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付强:青銅“遣器”小考
在 2017/11/10 9:19:26 发布

青銅“遣器”小考

 

(首發)

付 强

上海三唐美術館

 

吳鎮烽先生編著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一書中收錄有一組“否叔”諸器,共有七件,包括尊一(《銘圖》11771),卣一(《銘圖》13299),觶一(《銘圖》10153),觚二(《銘圖》09804,09805)爵二(《銘圖》07682,07683)。這組銅器最早由張光裕先生著文披露[1],最近李春桃先生又作了細緻的討論,我們先把“否叔”諸器的銘文轉錄如下,再提出一些我們的看法。   

否叔尊

否弔(叔)獻彝,疾不巳(已),爲母宗彝則備,用遣母霝。

否叔卣

否弔(叔)獻彝,疾不巳(已),爲母宗彝則備,用遣母霝。

否叔觶

否叔觚一

用遣母霝

否叔觚二

用遣母霝

否叔爵一,二

用遣

這七件銅器銘文的全、簡不一,尊卣銘文應該是最全的。按照商周銅器組合的一般規律,尊卣應該是一組,爵觚觶為一組。“用遣母霝”,霝,張光裕先生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為名詞,可以理解成母的名字,二是讀為金文中習見的“霝終”之霝,訓為“善”。如採用第二種解釋,用遣母霝”的意思是,母有善終,因以為遣。張先生認為,無論遣作何種解釋,這組銅器是否叔作的一套宗廟祭器,主要是為死去的母親隨葬用的,所以實可稱之為“遣器”。

否叔尊卣銘文

最近李春桃先生在《否叔諸器銘文解釋-兼談古人觀念中的祖先作祟現象》一文對否叔諸器進行了重新的考釋和解讀,認為“用遣母霝”的霝不是霝字,同意李學勤先生認為此字當考釋為“星”,讀為“眚”,訓為“災”。否弔(叔)獻彝,疾不巳(已),爲母宗彝則備,用遣母星。大意是否弔由於母親的鬼魂來作祟,害自己生病很久,因此作了銅器奉獻給母親,以遣送、遣逐母親鬼魂作祟所帶來的眚災。否叔諸器銘文反映的是西周時期人們的鬼神觀念,祖先作崇,移崇現象。認為張先生把此器和遣冊之遣相聯繫,並在此基礎上認為此組器物是“遣器”是不可信的。李先生認為金文中確實有一些用於為死者隨葬的器物,雖然沒有直接寫作遣器,但是卻有其他的表述,如鄭莊公之孫鼎銘文“其徙於下都”,曾侯丙缶銘文“硤之以長使”,都說將器物隨葬,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使用[2]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李先生否定了張先生關於“否叔”諸器是“遣器”的看法,那麼青銅器中是否存在直接寫明用途是“遣”的遣器呢。我們認為有一件,《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中收錄了一件春秋晚期的皇1鼎,編號為0192,有銘文五行二十二字, “公子皇擇其吉金自作,千歲之外我是以遣。”我們有曾有專門的文章對這件鼎銘進行過考釋,千歲之外我是以遣這句話的含義,相當於固始候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百歲外,述(遂)以之。敬事天王鐘:江漢之陰陽,百歲之外,以之大行。上官登:台(以)為大(役)之從登。《詩經·唐風·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所以“千歲之外百歲外就相當於千歲之後百歲之後,是對死亡的諱稱。

固始候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銘文的最後一字,學者們爭論很大,趙世綱先生釋為,吳鎮烽先生釋為,謝明文先生認為該字與字形皆不合,應該釋作”或“,董珊先生釋為[3]

1鼎銘文與固始候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銘文合觀,就明白董珊先生釋為是正確的,《儀禮?既夕禮》書遣于策,鄭玄注:遣,猶送也。讀遣卒,鄭玄注:遣者,入壙之物。所以這兩句銘文的意思就是千年之後,百年之後(也就是死後),就把這件鼎、鎛隨葬。

敬事天王鐘和上官登銘文中的大行(役)劉洪濤先生認為此處字的意思應該跟上揭固始侯古堆編鎛銘文中的字相近也是隨葬的意思,《詩·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毛傳:“行,往也。但隨葬的這種往行跟一般的往行必竟還是有所不同的,它跟指人死的大行同樣是往而不返,所以才在字之前也加一個字。《小爾雅·廣名》:死而復生謂之大蘇。死而復生跟一般的蘇醒也有所不同,故在字前也加一個字,以示區別。大役的結構跟大行大蘇相同,它們字的用法也應該相同。因此,上官登的用途大役跟一般的使役應當是有所區別的[4]

綜上,我們認為目前存世所著錄的青銅器中存在張光裕先生所稱呼的“遣器”,一件是1鼎,一件是固始候古堆一號墓所出的編鎛。

 

 



[1] 張光裕:《西周遣器新識-否叔尊銘之啟示》,《學齋學術論文二集》,藝文印書館,2004年,第163-176頁。

[2] 李春桃:《否叔諸器銘文解釋-兼談古人觀念中的祖先作祟現象》,《商周青銅器與金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南鄭州,20171027-29日,第180-198頁。

[3] 謝明文:《固始候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09-111頁。謝明文:《候古堆一號墓編鎛“”字補釋》,《華夏考古》2016年第3期。

[4] 付強:《皇鼎1銘文考釋》,《西部考古》第十四輯,科學出版社,20178月,第57-59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1月9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0日

点击下载附件: 1868付 强:青銅“遣器”小考.doc

下载次数:73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