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軍濤:何組龜背甲綴合一則及其考釋
在 2017/11/16 9:52:39 发布

何組龜背甲綴合一則及其考釋


(首發)

張軍濤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古漢字研究所

 

  要:《合集》29719《合集》16548《合集》31626、《合集》31623《合補》8814可以實綴,其中,《合集》31623《合補》8814為新加綴。五片龜甲綴合後,將分藏於國內外五處的龜背甲拼合了起來,復原了左龜背甲中部偏左的一部分,明確了五片背甲分別在左龜背甲上的具體位置及其殘斷的原因,釐清了其上卜辭、卜兆及兆序之間的關係,糾正了以往將其中《合集》29719與《合補》8814兩片之上“四月”釋讀為“三月”的錯誤,同時,為進一步研究何組龜背甲卜夕的卜法、文例、行款等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綴合;考釋;何組;龜背甲

 

鑒於卜用刻辭甲骨自身的特點,加之非科學發掘、輾轉流傳等諸多歷史原因,其易碎為多片,同一版甲骨之碎片可能分置於海內外多處,此為甲骨研究造成諸多不便。因此,甲骨綴合是甲骨基礎整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新近綴合了何組龜背甲一則,現將其綴合號碼、圖版及其說明與考釋羅列於此,以就教于方家。

一、綴合號碼:[A(《合集》29719+B(《合集》16548+C(《合集》31626]+D(《合集》31623+E(《合補》8814

A:《合集》29719(《河北大》32、《歷拓》10462

B:《合集》16548旅博 1369、《旅藏》753

C:《合集》31626(《續存下》411、《歷拓》3145

D《合集》31623(《北珍》1239

E《合補》8814(《懷特》1109

二、    綴合圖版

補編8814綴合圖 拷贝

圖一 綴合拓片

 

 

    五個龜背甲綴合

圖二 綴合摹本

 

三、    綴合說明

《合集》16548+《合集》29719為宋雅萍女士綴合[1],張淑月學妹在宋女士綴合基礎上加綴《合集》31626[2],兩位女士的實綴頗具說服力,進而證明筆者原將《合集》29719《合集》31626實綴是錯誤的[3]。受兩位女士綴合的啟發,筆者在其綴合基礎上加綴《合集》31623與《合補》8814。同時,筆者認為《合集》315303162531627亦與其關係密切,或為一版之折。

本綴合所涉及的五片龜甲皆屬左龜背甲,其收藏地點明確,現分別藏於國內、外五個地方。其中,《合集》29719原甲現藏河北大學,《合集》16548原甲現藏旅順博物館,《合集》31626原甲現藏清華大學,《合集》31623原甲現藏北京大學,《合補》8814原甲現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合補》8814左邊上、下兩處折口分別與《合集》29719右下邊折口、《合集》16548右上邊折扣密合《合補》8814左部殘筆與《合集》29719右下部殘字復原了“彘”字,《合補》8814與《合集》29719綴合後,其橫向盾紋接續。《合集》31623上部齒紋與《合補》8814下部齒紋拼合尤為緊密,《合集》31623下部齒紋與《合集》31626上部齒紋亦能契合。《合集》31623左中部有一兆枝,其卜兆之兆序即位於《合補》8814上的兆序“一”,由此可知,《合集》31623左部邊沿為其兆幹所在。《合集》16548《合集》31626、《合集》31623和《合補》8814四片所圍成的空缺的一塊,實乃沿其右邊兆幹與其它三邊齒紋斷裂所致。

本綴合復原了左龜背甲中部偏左的一部分,五塊左龜背甲連接處皆為齒紋,其中,《合集》29719為完整的第六左邊甲,《合集》16548為左部沿其兆幹殘去左部的第七左邊甲,《合集》31626為第六左肋甲的左部靠近第七、第八左邊甲的部分,《補編》8814為第四左肋甲的左部靠近第六、第七左邊甲的部分,《合集》31623為第五左肋甲中段。龜背甲的結構及各部位名稱參見圖三。

 

龜背甲

圖三 龜背甲結構及各部位名稱示意圖[4]

 

五片卜辭皆屬何組一類,為貞人彘的卜夕辭,由《合集》29719、《合集》16548、《合集》31626和《合補》8814四片上皆有兆序“一”知該綴合屬一套卜夕的第一卜。

四、    綴合後釋文及其考釋

《合集》29719+《合集》16548+《合集》31626+《合集》31623+《合補》8814綴合后其釋文為:

 

1-1)癸[丑卜]貞:[夕亡]

1-2)丁巳卜,貞:今夕亡? 一

1-3)辛酉卜,貞:今夕亡? 四月。 一

1-4[壬戌]卜,[貞:今]夕亡[]? 四月。

1-5)乙丑卜,貞:今夕亡? 四月。 一

 

《合集》16548拓片只見兆序,不見其卜兆,而《旅藏》753之照片明確傳達出其卜兆與兆序的關係。《旅藏》753正面照片顯示,其兆序“一”下方偏左有一兆枝,結合《旅藏》753反面照片中相應鑽鑿的形態及其所處的位置,可以確定《旅順》753左邊沿為其兆幹所在,《旅藏》753正是沿此兆幹處殘去了左部(圖四)。《北珍》1239照片上其兆枝尤為清晰(圖五),再次說明《合集》31623左邊亦沿兆幹處殘斷。《合補》8814之上的兆序“一”與《合集》31623上的卜兆相對應,故位於《合補》8814之上的兆序“一”非屬辭1-4),應屬辭1-2)。五片左龜背甲綴合後可知,《合集》29719“今”字左邊、與縱向盾紋交叉的橫向顯著痕跡實為兆序“一”字經日久侵蝕所致,《甲骨文合集釋文》、《甲骨文校釋總集》皆未釋出[5],其相應卜兆在《合集》29719拓片上隱約可見,此可參看圖一和圖二。《合集》31626下部、《合補》8814上部皆因卜兆而殘斷,其與《合集》31623三者右部亦皆因卜兆而殘斷。

 

旅順753正反        1239

         圖四 《旅藏》753正、反面照片          圖五 《北珍》1239照片

 

《合集》16548之“四月”刻寫清晰明確,各家釋文無異議。《甲骨文合集釋文》、《甲骨文校釋總集》、《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及《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皆釋《合集》29719之上辭1-5)所附記的月份為“三月”[6],筆者細審拓片,認為其應為“四月”。此“四月”之“月”字上邊“四”字所從的四條橫劃,按自上而下的順序,第一橫劃右部淹沒於盾紋中,唯其較少的左部可辨。第二橫劃的左部與該盾紋並聯,唯其下部及右部清晰可辨。雖然第一橫劃、第二橫劃與盾紋有交集,但兩者非屬一條直線,故判然有別。第三、四兩橫劃清晰易辨。故《合集》29719之上辭1-5)所附記的月份應為“四月”,詳見圖六。

《合補》8814之上辭1-4)附記月份也應為“四月”。從拓片上看,此“四月”之“月”字上邊只有三條橫劃,實乃此“四”字最上部一橫劃刻寫於橫向盾紋內,在拓本中此橫劃淹沒於該橫向盾紋之中,故在拓本上不易辨別,詳見圖七。

 

16548綴合 拷贝                     補編8814

圖六 辭1-5)月份截圖(放大500倍)    圖七 辭1-4)月份截圖(放大500倍)

 

《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甲骨文校釋總集》及《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皆釋《合補》8814所記月份為“三月”[7],誤;《甲骨文合集補編·釋文》釋其為“四月”[8],至確。《合補》8814之上辭1-4)附記月份為“四月”,可以從何組卜夕辭在龜甲上的卜法、文例的一般規律推知。何組卜夕辭在龜甲上的刻寫規律,可以通過考察《合集》31549和《合補》9563得以知曉。《合集》31549為一完整的龜腹甲,屬何組三類,其上26條卜夕辭的日期前後接續,摹本及釋文如下:

 

圖八 《合集》31549摹本[9]

2-1)己亥卜,貞:今夕亡? 一

2-2)庚子卜,貞:今夕亡? 一

2-3)辛醜卜,貞:今夕亡[]? 一

2-4)壬寅卜,貞:今夕亡? 一

2-5)癸卯卜,貞:今夕亡? 一

2-6)甲辰卜,貞:今夕亡? 一

2-7)乙巳卜,貞:今夕亡? 一

2-8)丙午卜,貞:今夕亡? 一

2-9)丁未卜,貞:今夕亡? 一

2-10)戊申卜,口貞:今夕亡? 一

2-11)己酉卜,貞:今夕亡? 一

2-12)庚戌卜,貞:今夕亡? 一

2-13)辛亥卜,貞:今夕亡? 一

2-14)壬子卜,貞:今夕亡? 一

2-15)癸醜卜,貞:今夕亡? 一

2-16)甲寅卜,貞:今夕亡? 一

2-17)乙卯卜,貞:今夕亡? 一

2-18)丙辰卜,貞:今夕亡? 一

2-19)丁巳卜,貞:今夕亡? 一

2-20)戊午卜,口貞:今夕亡? 一

2-21)已未卜,貞:今夕亡? 一

2-22)庚申卜,貞:今夕亡? 一

2-23)辛酉卜,貞:今夕亡? 一

2-24)壬戌卜,貞:今夕亡? 一

2-25)癸亥卜,貞:今夕亡? 一

2-26)甲子卜,貞:今夕亡? 一

 

《合集》31549為著名的“大龜七版”之一,單純卜夕。其上有卜夕辭26條,每日一卜,從己亥日到甲子日共26日,連續無間斷占卜。每條卜辭的兆序皆為“一”,知其為一套夕辭的第一。《合集》31549版龜腹甲上卜辭的刻寫,以千里路為界,左邊,除辭2-4)下行向右外,其它皆下行向左;右邊,除辭2-3)下行向左外,其它皆下行向右。整版卜夕辭排列有序,大體自下而上佈局,前4條依據時間先中間後兩邊,先右後左,後22條是依據時間先兩邊後中間,先右後左。

《合補》9563為一較完整的右龜背甲,以卜夕為主要內容,屬何組一類,其摹本及釋文如下:

圖九 《补编》9563摹本

3-1)戊戌貞:今夕亡? 一

3-2)貞:今夕其雨? 三

3-3)己亥卜,何貞:今夕亡? 一

3-4)貞:今夕? 二

3-5[庚子卜],何[貞:今夕]

3-6)貞:今夕,不雨?

3-7)貞:今夕其不

3-8)辛丑卜貞:[][]? 一

3-9)貞:今夕

3-10)貞:今夕不其? 三

3-11)壬寅貞:今夕亡

3-12)貞:今夕不,雨?

3-13[貞:]今夕其,不雨?

3-14)癸卯[],何貞:[]夕亡

3-15

3-16

3-17)丙午貞:今夕亡? 一

3-18)貞:今夕不雨? 二

3-19

3-20)壬子貞:今夕亡? 一

3-21)貞:今夕[]

3-22)貞:今夕不其? 三

3-23)貞:今夕其

3-24)貞:今夕不其雨?

3-25貞:今夕亡

3-26)貞

3-27)貞

 

《補編》9563乃何組貞人何與共同每條卜辭皆自上而下,由左至右刻寫。其中,辭3-1)~(15)從戊戌到癸卯連續逐日卜夕。辭3-1)~(13)及3-17)~(19)分為5個組,每組卜辭之三卜依照卜序從右到左橫向排列,組與組之間大致是自下而上排列。3-20)~(24)為兩組,每組卜辭之三卜依照卜序由下至上縱向排列,組與組之間是自下而上排列。這些成組卜夕辭的每一組一般由三條卜辭組成,第一條“干支卜,某貞:今夕亡”為第一卜,兆序為“一”,第二條和第三條分別是第二和第三卜,兆序分別是二和三,第二和第三卜正反對貞卜問“今夕”天氣,他們承接第一卜省略前辭。整版卜辭大致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排列[10]

通過對《合集》31549和《合補》9563的考察可知,何組卜夕辭在龜甲上的排列有規律可循,大體自下而上刻寫,卜夕日期前後有序,或接續,或有間斷。據此我們推知,左龜背甲上的卜夕辭一般自下而上,從右向左排列、卜夕日期前後有序。《合集》29719+《合集》16548+《合集》31626+《合集》31623+《合補》8814綴合后,復原了左龜背甲中部偏左的一部分,該左龜背甲卜夕日期的先後順序應為:癸丑-丁巳-辛酉--乙丑,結合《合補》8814紀日之地支殘存筆畫,可以推斷《合補》8814之紀日為“壬戌”。則綴合後其日期先後為:癸丑-丁巳-辛酉-壬戌-乙丑。“辛酉”、“乙丑”屬“四月”,則“辛酉”、“乙丑”兩日之間的“壬戌”當屬“四月”。故辭1-4)附記月份為“四月”。

五、    小結

本綴合將分別藏於河北大學、旅順博物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五片龜背甲實綴起來,復原了左龜背甲中部偏左的一部分,進而明確了五片背甲分別在左龜背甲上的具體位置及其殘斷的原因。《合補》8814之上兆序“一”應屬《合集》31623之上辭1-2),《合集》297191-5)之“今”字左邊的橫向痕跡實為兆序“一”。通過歸納何組大版卜夕龜甲的一般規律,推知此五片龜背甲綴合版上應為“四月”五個前後有序日期的單純卜夕,糾正了以前將《合補》8814之上辭1-4)和《合集》29719之上辭1-5)附記月份釋為“三月”的錯誤。五片綴合所復原的左龜背甲中部偏左的這一部分,是迄今可見最大的何組左龜背甲,此為進一步研究何組龜背甲卜夕之卜法、文例、行款等創造了條件。

 

 



[1] 宋雅萍:《背甲新綴七十四、七十五則》第七十四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5484.html2015811日。

[2] 張淑月:《甲骨綴合一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9292.html2017118日。

[3] 张军涛:《〈何組龜甲試綴一例〉補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92.html200987日。

[4] 該圖採用李延彥《左背甲新綴三例》圖一,《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49頁。

[5]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釋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第1467頁;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卷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3315頁。

[6]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釋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第1467頁;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卷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3315頁;陳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線裝書局,2010年,第2647頁;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下冊,中華書局,1988年,第661頁。

[7] 陳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線裝書局,2010年,第5517頁;曹錦炎、沈建華編著:《甲骨文校釋總集》卷二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7112頁;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下冊,中華書局,1988年,第1147頁。

[8] 彭邦炯、謝濟、馬季凡:《甲骨文合集補編·釋文》,語文出版社,1999年,第1818頁。

[9] 《合集》31549的摹本是根据董作宾《安阳侯家庄出土之甲骨文字》中对大龟七版之五的摹本稍作改动而成,见《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0页。

[10] 何組一類右龜背甲卜夕辭的特征詳見張軍濤:《何組卜辭的整理與研究》,鄭州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528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11月15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6日

点击下载附件: 1871張軍濤:何組龜背甲綴合一則及其考釋.doc

下载次数:38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