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的“縈軛”“遺陰”解
在 2016/5/16 15:47:16 发布

 

 

 

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的“縈軛”“遺陰”解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中載太伯在歷數鄭先君的功業,說武公的功績時言:

枼(世)及吾先君武公,西城洢𨳿(澗),北就鄔、劉,縈厄(軛)蔿、竽(邘)之國。【簡6-7

說莊公的功績時言:

枼(世)及吾先君臧(莊)公,乃東伐齊酄之戎爲徹,北城溫、原,遺陰櫮(鄂)次。【簡7-8[1]

對於此二節文字中的“縈軛”和“遺陰”,諸家有不同的解釋。首先說“縈厄(軛)”,原整理者無釋,龐壯城先生認為:

“‘縈’字,原整理者無說,應讀為‘營’,表示經營。”[2]

薛後生先生認為:

“‘營軛’顯然與文獻常見之‘還轅’意義相類,表示周游,馳騁一類的意義,縈(營)有環繞義。不過耕部字與元部字常相通。……,‘縈(營)’讀為‘還’好像亦可。”[3]

按:“縈”是纏繞義,“縈軛”即纏繞車軛。《說文•革部》:“鞙,大車縛軛靼。”段注:

“縛軛者,苞注《論語》云:‘輗者,轅端橫木以縛枙者也。’皇曰:‘古作牛車,先取一橫木縛著兩轅頭,又別取曲木爲枙縛著橫木,以駕牛脰也。’然則軛縛於橫木,橫木縛於轅,縛於轅者輗也。軛縛於輗用靼。鞙亦作𩉥。《釋名》:‘𩉥,縣也。所以縣縛軛也。’”

《說文•韋部》:“䪙,軶裹也。”段注:

“軶,轅前也,以皮裹之。”

桂馥《義證》:

“軶裹也者,《廣韻》:‘䪙,車覆軶。’《集韻》:‘䪙,韋裹車軶。’”

可見古代的車軛是要用繩索、皮帶之類的東西綁縛、纏裹,即所謂“縛軛”,“縈軛”亦當謂此。“鞙”是綁車軛的皮條,“䪙”是纏裹車軛的皮帶,使用時間長了會鬆動、斷裂,則需要重新綁縛纏裹。所以,所謂“縈軛”當是用纏裹車軛表示維護、維修車輛的意思,即用在蔿、竽(邘)維護修理車輛表示佔領了此二國之地。

在上文言桓公事跡時,言“吾[]雘(獲)函、𨚖(訾)輹車”,原整理者將“輹車”屬下句讀,恐非。筆者認為“‘輹車’本意當是在車軸上纏皮革絲繩之類加固車軸,這裡相當於加固、維修車輛之意”、“鄭人得以在函、訾維修車輛,表示奪取了此二邑”,[4]此處的“縈軛蔿、竽(邘)之國”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

再說“遺陰”,“陰”甲本作“”,乙本作“”,都是從邑金聲的寫法,原整理者注:

遺,訓為給予、交付,或訓為《說文》亡也。次,乙本作,讀為,疑即平陰津,地在河南孟津東北。鄂在山西鄉寧縣。句謂交付陰、鄂之事。[5]

《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下簡稱《補正》)引馬楠先生說:

“這句一開始的想法是‘遺’訓為亡,與‘桑(喪)’相對,‘遺陰桑(喪)次’謂失去了平陰津,喪失了在周王朝的職事。但全句都是講莊公的功績:‘乃東伐齊灌之戎爲徹,北城溫、原,遺陰喪次,東啟隤、汋,吾逐王於葛。’因而改用目前整理報告的說法,把‘遺’訓為給予、交付,用乙本‘次’作‘事’,讀為‘遺陰、鄂事’。”[6]

按:“櫮”,《補正》引石小力先生說:“該字即桑樹之‘桑’,從木,喪聲。”次,簡文作從宀𠂔聲,暮四郎先生云:“‘次’可能是指住所、軍隊駐扎地之類意義。”[7]均是。乙本作“事”,因“𠂔”、“事”雙聲而誤也。“桑”當是地名,蓋鄭國軍隊曾經於此駐扎,故有“桑次”之稱,與“榆次”之地名類同。卜辭、金文中言“在某次”較常見,均謂軍隊在某地的駐扎之處。

由上文的“輹車”、“縈軛”推之,此處的“陰”亦當是與車輛有關之事物。《詩·秦風·小戎》:“陰靷鋈續”,《毛傳》:“陰,揜軓也。”《箋》:“揜軓在軾前,垂輈上。”朱熹《集傳》:“陰,揜軓也。軓在軾前,而以板橫側揜之,以其陰映此軓,故謂之陰也。”《釋名·釋車》:“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王先謙《疏證補》:

“後文有云:‘笭橫在車前,織竹為作之。孔笭,笭也。’然則陰、笭同在一處,而陰在笭上,所以蔭之。”

《說文》:“軓,車軾前也。”段注:

“杜子春注《大馭職》、鄭司農注《輈人》、後鄭注《少儀》皆曰:‘軓謂車軾前也。’《秦風》:‘陰靷鋈續’《傳》曰:‘陰,揜軓也。’戴先生云:‘車旁曰輢,式前曰軓,皆揜輿版也。軓以揜式前,故漢人亦呼曰揜軓。《詩》謂之陰。’”

根據諸家所言,“陰”即古代車輛上遮蔽車軓的擋板,故稱“陰(蔭)”,漢代稱為“揜軓”,“揜”也是遮蔽義。“遺”當訓“舍”或“棄”,是捨棄、丟棄之意。“遺陰”謂遺棄揜軓,因為揜軓損壞則需更換,更換下來的則被丟棄,這也是維修車輛之意。“遺陰桑次”謂佔領了桑地在那裡駐軍、維修車輛,將損壞的揜軓遺棄在那裡。

“輹車”、“縈軛”、“遺陰”都是說軍隊在某地維修車輛,以此來表示作戰經過或佔領了這個地方,軍隊得以在此地駐扎休整。

 

 



[1] 并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下冊,中西書局2016年,119頁。

[2] 龐壯城:《〈清華簡(陸)〉考釋零箋》,簡帛網2016-04-27.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37

[3] 《清華六〈鄭文公問太伯〉初讀》(下簡稱《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43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5-04.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46&page=5

[4] 王寧:《由清華簡六二篇說鄭的立國時間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6/4/20.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777

[5]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122頁注[二三]

[6]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6-04-16.

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6/20160416052940099595642/20160416052940099595642_.html

[7] 《初讀》,1樓發言。發表日期:2016-04-16.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6年5月15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6年5月16日。



点击下载附件: 1645王寧:清華簡六《鄭文公問太伯》的“縈軛”“遺陰”解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3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