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出版
钟馨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贾芹副教授著《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于2016年4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平装16开,定价46元。
附书影、后记、序言、目录、摘要:
后记
自2004年从南京大学毕业以来,到如今已经11个年头了。这本在我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内容完善而成的小书终于要见人了。
记得几年前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陈改玲院长就提醒我早一点把博士论文修改后出版,她说当年我们做的研究是该领域内最前沿的东西,搁置若干年后会怎么样呢。诚然,这十多年里,以古汉语反义词为主题的硕士、博士论文多了起来,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但对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是:古代汉语反义词的专书、断代研究较多,且集中于上古,历史演变研究有待加强;汉语非对称性反义词研究兴起,但同一反义义场内的纵向和横向的研究不足;不同语言间的反义词对比研究有待深入。我认为这些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汉语反义义场的整体面貌不清楚,即对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内的反义义场缺乏整体把握。如果反义词的研究总是满足于个体研究,而没有放在语义场里去考察,没有放在该语义场的历史演变中去考察,这样的研究是有局限性的。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对此一直以来都有点儿耿耿于怀。这也是为什么事隔多年以后仍不揣固陋要出这本小书,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刘士俊先生、博士生导师滕志贤先生,两位先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宽厚仁爱之心一直影响着我。
在书稿校对期间,家里书桌上堆了一堆工具书,9岁的女儿时不时地过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完成,我说:“你现在也在用字典了。字典是人编出来的。我得用心修改、用心校对,才能少犯错误。”但学力所限,书中谬误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在我求学阶段和工作阶段对本书做出评阅和指正的各位专家、学者、同事、朋友,感谢编辑胡畔女士的辛勤工作。感谢浙江省社科规划办的资助。
贾芹
2015年6月8日于杭州清雅苑
序言
2001年9月贾芹君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史博士研究生,方向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是她在其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增益修订完成的专著。
为什么贾芹君选择上古汉语反义词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呢?
汉语同义词和反义词同是汉语词汇系统重要组成成员,但对它们的研究却并不那么公平:无论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都存在重“同(义)”轻“反(义)”的倾向,而且相当明显。尤其古代汉语反义词研究,直到上世纪末一直显得比较冷清。是不是古代汉语反义词池浅鱼寡令英雄无用武之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古代汉语反义词有许多问题亟待厘清和探究,如:反义词判断标准及其分类、词与义位的复杂对应关系、词法结构、音义关系、反义连文、语言反义与言语反义、反义词与同义词的互动、历史演变、非对称性、反义词在修辞和辞书释义中的作用等等。在当时来说,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半荒地,开拓空间比较大。当时从事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面。不利方面是前人直接研究成果少,不仅启示少,还容易走弯路;有利方面是古今汉语同义词研究相对成熟,其方法有些是可以“拿来”的。
经过以上初步分析,贾芹君对上古汉语反义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就怂恿她对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先做个全面调查,她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初判基本相符,于是论文选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近些年来以古汉语反义词研究作为硕博论文选题的逐渐多了起来,贾芹君是走在前面的,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贾芹君性格平和,轻声细语,做事平实,特别坐得住,有耐心,在她的著作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鲜明的务实细致的个人风格。在进入研究状态后,她发现这个课题的复杂性和难度比预估要大得多。面对挑战,她选择的不是临阵改弦更张,也不是绕弯“智取”,而是迎着困难,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从浩瀚的上古典籍中爬梳剔抉,审慎甄选,找出了689对反义词,并且对它们按义类分门别类编排。义类编排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反义词聚拢在一起,这样便于对它们的义位、义域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比如,透过上古汉语反义词词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古汉语反义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存在大量的由同义关系、多义关系而形成的反义词群。词目全景式展现了上古汉语反义词的基本面貌,它不但为论文提供了充足的论据支撑,也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贮备了实用的资粮。
建立体量庞大的上古汉语反义词词目,是一项极为艰巨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尽管它还不十分完善,但荜路蓝缕之功实不可没。本书所附《上古汉语反义词词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部简明的上古汉语反义词词典,它为汉语反义词的历时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
再如,当前学界流行的上古汉语反义词具有“义反音亦反”规律的论说几成定论,然而作者既不随声附和,也不轻易否定,而是通过对上古汉语605对单音节反义词语音的逐一分析检验,发现有音义相关联的仅占23.8%,因此认为“义反音亦反”仅体现在部分同源衍生的反义词中而并不具有普遍性,从而对这一论断作了重要修正。又如,作者对上古汉语的反义连用也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她分析了84对常见的反义连文,发现反义连文的语序排列“主要是遵循意义的原则,而声调原则也在潜意识发挥着作用”。由此可见,作者立论务求尊重语言事实,让语言事实来说话,摒弃臆测和以偏概全,而在此前提下提出的新见一般是能站住脚的。
全书脉络明晰,对上面提及的上古汉语反义词若干重要问题大部分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既扼要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明确提出自己的认识。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着重共时描写,兼顾历时考察;定量和定性互补;虚与实相呼应。她尤其重视引入现代语言学、词汇学理论,自始至终以词汇系统论为立足点观照和剖析上古汉语反义词纷繁复杂的内部组织和此消彼长的历史演变。
无庸讳言,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上古汉语反义词的历时演变研究比较薄弱,需要加强。有些新的热点问题,如上古汉语反义词非对称性研究等,需要及时跟进。其实这些年来贾芹君一直密切注视着汉语反义词研究的学术动态,目前已经制订出关于上古汉语反义词非对称性研究的完整计划,她的新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将指日可待。
滕志贤
写于南京仙林南大和园
2015年3月
目录
第三节 上古汉语反义词词目
摘要
反义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的词汇现象,它联系着词的反义、同义、多义等多种聚合关系,涉及到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词义系统以及常用词演变等诸多问题,是词汇学、语义学、辞书学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上古汉语反义词是上古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是古代汉语反义词研究的源头和基础,对于古代汉语反义词理论和实践都很有意义。
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为上古汉语反义词基本问题的研究。下编为反义词群实例分析。
上编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书的研究目的、价值和方法以及研究概况。
第二章论述上古汉语反义词的判断和分类。明确提出上古汉语反义词的判断标准:(1)义位相反相对;(2)经常对举使用。特别强调仅有义位的相反相对而从未以对举形式出现过的词不是反义词。按照这一判断标准,本书收录了上古汉语反义词689对,并首次全面地对它们进行义类编排,形成“上古汉语反义词词目”。义类编排显示出上古汉语反义词的特点:上古存在大量的由同义关系、多义关系而形成的反义词群。这为今后的古代汉语反义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特别有利于反义词演变的研究。
第三章对上古汉语反义词语义、语法、语音以及反义连文进行研究。语义方面,由于上古汉语单音词的多义性和同义词的丰富性,使得反义词之间形成比较复杂的对应关系;语法方面,上古汉语反义词词性或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中也存在兼类和语法功能不一致的情况;语音方面,通过对先秦604对单音节反义词的语音分析,对学术界提出的上古汉语反义词具有“义反音亦反”的规律提出不同意见;反义连文方面,着重对反义连文的语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反义连文的语序主要是遵循意义原则,而声调原则也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第四章对言语反义词、最佳反义词等理论问题以及语文辞书中反义条目的处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编选取了十二组有代表性的反义词群实例进行分析。这几组反义词群或者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色彩,或者存在同义或多义现象,或者发生了历史演变,或者是以上种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希望通过对这些反义词群的个案研究,探索反义词描写分析的方法。
附录一是按照音序编排的附有例证的上古汉语反义词词表,相当于一个简本的上古汉语反义词词典。附录二、三是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两篇反义词相关的论文。
关键词:上古汉语 反义词 理论探讨 实例分析
感谢杨建忠先生惠赐相关讯息!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