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
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成立大会召开
2016年6月23—24日,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
23日上午,本次大会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龙庄伟教授、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等发表致辞。
徐兴无教授主持开幕式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热烈欢迎各位语言学专家的光临,并祝贺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的成立。朱庆葆教授回顾了南京大学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指出成立汉语史研究所这一平台是发展我校汉语史学科的重大决策。为此朱教授代表学校提出三点希望:不断深化学科内涵的凝练,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完善学术体系,以特色发展为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认真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步骤;开拓学术眼界,努力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新的学术增长点;汉语史研究所的成立是新的起点,因此要从自身的学术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与学术资源,团结一致,合舟共济,办好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期刊,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把汉语史研究所建设成为一个温馨的学术家园。
朱庆葆教授致辞
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龙庄伟教授致辞祝贺汉语史研究所的挂牌运营,为汉语史研究再添一支生力军。龙庄伟教授提出两点祝愿:祝汉语史研究再上层楼,祝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蒸蒸日上。龙教授表示:南京大学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重镇,在汉语史研究所成立之后,携手同仁、打出旗帜,继承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的传统,广纳海内外学术英才,相信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一定会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龙庄伟教授致辞
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祝贺汉语史研究所的成立,并回顾了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的交流往事,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语言学科的友谊源远流长,情谊深厚。方教授表示:今后当继承前辈学者的交往传统,继续合作与支持,相信南京大学的同仁一定会取得令学界瞩目的学术硕果。
方一新教授致辞
大会还举行了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揭牌仪式暨《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集刊发布式。由朱庆葆授、龙庄伟教授、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丁邦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李开教授、张玉来教授等一起为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等给大会发来贺信,热烈祝贺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的成立。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长、《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主编张玉来教授接受了会议的祝贺,并向与会专家和所有关心南京大学汉语学科发展的各界人士深表谢意。
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揭牌仪式
随后,本次大会举行第一场大会报告,报告会由黄德宽教授、香港教育大学朱庆之教授主持,丁邦新教授、戴庆厦教授、复旦大学潘悟云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麦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冯蒸教授等做了主题演讲。
丁邦新教授演讲
戴庆厦教授演讲
潘悟云教授演讲
黄天树教授演讲
麦耘教授演讲
冯蒸教授演讲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月清教授、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协会会长丁帆教授等专家学者。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八十多人,发表论文近七十篇。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1)汉语史研究所依赖的材料的性质、甄别与使用问题;2)汉语史研究的方法问题;3)汉语史研究的学术观念问题;4)汉藏语言历史比较与汉语史研究的关系问题。报告者既有前辈专家教授,也有青年学者。研讨会热烈讨论了音韵学、方言、民族语、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的学术热点问题,学者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会场讨论
24日下午,本次大会举行第二场大会报告。报告会由厦门大学邓晓华教授、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主持,黄德宽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荻教授、朱庆之教授、方一新教授、复旦大学陈忠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永龙教授做了主题演讲。
黃德宽教授演讲
杨亦鸣教授演讲
江荻教授演讲
朱庆之教授演讲
方一新教授演讲
陈忠敏教授演讲
杨永龙教授演讲
最后,大会举行了闭幕式。丁邦新教授、王立军教授、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南京大学顾黔教授进行了闭幕致辞。丁邦新先生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汉语是我们自己的家当,我们应当比外国学者研究得更为深入,在中国学者们不断地努力之下,汉语研究应能比印欧语研究做得更好。
丁邦新教授致辞
王立军教授致辞
徐正考教授致辞
顾黔教授致辞
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汉语史研究,始自高本汉(1889-1978),至今已经走过百年时光,历经众多前辈学者及诸位时彦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可谓辉煌。然而,汉语史研究仍有许多缺憾,需要研究者弥补与进一步发掘、开拓。
南京大学的汉语史研究,源远流长、名师荟萃、英才辈出。一百多年来,汉语史学科凝练出了自己的学术道统,体现了扎根传统、求真务实、兼包并蓄、勇于创新的学术风格。汉语史研究所成立后,将继承传统,奋力拼搏,强化研究团队,奋力于汉语史研究。
与会学者合影
附:会议论文集封面和目录
前言................................. ... ... .............张玉来(1)
“捉搅”还是“促搅”——兼论汉字类化........... ......... 安丽荣 (1)
弹词文献苏州方言助词“洛” ............... ... ...........蔡晓臻 (7)
从语言角度看所谓的支谶译经 .............. ... ........... 陈文杰(13)
今从邪床禅母读音与江东方言 .... ...... ... ... ...........陈忠敏(33)
孙诒让的古文字考释方法 ............... ... ..... ........ 程邦雄(34)
上古带流音的复辅音拟音问题探讨——以郑张尚芳上古音系为例 ................ ....... ......... ... .. ............ 崔金明(41)
从身体部位名称看客畲的认知模型 ........ ... ............. 邓晓华(47)
汉台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 ........... ... .........丁邦新(48)
浅谈汉语史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
——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方中的“冶”、“饍”研究为例 ......................... .... .... .... ... ......... 董志翘(54)
《尔雅》版本异文研究刍议 ................................ 窦秀艳(68)
关于汉语词汇通史撰写的几个问题.................. ... .... 方一新(76)
论用数字对比法表示历史语言学中的三大音变方式(直承式、分化式与合并式)的意义
——以中古音 16 摄至元《中原音韵》19 部的演化为例 ....................... ....... ... .................. 冯蒸(77)
东汉简牍用字调查......... ... .... ... .. ............... 葛红丽(85)
论《切韵指掌图》山摄入声的性质 ......... ... ............ 宫钦第(97)
长江中下游沿岸方言“支微入鱼”的分布及历史成因 ..... .. . 顾 黔(105)
河南温县徐堡方言的子变韵 ........... ... ................郭向敏(106)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 ............. 黄天树(114)
中古律部佛经“喜悦”类心理动词研究 ..................... 姜黎黎(123)
江沅《说文解字音均表》卷首与南京图书馆藏江沅《说文解字说》 ...... .................................................... 臼田真佐子(137)
《说文》中的汉字文化 ................ .................. 李 开(143)
从《齐民要术》小注中的语音材料 ............ ............ 刘冠才(144)
“其”可作时态助词用法辨——兼论“V+其+N/NP”中“其”的语法化 ...... ........... ........... ................................ 马梅玉(153)
从《聊斋俚曲集》谈语体对语法的影响与制约 .................................................... 戚晓杰(155)
汉语史研究与理想的古汉语字典 ... ....................... 乔 永(159)
谈书面文献音系的“存雅求正” ........................... 孙志波(161)
从方言接触看闽语全浊声母的演变 ......................... 陶 寰(167)
太田辰夫的汉语史研究 ....................... .......... 汪维辉(168)
汉字学的理论创新与系统构建——谈王宁先生对当代汉字学的贡献 .......... ......... ......... .................................. 王立军(175)
认同行为与语音变异 ...................................... 王 玲(176)
复封壶铭文补释 ........................... ............ 魏宜辉(183)
显著事件的认知分化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以“期期”的演化为例 ....... ....... ....... ....... .......... ....... ............. 谢晓明(189)
古白话的形成与发展考探 ....... .... .... .... ... ...... 徐时仪(192)
藏语和汉语声调演变历史的比较和启发 ..................... 徐世梁(200)
谈郭店《语丛二》中的“豚” .. ................ ......... 徐在国(209)
古复辅音之论争 ............................ ............. 杨 慧(210)
结构式的语法化与构式演变 ................... .......... 杨永龙(214)
清代临桂词人的用韵研究 .................... ... ........ 叶桂郴(225)
名物词札记四则 ..... ... ... ........................... 张传官(242)
形式对应与词汇兴替
——构式化视角下的“未+动词性结构+前”发展探讨 ..................................................... 张福通(250)
从“儿尾”的发展演变看杭州话后缀“儿”的来源名物词札记四则 ......... ... ... ... ... ... ... ................................ 张海媚(251)
先秦汉语弱首音节词头词现象
——以《尚书》和《山海经》统计分析为例 ................................................. 张辉、江荻(259)
基于文白转型视角的汉语关系词研究方法....................... 张 萍(283)
《说文解字》收字及谐声字数据再勘与补遗 . ............... 张亚蓉(290)
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现象的再认识 .... .... ................. 张玉来(296)
敦煌文献疑难字词考释与词汇学研究 ........................赵家栋(312)
论墓志后嗣义词语对辞书编纂之价值 ....................... 周阿根(323)
《演繁露》语言学价值 ........... ............ ......... 周翠英(330)
“突变”还是“感染”:关于汉语历史音变模式的思考
——以四川地区方言的卷舌音与龈音对立现象为例 ................................................... 周及徐(337)
演化比较法:演化音法学的材料、方法和类型学基础 ..................................................... 朱晓农(343)
19 世纪上半叶新教传教士的官话罗马字拼音方案 ............................................. 庄初升、徐雅婷(364)
【感谢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供稿】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