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黔之菜:讀北大漢簡《妄稽》小札一則
在 2016/6/22 16:07:04 发布

 

 

 

讀北大漢簡《妄稽》小札一則

 

黔之菜

 

《妄稽》簡27有一段話說:

齒若[1]骨,口類變[2](臠)條(脩)。大(太)息歌諃,謬=(謬謬)爰恤。星(腥)腐臊簫(鱐),艻=(艻艻)蛇臭[3][4]

關於“謬=(謬謬)爰恤”這句,整理者是這樣解釋的:

“謬謬”疑同“穆穆”,安靜,默默。“爰恤”,哀傷。“爰”讀作“咺”,悲傷;恤,憂。

結合簡文之用韻及文義,我們認為簡文應作:

齒若骨,口類變(臠)條(脩)。大(太)息歌諃,謬=(噭噭)爰(猨)簫(嘯)。星(腥)腐臊恤(饖/穢),艻=(艻艻-烈烈)蛇臭。

如此,簡文以“條(脩)”、“簫(嘯)”、“臭”為韻(古音幽部),用韻自然而和諧。

下面我們再來對簡文括注的字詞分別加以解釋:

1.  “謬謬”應為擬聲詞,可讀為“噭噭”。《老子》“其上不皦”,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作“其上不謬”,[5]是其例證。《文選》卷22引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云“活活夕流駛,噭噭夜猿啼”,李善注:“《楚辭》曰:‘聲噭噭以寂寥。’《廣雅》曰:‘噭,鳴也。’”呂延濟曰:“噭噭,猨聲。”[6]

2.  “恤”讀為“饖”(或“穢”)。“恤”、“饖”(或“穢”)聲近而相通,猶《釋名》:“血,濊也。出於肉,流而濊濊也。”[7]《廣雅·釋器》:“鯹、鱢、……腐、……饖,……臭也。”王念孫《疏證》:鯹鱢通作腥臊。……饖之言穢也,《說文》:“饖,飯傷熱也。”《爾雅》“食饐謂之餲”,郭注云:“飯饖臭也。”《釋文》引《倉頡篇》云:“饖,食臭敗也。”饖、餲、饐,一聲之轉。[8]則“星(腥)腐臊恤(饖/穢)”四字同義,在簡文中都是指臭味。

 “蛇臭”之“臭”,即“臭味相投”之“臭”,氣味的意思。[9]案《諸病源候總論》卷50“狐臭候”下云:“人有血氣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氣,謂之狐臭。”[10]“蛇臭”與“狐臭”構詞形式相似,取義亦類。陳寅恪先生曾撰《狐臭與胡臭》一文,其中有謂:

中古華夏民族曾雜有一部分之西胡血統,……疑吾國中古醫書中有所謂腋氣之病即狐臭者,其得名之由來或與此事有關。疑此腋氣本由西胡種人得名,迨西胡人種與華夏民族血統混淆既久之後,即在華人之中亦間有此臭者,儻仍以胡為名,自宜有人疑為不合,因其復似野狐之氣,遂改‘胡’為‘狐’矣。若所推測者不謬,則‘胡臭’一名較之‘狐臭’實為原始而且正確歟?[11]

從漢簡《妄稽》篇之“蛇臭”一詞及其描述來看,我們認為“狐臭”之“狐”作如字讀,最為直接允當。

簡文言“艻艻”,整理者疑即“栗栗”,解釋為戰抖貌。顯然與文義不合。“艻”字又見於《妄稽》簡52及簡55,皆與月部字押韻。其辭例分別為:

不來不筮(逝),鄰里聞者,幼長皆艻(整理者注:疑“艻”通“慄”,害怕)

妄稽忿=(忿忿),自身艻之。疏齕鉗錯,疾筮(噬)之(整理者注:疑“艻”通“扐”,捆綁。《集韻·職韻》:“扐,縛也。”亦或“艻”同“竻”,刺。)

根據押韻,可知整理者的“艻”通“扐”之說最無道理,不可從。“艻艻”,疑可讀為“烈烈”,指氣味濃烈熏人。

綜上所述,簡文之描寫妄稽之語言動作——大(太)息、歌、諃(“諃”字整理者引《玉篇》訓為“善言”),其聲音如猨嘯之謬謬(噭噭);而其體味腥臊惡臭,則若蛇臭之艻艻(烈烈)也。

最後,我們再根據押韻,來擬補簡文中的一個脫字。《妄稽》簡57-59有下引一段話:

虞士胃(謂)妄稽曰:濡(孺)子,人之有妾也,以為榮華。濡(孺)子之有妾,適亂室家;人有妾也,比之子生(姓)。濡(孺)子有妾也,比之禍。吾顢(俛)卬(仰)自念,吾竊蜀(獨)何命。

案“比之禍”語意未完,疑應作“比之禍【星】”。“星”與“生(姓)”、“命”押耕部韻。“禍星”,可參(唐)瞿曇悉達 《唐開元占經》卷78“客星占二·客星犯角一”下及(唐)李淳風 《觀象玩占》卷八中的有關記載。將人比之“禍星”或“災星”,今世俗之詈語尚猶如此。

 

 



[1] 此字整理者釋為“”,括注為“豬”。網友“東潮”指出,此字右旁非“者”字,疑釋為“”,《玉篇》以為“嗜”之俗字。見武漢大學簡帛論壇-簡帛研讀《北大漢簡<妄稽>初讀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541樓。

[2] 此字整理者釋為“奱”,此據楊元途說改釋。楊元途謂:如嚴格隸定,諸“變”字下部當作“人”形。見楊元途《北大漢簡<妄稽><反淫>校讀筆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122016/6/3

[3] 臭,整理者釋為“變”,此據何有祖說改釋。見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2016-06-05

[4]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63頁。

[5] 參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97年,750頁。

[6] 《六臣注文選》,中華書局,2012年,410頁。

[7]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04頁。

[8] 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251頁。

[9] 王寧說,“蛇臭”可能是指蛇本身所有的腥臊氣味,民間所謂“蛇腥味”,並非蛇腐臭。唐王建詩“大蛇過處一山腥”,蓋亦謂此(見武漢大學簡帛論壇-簡帛研讀《北大漢簡<妄稽>初讀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26樓),可從。

[10]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總論》,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年,264頁。

[11] 見《陳寅恪先生全集》(下冊),台北里仁書局,1979年,1207-1209頁;又參黃永年《讀陳寅恪先生<狐臭與胡臭>兼論狐與胡之關係》,收入黃永年《學苑零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69-176頁。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6年6月22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6年6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 1671黔之菜:讀北大漢簡《妄稽》小札一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王寧 在 2016/6/23 7:51:36 评价道:第4楼

    “恤”字可能是“憂”的同義替代字,即此處本作“憂”,寫手誤寫成了義同的“恤”。
    “簫”字可能是“潚”的通假字,同“溲”。“腥腐”言腥如腐肉,“臊溲”言臊如溲溺。
    此節“條”、“憂(恤)”、“溲(簫)”、“臭”皆韻。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