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顯成先生著《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出版
在 2016/7/19 22:14:43 发布

 

 

張顯成先生著《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出版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張顯成先生與王玉蛟先生合著《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平裝32開,定價38元。

 

【封面】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一、秦漢簡帛概述

二、異體字的名義

三、異體字的研究現狀  

四、秦漢簡帛異體字概貌

第二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類析(上)  

一、改換聲符 

(一)聲符音同或音近替換 

(二)改成形體較爲簡單的聲符

(三)聲符訛作其他形體

二、改換義符 

(一)意義相近或相同造成的意符變化

(二)觀察角度不同造成的義符變化  

(三)形體相近造成的意符變化

(四)改作形體較爲簡單的義符

三、改換全體部件

四、改換造字法  

第三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類析(下)  

一、部件位置變化

(一)部件位移結構不變

(二)部件位移結構變化

二、簡省部件 

(一)筆畫減省  

(二)相同部件省併 

(三)據草書楷化

(四)用簡筆代替繁筆  

三、增繁部件 

四、書寫變異 

(一)筆勢變異  

(二)部件方向改變 

第四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的特征及演變條例  

一、秦漢簡帛異體字特征

(一)簡易性 

(二)區别性 

(三)任意性 

(四)時代性 

二、秦漢簡帛異體字的演變條例

(一)異形趨同  

(二)同形分化  

(三)形近相訛  

第五章  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的意義  

一、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簡帛文字隸定 

二、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簡帛字義考釋 

三、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大型字書編纂 

四、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與現代漢字改革 

(一)有利於理性地思考現代漢字的簡化 

(二)爲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提供字樣  

附錄一   秦漢簡帛異體字表

附錄二   主要参考文献 

後記

 

【後記】

 秦漢是漢字處於急劇變化的時期,是篆書向隸書再向楷書演變的時期,故對這段時期漢字進行研究,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本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便指導研究生進行秦漢簡帛特殊用字的研究,其中主要是通假字和異體字(主體是俗字)。2010年本研究課題立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號:10YJA740128),便進一步着手對各批秦漢簡帛的異體字進行整理研究。有關本項目的前期成果有一系列的碩博論文,主要有: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俗字研究》(1999年),葉聲波《〈居延漢簡〉異體字研究》(2008年),趙久湘《張家山漢簡異體字研究》(2008年),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2011年),段曉華《孔家坡漢簡文字研究二題》(2012年),莫斐《尹灣漢簡文字整理研究三題》(2012年),常麗馨《秦簡異體字研究》(2012年),張新雲《〈銀雀山漢墓竹簡〔貳〕〉異體字研究》(2012年),李迎莉《秦簡三種之異體字研究》(2013年),王玉蛟《兩漢簡帛異體字研究》(2013年),等等。本書《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正是在有關前期成果的基礎上,對秦漢簡帛異體字進行進一步系統全面整理研究的結果。

本成果於2013年底即已基本殺青,但由于種種原因,正式出版直至今年方提上議事日程,被列入西南大學漢語文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的“出土文獻綜合研究專刊”出版,故此後新公佈的有關材料已無法納入到本研究中,特別是20146月出版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新刊佈材料(尤其是新刊圖版),是該批簡帛原來已刊佈的同倍數量,這些材料未能納入到本研究中,不得不感到遺憾。

做簡帛異體字研究不易,工作量很大,簡帛圖版文字都是有底色的,有的底色非常濃,故簡文的每一個異體字都需進行電腦處理,既要設法脫去底色,又必須要保持原字不失真,光此項工作就要花去大量時間,更不要說整理研究中所進行的一個個文字的比對勘察,從而建立秦漢簡帛異體字資料庫,以便爲系統的整理研究服務了。總之,這樣的工作是聰明人多不願爲,而笨人不能爲的事。當然,科學研究的需要就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學者的義務,雖然我們花了很多力氣於此項研究中,但我們覺得還是值得的。

儘管我們努力在做此項研究工作,但肯定還有不少不足和問題,敬請學界諟正,以共同推進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的新進程。

本書研究中,我的研究生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以及文稿的校對工作,其中李迎莉所做的工作很多,特向他們表示感謝。

                                     張顯成

                                 2015918

西南大學竭駑齋

 

 

感謝侯建科先生惠賜書訊!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3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