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在 2016/4/20 14:35:28 发布

 

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首發)

 

李鵬輝

安徽大學

 

 

清華陸《鄭文公問太伯》甲、乙本有如下一字:

《太伯》甲09《太伯》乙08

整理者注〔二七〕謂:“,讀爲‘鼠’。《春秋》言‘鼷鼠食郊牛’,是牢閑中有之。《漢書·楊惲傳》有‘鼠不容穴’語。,讀爲‘鬥鬩’。《詩·常棣》‘兄弟鬩於墻,外御其務’,毛傳:‘很也。’逸,訓爲放失。”[1]原書對“”字的解釋是可信的,但此字并非讀爲“鼠”,而應該是“鼠”字的異體。此字還見於《包山楚簡》,形體如下:

《包山》85《包山》162《包山》180

在《包山楚簡》中其辭例分別爲:1.公德訟宋、宋庚……2.戊寅,䣆……3.競貯之州加公陽、僵馭郙……從其內容來看三者皆爲人名。人名爲某鼠者有見,如《睡地虎秦簡·日甲·盜者》69背:“子,鼠也。盜者兌(銳)口,希(稀)須(鬚),善弄,手黑色,面有黑子焉,疵在耳,臧(藏)於垣內中糞蔡下。多〈名〉鼠鼷孔午郢。”“”字,何琳仪先生分析爲:“从鼠,予聲。疑之異文。《搜真玉鏡》‘,音野。’《包山簡》,人名。”[2]劉信芳先生:“宋(豫)。”[3]朱曉雪先生:“‘’應爲‘豫’字異構。”[4]今按,“”字形體當從何先生分析从“鼠”,“予”聲。“予”和“鼠”位置可以互換,古文字中這種情況常見。從清華陸《太伯》“爲是牢(鼠)不能同穴”這一詞例來看,“”就應是“鼠”字。清華陸《太伯》中的“”字所从予或省去八形,可分析爲从鼠呂聲和从鼠予聲。“‘予’字从呂,八爲分化符號。呂亦聲。”[5]“予”喻紐魚部字,“鼠”審紐魚部字。“”或爲加注聲符“予”或“呂”的一個注音形聲字,關於古文字中的注音形聲字可參見吳振武先生大作[6],所以“”字蓋是“鼠”字的一個異體。其中“予”字作:

《清華叁·祝辭》1《集成》11327《璽彙》0112《新鄭出土戰國銅兵器部分銘文考釋》圖403《陶錄》3·614·1《集成》11930《龍崗秦簡》220《珍秦·秦》222《里耶》J1981《里耶》8-583《里耶》8-965

形。從上舉字形可以看出“予”字或在“呂”上加“八”形或在相疊的兩口下部增加筆畫來與“呂”字相區別。

 

 

清華陸《鄭武公規孺子》簡十六中歷字作形,歷字本从止作(《嶽麓壹·爲吏》77)形,秦文字作此形又如(《秦封泥彙考》1386)。此“”字的“止”訛爲“又”,這種“止”、“又”互訛的情況在晉系和楚系文字中多見。如:

夏:《古璽彙編》3990         《古璽彙編》2724

地:《侯馬》九一:五         《侯馬》七五:四

《清華叁·赤13      《清華叁·琴舞》03

相:《上博九·陳公治兵》6   《清華叁·說命中》03

《上博七·吳命》6        左塚漆梮第五欄A

這種互訛的現象,劉釗先生在古文字構形演變條例·訛混條例中已經指出:“古文字中又、屮、止三字經常相混。”[7]關於“歷”字的訓釋,整理者在注〔五〇〕中謂:“歷,《書·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蔡沈集傳:‘盡也。’”[8]然而,據之來解釋“甬受之邦”感覺有些迂曲。簡文十六謂:父曰“二三(大夫)不尚(當)母(毋)然,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守)孫也。(吾)先君智(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甬(用)(歷)受(授)之【十六】邦。”這支簡的內容是莊公對邊父規勸的回答。莊公講述先君認爲此“二三大夫”是值得重用的,先君曾稱此其爲“不二心之臣”且能以國事相託之。“不二心之臣”見於《尚書·周書·康王之誥》:“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惟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9]我們懷疑此“甬”或許應讀爲“通歷”,“甬”讀爲“通”在出土材料中有見,[10]茲不贅舉。此“甬”和“不二心”蓋爲並列的關係。再者,“通歷”一詞又見於《史记·梁孝王世家》:“初,武爲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謚爲梁懷王。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其明年,徙淮陽王武爲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 [11]和《漢書·文三王傳第十七》:“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梁王揖同日立。武爲代王,四年徙爲淮陽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12]此二書所記句式近同。簡文的意思是說此“二三大夫”既是“不二心之臣”又是“通歷”先君和今君老臣,最有資格被授之邦以來輔佐鄭莊公。

所以,簡十六或可斷讀爲:﹝(邊)﹞父曰:“二三(大夫)不尚(當)母(毋)然,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守)孫也。(吾)先君智(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甬(通)(歷),受(授)之【十六】邦。”以上是筆者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附記:小文草成後蒙徐在國師、劉剛先生、楊蒙生先生審閱指正,謹致謝忱!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第123頁。

2]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19989月,第569頁。

3]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20031月,第82頁。

4]朱曉雪:《包山楚簡綜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12月,第63頁。

5]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19989月,第567頁。

6]吳振武:《古文字中的“注音形聲字”》,《古文字與商周文明》臺北中央研究院2002年,第223236頁。

7]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5月,第337頁。

8]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第109頁。

9][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月,第747748頁。

10]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中華書局20082月,第466頁。

11][漢]司馬遷撰、[唐]張守節正義、[唐]司馬貞索隱、[宋]裴駰集解:《史記》,中華書局19599月,第2083頁。

12][漢]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6月,第2207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6年4月2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6年4月20日。



点击下载附件:1630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薛后生 在 2016/4/21 8:55:13 评价道:第1楼

    “通歷”應該與金文的“蔑歷”有關,這裡似乎是賜予的意思。

  • 王寧 在 2016/4/21 9:49:37 评价道:第2楼

    簡文“吾先君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甬歷受之邦。”
    “甬”即“用”,训“因”。“歷”即“歷來”之“歷”,相當於現在說的“一直”。
    簡文是說我先君知道二三子沒有二心,因此一直把國家政事交給他們搭理。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