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北大漢簡(四)《反淫》校補
在 2016/6/27 11:06:34 发布

 

北大漢簡(四)《反淫》校補

(首發)

 

蕭旭

 

北大漢簡(四)《反淫》圖版及釋文收錄於《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1],原文由邵永海、傅剛作注釋。茲據以作校補,本文所引整理者注的說法,有的部分係節引。

 

1)根欋疏而分離(P121

整理者注:《文選·七發》:“根扶疏以分離。”李善注引《說文》:“扶疏,四布也。”“欋疏”與“扶疏”義同。《正字通》:“欋,木根盤錯。”《淮南子·說林訓》:“木大者根欋,山高者基扶。”

按:宋本《淮南子》作“㩴”,《山海經·海內經》郭璞注引作“欋”,《文子·上德》作“瞿”,並同,字或作拘、駒、據、劇,皆交錯盤曲之義[2]。今本《說文》作“枎疏,四布也”。“扶(枎)”音轉作蟠,亦盤聚之義。尹灣漢簡《神烏傅(賦)》:“絕繫有餘,紈樹欋梀。”陳劍說“欋梀”即“欋疏”[3]

2)夏即票(飄)風靁辟(霹)磿(靂)之所繳(激)也,冬即蜚(飛)雪焦(霄)䨘(霰)之所襍(P121

整理者注:繳,與“激”古音可通。激,衝擊震盪。《文選·七發》:“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所寫夏冬之物與此互錯。襍,聚集。

按:“靁”下當脫“霆”字。烈,讀為冽。

3)葉菀(脩),榦車槁(P121

整理者注:菀,萎死貌。,字從艸聲。本文簡39有“鐔曲校”語,“”即“脩”之或體。故“”即“蓨”。《集韻》:“蓨,乾也。”《詩·中谷有蓷》毛傳:“脩,且乾也。”《釋文》:“脩,本或作蓨。”車槁,即“枯槁”。

按:所謂“”字,有人指出:“本篇‘隨’字,所從‘隋’旁寫得與‘脩’極似,故整理者皆誤釋……簡4整理者釋讀為‘脩’之字,實亦從‘隨’,這個字應該就是‘䔺’的異體。‘菀䔺’蓋即‘委隨’一聲之轉。‘委隨’有萎弱義,《七發》云:‘四支委隨,筋骨挺解。’簡文因為說的是葉子,所以‘宛隨(委隨)’二字都加了艸頭。”[4]改釋“”作“”,讀“菀”為“委隨”,是也,但當訓為下垂。“下垂”是“委隨”的本義。

4)蜚(飛)鳥聞之,𥷨蜚(飛)陽(揚)。孟(猛)獸聞之,垂耳不行。王孫聞之,兆(遙)思心揚(P121

整理者注:“𥷨”當為聯緜詞,義蓋同“躡蹀”,往來小步貌。《文選·南都賦》:“脩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而容與。”李善注:“躡蹀,小步貌。”“𥷨蜚陽”描寫鳥飛沈緩盤旋之貌。《文選·七發》:“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呂延濟注:“皆感琴而然。翕,斂也。”“翕翼”亦躡蹀之貌。

按:躡蹀,字亦作“懾惵”、“囁喋”、“襵僷”,音轉亦作“𨄌蹀”、“踥蹀”、“躞蹀”等形,倒言則作“蹀踥”、“蹀躞”、“蹀𨄌”。《廣雅》:“僷、曡、襵、結,詘也。”“襵僷”同義連文,猶言屈折也,不舒展貌,故引申為小步貌[5]。蜚陽,當讀為“飛翔”,盤旋徐飛貌,故與“躡蹀”連文。鳥翼不摇曰翔。字亦作“飛揚”,《呂氏春秋·盡數》:“集於羽鳥與為飛揚。”舊校:“揚,一作翔。”宋玉《高唐賦》:“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考《莊子·至樂》:“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乃《七發》及此文所本。

5)乘靈(軨)獵車(P123

整理者注:靈,通“軨”。軨獵車,一種輕便小車。《漢書·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顔師古注:“文穎曰:‘軨獵,小車,前有曲輿不衣也,近世謂之軨獵車也。’孟康曰:‘今之載獵車也。前有曲軨,特高大,獵時立其中,格射禽獸。’李奇曰:‘蘭輿輕車也。’師古曰:‘文、李二說皆是,時未備天子車駕,故且取其輕便耳,非藉高大也。孟說失之。’”

按:據下文文例,“車”上脫“之”字。《說文》:“軨,車轖間橫木也。䡼,軨或從霝,司馬相如說。”《玉篇》:“軨,力丁切,車闌也。䡼,同上。”此文“靈”即“䡼”。顔師古等說是也,《鹽鐡論·散不足》:“古者椎車無柔(輮),棧輿無植。及其後,木軨不衣,長轂數幅(輻),蒲薦苙蓋,蓋無染絲之飾。”此足為文穎“曲輿不衣”說之確證。不衣者,言無覆蓋也。“軨”古音當讀闌,指車欄。《楚辭·九辯》:“倚結軨兮長太息。”《文選》揚雄《甘泉賦》:“據軨軒而周流兮。”李善注:“韋昭曰:‘軨,欄也。軒,檻板也。’軨與櫺同。”《後漢書·張衡傳》《思玄賦》:“撫軨軹而還睨兮。”“軨”為車欄,故可倚可據可撫也。舟上有窻櫺之小舟謂之舲(𦫃),亦以有木欄為窻而取名耳。小車謂之軨(䡼、靈),小舟謂之舲(𦫃、櫺、靈),其義一也。

6)攝下(夏)服之筴,載烏嗃(號)之弓(P123

整理者注:攝,持。下,通“夏”。夏服,良箭名。《文選·子虛賦》:“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李善注引服虔曰:“服,盛箭器也。夏后氏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一說指古之善射者夏羿的箭囊,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索隱。

按:“服”即“箙”省借。《說文》:“箙,弩矢箙也。”指盛矢之器。夏服,當指夏后氏之箙,或夏羿之箙。“筴”當是“箭”誤書。

7)馬四扶,車折風(P123

按:扶,讀為服,實為犕,乘駕。馬四扶者,駕御四馬也。折,讀為逝,音轉亦作掣,形容快疾。車折風者,言車逝如風一樣快疾。

8)取射千金之重(P123

整理者注:《文選·七發》:“於是使射千鎰之重,爭千里之逐。”張銑注:“射,猶賭也。”

按:“取”為“趣”省文,讀為趨,爭逐也。

9)尋虎狼,摯蜚(飛)鳥(P123

整理者注:尋,通“撏”,此即獵取義。摯,擊也。

按:“撏”是拔取、摘取義,無獵取義。尋,讀為侵,陵犯也。摯訓擊者,讀為鷙。《說文》:“鷙,擊殺鳥也。”《文選·七發》:“恐虎豹,慴鷙鳥。”此“鷙”是狀詞。

10)道極狗馬之才,窮射御之巧(P123

按:《文選·七發》:“於是極犬馬之才,困野獸之足,窮相御之智巧。”又上文云“伯樂相其前後,王良造父為之御,秦缺樓季為之右”,故云“相御”。吕向注:“相謂相馬者。御謂御車者。”《文子·上仁》:“上車攝轡,馬服衡下,伯樂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無御相之勞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資也。”《淮南子·主術篇》略同。

11)楚英之昔(腊),菜以山膚。濮之肉,𦙤(芼)以筍蒲(P124

整理者注:楚英之昔,蓋指楚英所產之乾肉。“菜”指加入蔬菜。《文選·七發》:“犓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李善注:“山膚,未詳。”𦙤,《七發》作“冒”。李善注以“冒與芼古字通”,引鄭玄《禮記註》:“芼,菜也,謂以菜調和之也。”《集韻》:“芼,以菜和羹。”

按:《禮記·内則》鄭玄注僅云:“芼,菜也。”“謂以菜調和之也”七字當是李善注語。正文“濮”字上或下脫一字。“昔”字圖版作“”,有人改釋作“鹿”[6],是也。

12)(胜胜)猩猩之啗(P124

整理者注:《呂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脣。”啗,《說文》:“食也。讀與含同。”此蓋以“啗”代指脣,猶以“奔”代指馬。

按:未見以“啗”指脣用例。啗,讀為圅,俗字作肣、函。《說文》:“圅,舌也。肣,俗圅從肉、今。”此文與《呂氏》不盡相同。

13)變(鸞)馮(鳳)之卵(P124

按:“變”字圖版作“”,或釋作“”,讀為鸞[7]。《呂氏春秋·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高誘注:“丸,古卵字也。”

14)捖[]不毀,壹啜而散(P124

整理者注:《玉篇》:“捖,摶圓也。”《文選·七發》作:“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李周翰註:“摶之不解,言黏也。啜,嘗也。一嘗而散,言滑也。”

按:《書鈔》卷144引王粲《七釋》:“軟滑膏潤,入口流散。”正可移以釋“壹啜而散”。

15)愔尋𣣫憂,紅顏溉(既)章(P125

整理者注:“愔尋”二字古皆侵部,當為疊韻聯緜字。“𣣫憂”皆古幽部,亦當為疊韻聯緜字。上古幽部可以和侵部相通,故“愔尋𣣫憂”可視為疊韻聯緜字連用,其語義與“懮受”(幽部)、“夭紹”(宵部)、“窈窕”(幽部、宵部)等聯緜字相同,指體態輕盈多恣貌。溉,通“既”,已經。

按:整理者說乃約取邵永海說[8],聯繫“夭紹”、“窈窕”,皆無據。《淮南子·繆稱篇》:“父之於子也,能發起之,不能使無憂尋。”又“聖人之行義也,其憂尋出乎中也。”許慎注:“憂尋,憂長也,仁念也。”于省吾讀尋為憛[9],是也,謂憂思之長。愔,讀為懕、懨,憂思沈靜。漢蔡琰《胡笳十八拍》:“雁飛高兮邈難尋,空腸斷兮思愔愔。”𣣫,讀為悠,音轉為愮,憂思之義。《方言》卷10:“愮,憂也。”既,盡也。愔尋𣣫憂,四字同義連文。二句描寫美女憂思沈靜之態,盡顯於紅顏也。

16)芬惑(郁)尋(感)忽,不知[]……(P125

整理者注:芬惑,即“芬郁”,香氣濃郁。《文選·七發》:“衆芳芬郁,亂於五風。”尋忽,即“感忽”,恍忽。《荀子·解蔽篇》:“凡人之見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閒、疑玄之時正之。”楊倞注:“感忽,猶恍惚也。”江總《詠蟬》:“忖聲如易得,尋忽卻難知。”

按:如整理者說,“郁”皆當作“鬱”。然其說皆誤。《荀子》之“感忽”,義同“奄忽”、“倏忽”,疾速之義,楊倞注非是[10]。芬惑,讀為“紛惑”,惑亂貌。尋,讀為淫。忽,讀為物。淫物,此指上文的花草、香酒、美女。《韓子·解老》:“得於好惡,怵於淫物,而後變亂。”

17)夫子弗欲離(麗)邪(P125

整理者注:麗,施行。

按:離,讀為歷,經歷。上文簡11:“夫子弗欲過邪?”《說文》:“歷,過也。”整理者注:“過,探訪,至也,此指加入。”亦非。

18)乃使陽文、洛纂,西它(施)、毛蓯(嬙),含芳被澤,燕服從容,陽(揚)鄭衛之浩樂,結敫(激)楚之遺風(P126

整理者注:含芳,喻美質。被澤,蒙受寵惠。從容,悠閒舒緩貌。

按:整理者說全誤。《文選·七發》:“於是乃發激楚之結風,揚鄭衛之皓樂。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傳予之徒,雜裾垂髾,目窕心與,揄流波,雜杜若,蒙清塵,被蘭澤,嬿服而御。”李善注引《列子》:“穆王為中天之臺,鄭衛之處子,施芳澤、雜芷若以滿之。”(《列子·周穆王篇》)又引《神女賦》:“沐蘭澤,含若芳。”又引《尚書大傳》:“古者后夫人至於房中,釋朝服,襲嬿服,入御於君也。”《文選·神女賦》:“沐蘭澤,含若芳,性和適,宜侍旁。”李善注:“沐,洗也。以蘭浸油澤以塗頭旁,宜侍王旁。”“含芳被澤”指修饰打扮而言,即“雜杜若,被蘭澤”、“施芳澤,雜芷若”之誼,謂以花草之芬芳熏體,以蘭澤之膏塗頭髮也。從容,讀為“從諛”,音轉亦作“從欲”、“屬臾”,奉承貌,即《七發》“御”字之誼。

19)夫子弗欲登邪(P126

整理者注:登,通“得”。

按:注誤也。上文簡18“登京(景)夷之臺,以望汝海”云云,歷陳諸樂,此“登”即承“登臺”而言,自當讀如字。

20)竽瑟陳前,鐘(磬)暨(既)張,繆(僚)艾男女,襍坐奄留,六博投𣏾,相引為曹(P127--128

整理者注:投𣏾,即“投壺”,古音可通。《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

按:《淮南子·兵略篇》:“彈琴瑟,聲鍾竽,敦六博,投高壺。”

21)挾蘆竿,垂芳餌(P128

整理者注:《類聚》卷61、《初學記》卷24引傅毅《洛都賦》:“垂芳餌於清流,出漩瀨之潛鱗。”

按:《初學記》卷24未引《洛都賦》此二句。整理者蓋據《全後漢文》卷43鈔錄,彼輯文注出處云:“《類聚》卷61,又《初學記》卷24引三條。”謂《初學記》僅引《洛都賦》三條,彼自不誤。

22)投與浮汎,以騖鰱鯉(P128

整理者注:《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

按:不知引《莊子》何意?“汎”同“泛”。浮泛,指釣浮,今吳語謂之魚浮子。《淮南子·說林篇》:“釣魚者泛杭。”高誘注:“泛,釣浮。”與,猶以也。投與浮泛,言投以魚浮也。

23)前有昭(沼)沱(池),後有莞蒲,中有州堆,往來復路(P129

整理者注:復路,即“復道”。《漢書·高帝紀》:“上居南宮,從復道上見諸將往往耦語。” 顏師古注引如淳曰:“復,音複。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按:注說非是。沼池、州堆間不得上下有道。“復”即“往來”義,“復路”指往來之路。

24[]𦑡(翅)比翼,椄(接)遝(沓)苛(柯)間(P129

整理者注:椄遝,相當於“雜遝”,指鳥群密集貌。遝,通“沓”,形容紛繁重疊。苛,通“柯”。“苛間”猶枝幹之間。

按:注者未得“椄遝”之誼。椄遝,讀為“馺遝”,字亦作“馺沓”、“馺踏”,又音轉作“颯沓”、“拉㧺”、“翋䎓”、“翋𦑶”、“𦒆𦑇”、“𪇹䳴”、“𦒦𦑲”等[11]。《廣雅》:“翋𦑶,飛也。”

25)合蒲苴之數,察逆順之風(P129

整理者注:蒲苴,古代善弋射者。

按:蒲苴,亦作“蒲且”、“蒱盧”、“蒲蘆”[12]。合,協調,諧合。

26)吸㕸(納)靈氣(P131

整理者注:㕸,通“納”。

按:“㕸”即“吸”之音轉字,古人自有複言。“蠃”、“蝸”同字,合言則曰“蝸蠃”。 “詜”、“䛬”同字,合言則曰“詜䛬”。“貪婪”、“匍匐”、“跳躍”、“勤懇”、“做作”、“等待”亦其例。

27)西游昆侖,東觀枎(扶)桑(P131

整理者注:枎桑,即“扶桑”。

按:正字作“榑桑”,《說文》:“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淮南子·覽冥篇》:“朝發榑桑,日入落棠。”高誘注:“榑桑,即扶桑,神木也。”也稱作“榑木”,《山海經·東山經》:“南望幼海,東望榑木。”《淮南子·時則篇》:“榑木之地。”高誘注:“榑木,榑桑。”

28)夫子何不游於𡌔(逍)垗(遙),處於大廓(P131

整理者注:游於逍遙,指自處安閒自得。

按:𡌔垗,讀為“霄雿”[13],字亦作“霄窕”、“睄窕”、“陗𢮉”,指高遠之處。《廣雅》:“陗、𢮉,高也。”

29(脩)鐔曲校(P133

整理者注:鐔,即“脩鐔”,當指建築物上凸出之飾物。《淮南子·本經訓》:“乃至夏屋宫駕,縣聯房植,橑擔榱題,雕琢刻鏤,喬枝菱阿,芙蓉芰荷,五采爭勝,流漫陸離,脩掞曲挍,夭矯曾橈,芒繁紛挐,以相交持。”高誘注:“脩掞、曲校,皆屋飾也。”

邵永海曰:鐔,劍柄末端與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部分,狀如蕈類,亦稱劍珥、劍首等。脩鐔,當指建築物上凸出之飾物。《淮南子·本經訓》作“脩掞曲挍”,高誘注:“皆屋飾也。”“脩掞”亦當依“脩鐔”為訓方合高誘“屋飾”之義[14]

按:“”字圖版作“”,有人說當改釋為,讀為[15];有人說《淮南》的形近誤字,當據《反淫》校正;音近可通[16]。《淮南》景宋本、道藏本“挍”作“校”,與此文同,作“挍”乃後世俗字。高誘在“脩掞曲校,夭矯曾橈,芒繁紛挐”三句下注:“皆屋飾也。”不是僅解“脩掞曲校”為屋飾。“夭矯曾橈,芒繁紛挐”是形容詞,然則“脩掞曲校”必亦是形容詞,不是名詞。“脩掞曲校”三句都是描寫屋飾的形狀,故高誘曰“皆屋飾也”。另參見下文“檀”條。鐔、掞,讀為覃,《說文》:“覃,長味也。”引申則泛指延長。《爾雅》:“覃,延也。”郭璞注:“謂蔓延相被及。”《廣雅》:“覃,長也。”覃(醰)為味之長,燂為火之長,潭為水之深,憛為憂之深,譚謂言之大,其義一也。此文當據《淮南》作“脩”,即“修”字。脩鐔,猶言修長蔓延。《小爾雅》:“校,交也。”猶言連接。曲校,曲交也。“鐔”指劍珥者,亦取延長為義,《釋名》:“劍……其旁鼻曰鐔。鐔,尋也,帶所貫尋也。”“尋”亦“覃”音轉,猶言延及。非“鐔”有突出義,邵說未考《釋名》,又謂“鐔”狀如蕈類,更是想像之辭,臆說無據。

30)薠壇總靁(P133

整理者注:薠壇,疊韻聯緜字,蓋指曲折迴旋。總,會聚。靁,通“霤”,屋檐。《文選·魏都賦》:“上累棟而重霤”。

邵永海曰:“薠壇”為疊韻聯緜字,義為曲折迴旋。與“薠壇”在語音構造上相關的聯緜字很豐富:盤岸、盤桓、盤旋、盤蜿、槃衍、盤盤[17]

按:薠壇,讀為“漫壇”、“漫澶”,倒言則作“譠謾”、“儃僈”、“亶曼”、“亶漫”、“壇曼”、“壇漫”、“澶漫”、“但曼”等形,《廣雅》:“譠謾,緩也。”蔓延相連、伸展之貌。靁,讀為纍,俗作累。《說文》:“纍,綴得理也。”段玉裁曰:“綴者,合箸也。合箸得其理,則有條不紊,是曰纍。《樂記》曰:‘纍纍乎端如貫珠。’此其證也。”[18]總纍,言聚合。

31)榆(揄)袂容與(P133

整理者注:榆袂,即“揄袂”,衣袖下垂。《莊子·漁父》:“被髮揄袂。”《釋文》:“揄,音遙,又音俞,又褚由反,謂垂手衣內而行也。李音投,投,揮也。”容與,從容閒舒貌。

按:“揄袂”當從李頤讀為“投袂”,猶言揮袖,奮袖。揄古音讀投。成玄英疏:“揄,揮也。袂,袖也。”林希逸注:“揄袂,揚袂也。”《說苑·善說》:“於是鄂君子晢乃㩉脩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類聚》卷71引“㩉脩袂行”作“揄袂”,《御覽》卷771引作“榆袂”。“揄袂”絕非垂手衣內、衣袖下垂之義。《史記·貨殖傳》:“揄長袂,躡利屣。”“投袂”、“奮袂”是秦漢人成語。“容與”為古楚語,是“猶豫”、“猶與”之轉,亦作“容裔”、“溶與”、“溶㵝”,閒暇貌。

32[]客來囗,蓯蓯,尋杖(丈)為巧(P133

整理者注:㓨,簡文作“”,字有殘損,右從“刀”,疑為“㓨”字。蓯蓯,疑即“衝蓯”,疊韻聯緜字,相互糾結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騷擾衝蓯其紛挐兮,滂濞泱軋麗以林離。”顏師古注引張揖曰:“衝蓯,相入貌。”為巧,偽巧。

按:圖版“來”字在簡末,其下並無脫文;“蓯”下作重文號。所謂“杖”字,圖版作“”,當是“枝”字。當“㓨客來蓯蓯”為句,“尋枝為巧”為句。“衝蓯”是衝撞義,非其誼。蓯蓯,讀作“總總”,眾多貌。《楚辭·九歌·大司命》:“紛總總兮九州。”王逸注:“總總,衆貌。”又《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王逸注:“總總,猶僔僔,聚貌。”字亦作㢔,《玉篇》:“㢔,眾貌。”《廣韻》:“㢔,眾立。”尋枝,猶言緣枝[19]。“為”讀如字。㓨客,指擊劍之客。此描寫劍客之技,能攀緣高枝,故云“為巧”,言為其巧技也。

33)檀(輿)棘,接措(錯)交橫(P133

整理者注:檀,疑即“檀輿”,即檀車。,蓋從“己”得聲,則字與“棘”雙聲,且之職對轉,“棘”當是聯緜字,或即眾多之義。

按:“”當即“紆”字,涉上字“檀”而增木旁。檀紆,讀為“盤紆”,盤曲糾結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茀鬱,隆崇嵂崒。”字亦音轉作“蟠紆”、“繙紆”,五臣本《文選·長笛賦》:“蚡緼蟠紆,緸寃蜿蟺。”李善本作“繙紆”,注云:“蚡緼繙紆,聲相糾紛貌。緸寃蜿蟺,盤屈搖動貌。”此以“檀紆”狀屋飾之形。《淮南子·本經篇》:“木巧之飾,盤紆刻儼。”高誘注:“盤,盤龍也。紆,曲屈貌。刻儼,浮首,虎頭之屬。皆屋飾也。”此以“盤紆”狀屋飾之形,故高誘亦曰“皆屋飾也”。“棘”當狀屋飾交接之形,其名義待考。

34)相屬曰:“願(得)刏精神,奮卂(迅)刑(形)𦡊(體)。”(P133

整理者注:屬,勸戒。刏,摩杚也。《文子·道原》:“厲其精神,偃其知見。”

按:“刏”訓摩是也,但引《文子》非是。“厲”非磨礪義,《文子》“厲”讀為利,愛養、寶愛之義。

35)處大廓之究(P135

整理者注:究,極也。《漢書·蕭望之傳》:“恐德化之不究。”顏師古注:“究,竟也,謂周徧於天下。”《淮南子·精神訓》:“處大廓之宇,游無極之野。”郭璞注:“廓,虛也。”

按:究訓極非其誼,引《漢書》不切。《淮南子》此篇是高誘注,非郭璞注。究,讀為高。大廓之究,猶言太虛之高。

 

 

 

 

 

 

 

 

 

 

 

 

 

 

 

 

 

 

 

 

 

 

 

 

 

 

 

 

 

 

 



[1]《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2]參見蕭旭《敦煌寫本〈莊子〉校補》,收入《群書校補》,廣陵書社2011年版,第1229—1230頁。

[3]陳劍說轉引自方勇《讀北大漢簡札記》,《魯東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第65頁。

[4]參見“紫竹道人”說,簡帛網2016622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2&page=3

[5]參見蕭旭《〈淮南子〉古楚語舉證》,收入《淮南子校補》附錄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829--832頁。

[6]參見“落葉掃秋風”說,簡帛網201666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2

[7]參見“落葉掃秋風”說,簡帛網201665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2

[8]邵永海《〈反淫〉字詞考釋》,《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76—177頁。

[9]參見于省吾《淮南子新證》,收入《雙劍誃諸子新證》,上海書店1999年版,第412頁。

[10]參見蕭旭《荀子校補》,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

[11]參見方以智《通雅》卷6,收入《方以智全書》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7頁。王念孫《廣雅疏證》,收入《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頁。

[12]參見蕭旭《列子校補》。

[13]參見“鳲鳩”說,復旦古文字網201663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12

[14]邵永海《〈反淫〉字詞考釋》,《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80頁。

[15]參見“老學生”說,復旦古文字網201665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13

[16]參見“紫竹道人”說,簡帛網2016622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2&page=3

[17]邵永海《〈反淫〉字詞考釋》,《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附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80--181頁。

[18]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56頁。

[19]《淮南子·齊俗篇》:“峻木尋枝。”此“尋”是“覃”音轉,尋枝猶言長枝。



本文收稿日期爲2016年6月26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16年6月27日。



点击下载附件: 1673蕭旭:北大漢簡(四)《反淫》校補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黔之菜 在 2016/6/27 16:30:31 评价道:第1楼

    簡40“蓯”下當誤衍重文號(古書中與重文符號相關而形成的誤衍,例證甚多,可參蔡偉《誤字、衍文與用字習慣--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古書校勘的幾個專題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陳劍教授,2015年6月,64-67頁)。“【㓨】客來蓯{=},尋杖(丈)為巧”,如此則上下文皆以四字為句,句法極為整飭。“蓯”疑讀為“從”。

     


  • 黔之菜 在 2016/6/27 16:37:37 评价道:第2楼

    簡39之靁,整理者謂通“霤”。案應視為“霤”之誤字。尊說讀為纍,則失其韻矣。

  • 黔之菜 在 2016/6/27 16:47:50 评价道:第3楼

    簡2-3:夏即票(飄)風靁辟(霹)磿(靂)之所繳(激)也,冬即蜚(飛)雪焦(霄)䨘(霰)之所襍

    尊說謂“靁”下當脫“霆”字。案根據下文及《七發》文例,“票(飄)風靁”當衍一字。

     


  • 黔之菜 在 2016/6/27 16:56:08 评价道:第4楼

    簡8“馬四扶”,尊說謂:扶,讀為服,實為犕,乘駕。馬四扶者,駕御四馬也。

    案扶、服古韻不同,不能相通。

     


  • 黔之菜 在 2016/6/30 12:35:42 评价道:第5楼

    案簡文之“【㓨】客來蓯{=},尋杖(丈)為巧”,“蓯”疑應讀為“縱身”之“縱”,直上,騰躍之意。《論衡·道虛》有“若士者舉臂而縱身,遂入雲中”語(參《王力古漢語詞典》,943頁),“縱身”,《淮南子》等書作“竦身”(參楊寶忠《論衡校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46頁),《廣雅·釋詁一》:“高、厲、竦、踊、騰、躍、陞、跳、搖,……上也。”(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34頁)。

    簡文蓋謂㓨客之騰躍,高能尋杖(丈),此則為巧捷也。《莊子·逍遙遊》“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可資參考。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2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