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甫曰:尚德街簡牘“治百病通明丸方”校正
在 2017/2/23 13:34:23 发布

 

尚德街簡牘“治百病通明丸方”校正


首發

 

甫曰

 

《長沙尚德街東漢簡牘》[1]181號牘正面是一副藥方,原釋文如下:

治百病通,明丸方,用甘草八分,弓窮四分,當歸三分,方□?

乾地黃三分,黃芡三分,桂二分,前胡三分,五未二分,乾薑

四分,玄參三分,伏令二分。凡十八物,皆治,合和丸以白蜜。

原釋文在釋字和斷讀方面有幾處明顯問題,今校正如下。


藥方名當為“治百病通明丸方”,“通明丸”應該連讀,不可斷開。“通明丸”為成詞,例如《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便有“通明丸”:

通明丸,主五勞七傷六極,強力行事舉重,重病後骨髓未滿房室,所食不消胃氣不平方:麥門冬(三斤)、乾地黃、石韋(各一斤)、紫菀甘草、阿膠、杜仲、五味子、肉蓯蓉、遠志、茯苓、天雄(各半斤),右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上飲若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二十丸。

類似的“通明丸”記載又見於《普濟方》等。傳世文獻所見“通明丸”,有不少藥物與尚德街木牘所見重合,不排除這些同名丸劑存在同源關係。


“方”下一字尚存殘筆,仍可辨出是“風”字。該味藥物顯然就是“防風”。


“黃芡”之名罕見於醫書,頗疑當改釋為“黃芩”。


末句“治”顯為“冶”之誤釋。“冶”訓為“研磨、碾碎”,古醫書極常見。

“合”訓為“合併(藥物)”,當與後文斷開。“冶”、“合”文例古醫書常見。馬王堆帛書《房內記》:

取桂、乾薑各一,蕃石二,蕉莢三,皆冶,合。[18]

取蕃石、桃毛各一,巴叔(菽)一,三物皆冶,合。[24]

“冶”、“合”、“和丸”是製藥過程中三個不同動作,既然將“冶”與“合”斷開,“合”與後文自然應當斷開。


原釋文第2行末“乾薑”與第3行首“四分”連讀。該藥方用藥為“十八物”,現存十二味,殘去六味,估算可得前兩行每行殘去十四字左右,因此“乾薑”與“四分”必不能連讀。

原釋文文末“白蜜”後句斷。按古藥方慣例,當仍有介紹服用方式的文字,因此藥方並未終結。


綜上,藥方釋文當校讀如下:

治百病通明丸方:用甘草八分、弓(芎)窮(藭)四分、當歸三分、方(防)風?

乾地黃三分、黃芩三分、桂二分、前胡三分、五未(味)二分、乾薑?

四分、玄參三分、伏(茯)令(苓)二分。凡十八物,皆冶,合,和丸以白蜜?

該藥方所配伍之藥物,有補氣、補血、解毒、祛寒等多重藥性,功能較全面,所以說能“治百病”。若能有幸補齊剩餘藥物,或許仍有實用價值。

 

 



[1]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長沙尚德街東漢簡牘》,岳麓書社,2016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2月22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2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1744甫曰:尚德街簡牘“治百病通明丸方”校正.doc

下载次数:44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