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汪少華教授主持整理《翟灝全集》出版
在 2016/10/12 20:37:54 发布

 

汪少華教授主持整理《翟灝全集》出版

 

鍾馨

《翟灝全集》作爲“浙江文獻集成”首批招標項目由中心汪少華教授主持整理,顏春峰、顧莉丹、安靜、王丹丹、劉世南共同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6月列入“浙江文叢”出版,全書共 8冊,178萬字精裝880元。

 

整理前言


翟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大川,後改字晴江。關於翟灝的生平,《清史稿》[1]《清史列傳》[2]《國朝耆獻類徵》[3]《國朝詩人徵略》[4]《文獻徵存錄》[5]《清儒學案》[6]等書都有介紹,但比較簡略,稍詳一些的是錢塘人梁同書(1723—1815年)所作《翟先生灝傳》[7]。據此傳可知,翟氏家族世代居住於汴(今河南開封),明代處士翟應隆始遷於仁和縣臨江鄉。傳到第三代是翟瀣含,翟灝是其次子,性情簡省訥言,嗜好讀書。翟家一直富裕,在京城有商業,父親派翟灝北上經理照料,在此期間結識魁儒傑士,有益於治學。翟灝常常是中午纔起床,與商賈爲伍,經商買賣,夜晚則點燈讀書到四更,有時通宵達旦。所作詩文,“閎中肆外”,漸漸爲京城有道德學問的前輩所瞭解和欣賞,杭籍名人鄭筠谷、金江聲、杭世駿諸位都與翟灝結交。乾隆十八年(1753),考中浙江鄉試第六名,次年中進士。名列三甲中,照例出任知縣,翟灝認爲自己木訥倔強不適合做官,於是呈報吏部改任教職,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衢州府學教授。六年後,父親去世,翟灝回家守孝,隨即又爲母親服喪。期滿,補缺等待十年後,任金華府學教授。六年後,因年老請求辭職,乾隆五十三年(1788)去世。翟灝生平無他嗜好,專心一意讀書。鑽研經史之外,凡是可以增廣見聞的書籍無不閲覽,諸子的宏論、百家的瑣語、山經地志的異聞、荒冢破壁的奇字,全部包攬貫通,下至於街談巷說也都要考證由來,有所得立即記下,遇到有疑難則旁徵博引,鑽研考訂,尋求恰當解釋。從壯年到老年,一直不倦地執筆著述,極度近視,眼睛距書一寸纔能看得見,賓客來到面前也看不清。翟灝以誠實教學生,有人請教古書詞義,他便如抽蠶出絲、如泉水奔流,滔滔不絕地講解。《清史稿》本傳稱讚翟灝“見聞淹博,又能搜奇引痺,嘗與錢塘梁玉繩論王肅撰《家語》難鄭氏,欲搜考以證其僞,因握筆互疏所出,頃刻數十事”[8]

關於翟灝的生卒年,《清史稿·儒林二》明確說卒年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國大百科全書》语言卷“《通俗編》”條目(周祖謨撰):生於乾隆元年(1736),卒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據蒋寅先生考證:翟灝所撰《六十初度同人欲醵文酒之會志謝》詩,作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因此知其生年爲康熙五十一年(1712[9]。這一結論是可信的。

目前所見翟灝著作,有《四書考異》《爾雅補郭》《通俗編》《湖山便覽》《艮山雜志》《辯利院志》《無不宜齋未定稿》《無不宜齋續稿》等八種。

《四書考異》七十二卷,分爲上下編。上編《總考》三十六卷,分別論述《大學》原始、《大學》原本、諸家改定《大學》、偽《石經大學》、《中庸》原始、《中庸》科段、諸家改《中庸》、表章《學》《庸》、《論語》原始、《魯論語》、《齊論語》、《古論語》、《論語》各本、舊稱《論語》爲《傳》、尊立《論語》、《論語》篇章、《論語》逸文、《孟子》原始、《孟子外書》、尊立《孟子》、《孟子》篇章、《孟子》逸文、《孟子》別本、《孟子》始末、合四書、四書次第、四書名義、四書字數、諸家演綴《論》《孟》、歷代石經、古注朱注略說、前人考異本、《學》《庸》通說、《論語》通說、《孟子》通說、授讀事略,梳理以往各家見解,信者從之,疑者辯之,誤者正之,儼然一部四書學術史。其中不乏精彩考辨,如論《孟子外書》之偽,舉出八條證據:《外書》四篇每篇不足千字,大都勉強支綴,淹淹無生氣,迥異於長篇大論的《孟子》文體;《外書》以至德稱讚孟子看不起的齊桓、管仲,以千古高士稱頌孟子兩次斥責的陳仲,明顯違背孟子的旨意;趙岐見過《外書》卻不爲作注,趙岐說孟子師從子思,《外書》卻說師從子上,趙岐注《孟子》不取《外書》對徐辟的記載;《外書》因襲《史記索隱》、鮑照《河清頌序》、《韓詩外傳》文而與《孟子》文字重複;《周禮》注、《顔氏家訓》、《藝文類聚》引《孟子》舛誤之處,《考工記》注、《坊記》注、《意林》引《孟子》微異之處,《外書》竟全部作爲正文;《列女傳》所載孟母三遷、孟子出妻等事,本是他人記載,《外篇》不僅一一記載,而且因襲《列女傳》稱母曰孟母曰其母;杜撰孟子弟子的名字爲季孫郊、公都彧,又稱公孫丑爲“丑子”,既缺乏典籍旁證,又不符宋以前稱謂風習;《外書》記載荀子自楚至齊見孟子、孟子以卵有毛詢問子石、孟子論孟嘗君、燕國派樂閒迎接孟子,而这些人都不與孟子同時代;下編《條考》三十六卷,無論《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何種版本還是其他文獻所稱引片言隻語,凡是文字有差異、讀音有不同之處,無不搜羅殆盡,依照《大學》《中庸》以及《論語》《孟子》各篇篇次,逐一考察,博引諸家之說,折衷考辨,兩說均通則存其異,乖於文意、不合情理則駁其謬,不輕易下斷語,按斷則必中肯綮。例如《孟子·離婁下》“好勇鬭狠”,舊趙注本、《音義》本、《注疏》本“狠”字皆作“很”,翟灝指出兩字在《說文》分屬“彳”、“犬”兩部,音義截然不同,據《廣韻》“很”字注“俗作狠”推知以“狠”代“很”在唐代就已出現,但不可用在經典中。《四書考異》甚負盛名,阮元將《條考》三十六卷收入《皇清經解》。

晉郭璞《爾雅注》是唯一比較完整地保存到現在的最早的《爾雅》注本,歷來爲世所重。郭璞註《爾雅》,“未詳”、“未聞”者有142條,宋代邢昺對其中的10條做了補注,清代也出現不少補郭之作,如姜兆錫《爾雅注疏參議》、戴鎣《爾雅郭注補正》、周春《爾雅補注》、潘衍桐《爾雅正郭》。而對郭注“未聞、未詳”條目逐一補闕的唯有翟灝的《爾雅補郭》。《爾雅補郭》凡上下二卷,卷上包括《釋詁》《釋言》《釋訓》《釋宮》《釋樂》《釋天》《釋地》《釋丘》,卷下包括《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共計一百四十二條,其中不乏精當可取之處,爲郝懿行《爾雅義疏》、錢大昕《爾雅答問》所採納吸收。

《通俗編》採集漢語中的各種通俗詞語、方言(包括詞、詞組、成語和諺語),分爲天文、地理、時序、倫常、仕進、政治、文學、武功、儀節、祝誦、品目、行事、交際、境遇、性情、身體、言笑、稱謂、神鬼、釋道、藝術、婦女、貨財、居處、服飾、器用、飲食、獸畜、禽魚、草木、俳優、數目、語辭、狀貎、聲音、雜字、故事、識餘等38類,每類一卷,共38卷,計5457條。每條之下,舉出例證,指明出處,或酌加考辨,詮釋意義,說明變化,對所收語詞的語源和發展演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有助於漢語語源和漢語詞彙史的研究,可以當作古代俗語、成語詞典來使用,對於民間風俗、名物制度等的研究也很有參考價值。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補逸》稱道《通俗編》“搜羅宏富,考證精詳,而自成其爲一家之書,非他家所能及也”。清張之洞《書目答問》將《通俗編》與趙翼《陔餘叢考》、錢大昕《恒言錄》列爲“儒家類考訂之屬”,認爲是“讀一切經、史、子、集之羽翼”。蔣紹愚《古漢語辭彙綱要》曾歸納《通俗編》在口語辭彙研究方面的成就,即“對歷代口語詞的記錄和詮釋,對口語詞始見時代的考訂,對口語詞歷史演變的研究,對口語詞語源的探求”。《通俗編》不足之處是引書或者以意刪節,或者引文有誤、出處不詳;對有些語詞的分析不盡確當,其源頭也有所失考。

《湖山便覽》12卷,翟灝與其弟翟瀚合輯,王維翰重訂。《湖山便覽》以便利尋幽討勝、披覽閲讀爲宗旨,卷一《紀盛》,卷二、卷三《孤山路》,卷四至卷六《北山路》,卷七至卷十《南山路》,卷十一《江干路》,卷十二《吴山路》,詳盡介紹包括峯崖、樓臺、亭宇、園墅、祠廟、寺塔、堤橋在内的西湖名勝,取材於《臨安志》《都城紀勝》《四朝聞見録》《夢粱録》《武林舊事》《錢塘遺事》等書,佐以雜史、别集、碑記,翔實有據,對清李衛《西湖志》有許多增補和訂正,“論者謂西湖諸紀載之冠”(王維翰《重刻〈湖山便覽〉序》)。

《艮山雜志》一名《艮維雜志》,書稿共8卷,有《志地》《志人》《志事》《志文》各两卷,較爲完整地記載杭州城東慶春門、艮山門、筧橋、丁橋一帶的歷史。書稿甫成而翟灝去世,未及付印即流失。丁丙(18321899)遍訪覓求,不能復得全帙,僅從陸氏存齋得《志地》兩卷,於是囑託張春岫、王同伯,羅榘臣、孫康侯重加校正,又摘錄翟灝有關此地的詩作50首,成附錄一卷,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編入《武林掌故叢書》。

辯利院係杭州古禪院,故址在今杭州艮山門東附近。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德賢禪師創建此院,初名“慶菴”,寧宗嘉泰元年訥法師改名爲“辯利講院”。至明天啟六年融如法師重建,時禮部精膳清吏司曾鳳儀題“古辯利院”額。清順治、康熙年間時有增建,道光時禪院尚存。乾隆十五年,辯利院住持十一代瑞峰法師請翟灝、吴穎芳編纂增訂《辯利院志》,共三卷,卷一記述辯利院興建歷史,介紹本院四勝——春草塘、桑阜亭、生生泉、滌月池以及各支院,卷二記載先後住持、弟子法系、曾經寄寓的賢者及《辯利院共住規約》,卷三敍述靈異、院中藏珍以及名流逸叟造訪所留吟詠。

無不宜齋是翟灝的書齋,“凡讀書會友、理家事、課子孫,無不於是”(《艮山雜志》)。《無不宜齋未定稿》四卷,收錄翟灝自乾隆丙辰年(1736)至乾隆辛未年(1751)十五年間所作詩古今體詩388首,按作詩時間分爲4卷,詩體自三言及八、九、十言,無格不備。或詠於清觴酌花之時,或吟於别袂贈柳之際,或與摯友聯句於盟文歃墨之壇。吴樹虚《序》稱翟灝“尤長於詩”,“一題或數十首險韻,或疊三四至於十”,“能於奇窘艱仄處,翶且翔焉”。《無不宜齋續稿》不分卷,收錄翟灝自乾隆壬申年(1752)至乾隆癸巳年(1773)二十二年間所作古今體詩342首,內容包括:與親友的詩酒應酬,古蹟文物考證,民俗與勞動生產的反映,咏物,題畫,殿試、紀恩,水陸紀行,感懷,雜咏。

據梁同書《翟先生灝傳》,翟灝藏於家未刊刻的書稿,除了《艮山雜志》還有十五部:《家語發覆》《周書考證》《山海經道常》《說文偁經證》《漢書藝文補志》《太學石鼓補考》《龍井記略》《南澗理安寺志》《資福院志》《三衢可談錄》《玉屑篋涉獵隨筆》《平臯小隱詩話》《桂隱百課箋》《歷朝著題律選》《無不宜齋詩文全稿》。這些書稿已無從尋覓,可憾可嘆。

《翟灝全集》的整理,曾列入“浙江文獻集成”首批招標項目,由汪少華主持,分工是:汪少華(復旦大學)點校《四書考異·總考》(潘虹曾參與點校初稿)並完成《四書考異·條考》定稿,顔春峰(杭州師範大學)點校《通俗編》,顧莉丹(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湖山便覽》《艮山雜志》《辯利院志》《無不宜齋未定稿》,安靜(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點校《四書考異·條考》初稿,王丹丹(上海交通學校)點校《爾雅補郭》,劉世南(江西師範大學)點校《無不宜齋續稿》。全集若干標點疑難得到劉世南先生指教,復旦大學廣瀨薰雄副研究員從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代爲複製《無不宜齋續稿》全文,謹致謝忱。

 

 

 


 

 

 

 

 

 



[1]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一,中華書局,1997年。

[2] 《清史列傳》卷六八,中華書局,1987年。

[3] 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卷二五五,廣陵書社,2007年。

[4]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卷三六,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5] 錢林《文獻徵存錄》卷九,臺灣文海出版社,1986年。

[6] 徐世昌《清儒學案》,中華書局,2008年。

[7] 梁同書《頻羅庵遺集》卷九,錢儀吉《碑傳集》卷一三四,中華書局,1993年。

[8]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一,中華書局,1997年。翟灝認爲王肅《孔子家語》是僞書的論證,在《四書考異》相關條目中還能見到一些。

[9]蒋寅《金陵生小言》22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