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林澐:爻公簋質疑
在 2008/1/29 15:42:22 发布

 

公簋質疑[1]

(首發)

 

林澐

吉林大學考古系

 

大家好!海報上把我這次演講的題目寫作“公簋辨偽”,這有些不妥。公簋是一件新出的青銅器,我沒有說他一定是假的,只是對它的真偽有一些懷疑。今天我就來說說我懷疑的道理。

2007年《考古》的第3期上,朱鳳瀚先生發表了一件他在香港看到的銅器。這件銅器的形狀見後圖C

這件器物由於銘文的原因,引起了大家特別的重視。它的銘文,我們沒有看到拓片,發表的只有照片。這個銘文的第一個字“”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之所以稱它作“yao公簋”,是猜想其中的“爻”是聲符。如下即是這件器的銘文照片:

 

銘文的第一句是:*公作妻(該字後文用△表示)簋。

這個辭例比較奇怪。因為金文中有寫給自己妻子作簋的例子,但寫成“妻某簋”的,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妻後的△字,似曾相識——我們好像見過類似的寫法,但仔細觀察,我們見過的那些字形卻並不是這么寫。這也比較奇怪。

銘文的第二句是:遘于王命昜伯侯于晉。

這牽涉到一件考古學界討論很熱的事情,就是晉國的建立問題。銘文說的是周王遘命昜伯。“昜”和“唐”可相通假,“唐”和“晉”又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這件銘文是很有意思的。

銘文的第三句是:唯王廿又八祀。丙。

周初的王誰有二十八年那么長?這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朱鳳瀚先生到吉大講學時候,我聽他說,這件簋出來后,夏商周斷代工程相關人員開會進行討論,有過激烈的爭論。這“二十八祀”究竟應該屬於什么王?這與此前斷代工程的一些結論產生了矛盾。此外,“遘于”后面加一件事情,這種搭配異於一般情況。一般金文都是說“遘于”祭祀什么王,“遘于”什么方法祭祀等等。這種“遘于”某事的搭配很少見。

因為銘文的這些特點,所以引起許多人的特別重視。

我們先來說第一句中的△字。△在銘文中是“妻”的姓。這個字和有人釋作“姚”的字很像。但金文中我們已知的“姚”都從兩個止。“姚”字字形演變,“止”形變成兩橫。(金文中“姚”字形如下圖A所示。)從戰國到漢代的姚,都寫成兩橫。

甲骨文中有個字,于省吾先生釋作“逃”。這個字像兩人背水而逃之形。這個字可以隸定作“兆”。(如下圖B

A    B    *公簋中的形似字

公簋中的△字類似的部分,有點像從止的。但它又有點像從人,而且不是背水而逃,而是一個向著水,一個背著水。這個字形正好介乎止和人之間。對“姚”、“逃”等相關字發表過觀點的人,肯定都會對此器物比較重視。因為這個字似乎可以調和兩種說法。吉林大學一位年輕教師就認為,△是兩種字形的過渡字形,證明上揭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姚字,都從兆。但是這個現象也比較有疑問。

當然,我對*公簋的真偽產生懷疑,主要不是銘文的內容和字體。因為從字體上看,和西周早期的金文字體差異不大。從字形上來說,疑問是不大的。我認為它主要的問題在於器形。與*公簋器形接近的,是下圖D這種樣子的簋。這種樣子的簋不止一件。我拿來與*公簋作比較的,是藏於美國塞克勒美術館的一件。

C

D

這兩件簋一對比,我們會發現,它們總體上很像,但又有不同。

第一個不同的地方是,*公簋鑄造很粗糙,它器體較厚,口型不規則,而且有點歪。從紋飾上看,*公簋的豎形條紋做得不精細,間距不一致。*公簋上鑄的小獸頭,與圖D器物相比,顯得粗糙。圖D的小獸頭很精神,*公簋的獸頭做得卻像卡通畫,獸頭的兩個耳朵就成了兩個圈圈。獸頭的整個形狀也是很笨拙。

第二個不同的地方,令人引起懷疑的是,*公簋兩邊簋耳垂下的珥,不是對稱,而是朝一個方向的。這是鑄造時候明顯出了錯。這是由於鑄造粗心出的錯么?我覺得不可能。從殷墟發現的大量陶範看,簋的耳和下垂的珥是整體做範,再鑄到器身上面的。如果弄錯了,在範上就可以發現,就會換掉,不可能等鑄造上去才發現。這種錯誤是不大應該出現的。有人也許會問,他要是假的為什么還特意要做出破綻來呢?我可能是因為已經懷疑它是假的了,所以我就會再反過來想,他可能是故意做成這樣的。他故意讓你去想他不應該出這樣的錯,使你相信這是真的。總之,我們還沒有發現簋的珥像這樣朝一邊的。

第三個不同是紋樣上的。兩件簋頸部的紋樣,基本上很像,但還是有細微差別的。*公簋的花紋很粗糙。雖然它也有一個一個圓球形的火紋,也有龍紋,但它的獸頭旁邊多了一種紋樣,如下圖所示——朱鳳瀚先生說這是立刀形,是龍紋的肢體變來的。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獸頭及兩側紋樣

朱鳳瀚先生所指“立刀形”

 

實際上這個形狀和下圖所示紅圈內紋樣是一樣的。這種紋樣是西周早期比較流行的紋飾成分,是從分解的獸面紋的一部分。獸面紋分解出來的的確有標準的立刀形,那是從獸面紋鼻子的兩瓣分出來的。但我們所討論的這個紋樣不是鼻子分出來的。

扶風雲塘M20出土饕餮紋鼎

 

我們先看二里岡文化的獸面紋。如下圖所示,這種紋樣是兩個眼睛,有腳,當中是鼻子形。一個獸頭有兩個身子,一左一右,尾巴卷起來。其他還有些部分,在身子的背上,伸出立刀形,即所謂羽毛。

安徽嘉山二里岡時期銅罍腹部

 

這種紋飾進一步演變,就變成下面兩圖這種樣子。有兩個身子,一左一右,尾巴卷起來。圖案下方有比早期清楚的爪子。背上的立刀省成一個。下圖第一個是殷墟早期的。第二個也是殷墟早期的,它是獸面紋,兩個腳,尾巴很短,上面的立刀形還存在。

安陽小屯M331銅尊腹部

婦好墓大方壺圈足

 

殷墟晚期,還是獸面形,但這時候獸面與身子分解了,就剩下這么一點,上面是立刀形。剛才我們看*公簋的裝飾,應該是這部分變來的,要分解,應該還有爪子。

新鄉博物館藏銅尊腹部

 

西周早期,將身體與背上的花紋分解出來,構成一個單獨的部分,這樣的例子非常多。

上海博物館墓大盂鼎上腹部

 

下面這一件遼寧出的,這個獸面是突出來的,而是獸面紋的身子獨立出來的。分解出來的身子就是這部分,上面是立刀形。這一部分就相當於*公簋的那部分紋樣。所以這不是龍的身子,而是獸面紋分解出來的

喀左北洞出土銅鼎

 

我再說一下何尊。它上腹部分和剛才商代晚期的紋樣一樣,是一個獸面,一個分解出來的身體,以及背上的立刀形。它下面還是有腿的。更極端的簡化在圈足部分。圈足紋飾中,爪子沒有了,只剩下一段身子。

 

何尊上腹部分紋樣

何尊圈足部分紋樣

 

這些例子都說明,這種紋飾的母題,應該是分解的獸面紋的一部分。所以這樣一個組成部分應該有根據,但*公簋不是獸面紋,而是一個立體的小獸頭。把剛才我們討論的這種紋樣安排在小獸頭的兩面,不能說沒有根據。但是商代到西周中期,所有小獸頭旁邊,沒有發現一例是裝飾這個紋樣。

所以我懷疑這件器物是現代人造的。造假的人對紋飾有一定了解,他選用的母題是有根據的,但總體安排上卻沒有根據。從這點上,我覺得*公簋不是西周真器,而是現代的不太精通紋飾的人造的。目前來看,文物市場上,有些器物是來歷不明的。我覺得非考古發掘品就不應該輕易相信。否則,就要解決類似“二十八祀”的問題,我們的綜合研究就回越搞越亂。現在,造假的水平隨著古文字、青銅器研究水平與日俱增。對於沒有來源的東西,我們還是要慎重。



[1] 本文是根據林澐教授1223日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演講的錄音整理的。林教授同意本網站將他的講座內容整理發佈,我們十分感謝!整理後的文章未經林教授審閱,如有曲解林教授原意之處,責任由整理者承擔。

点击下载附件:

0061爻公簋質疑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8/1/29 15:51:03 评价道:第1楼

    兩次講座錄音均由一上示三王負責整理,如有錯誤由一上示三王承擔責任。

    感謝金生水提供整理初稿!感謝草曷提供錄音!

  • 贫寒之士 在 2008/2/3 21:07:07 评价道:第2楼

    令人钦佩的学者。

    不过还是忍耐不住,说上两句:

    所谓“*公簋兩邊簋耳垂下的珥,不是對稱,而是朝一個方向的”,乃是因为此簋是修复过的,修复得不够理想,所以整体被挤扁,耳部自然就不对称了。

    至于文饰省约问题,其实同时代的例子很多,如《前掌大墓地》P284页的卣,P276图一九七4……

    其他就不说了:) 

  • 贫寒之士 在 2008/2/3 22:23:00 评价道:第3楼

    对不起

    文饰=纹饰

  • 阿文 在 2008/2/12 17:47:58 评价道:第4楼

    林先生就是林先生!

  • 考古人 在 2008/2/26 7:36:31 评价道:第5楼

    贫寒之士,并没有真正看懂林澐先生的意思,或者说是不知道什么是珥。你说修复的不够理想,还能这么说,但说被挤扁是说不通的。

  • 积跬斋 在 2008/2/26 11:14:31 评价道:第6楼

     

  • 积跬斋 在 2008/2/26 11:16:44 评价道:第7楼

      林澐先生是于老的高足,只可惜现在在边疆考古中心,不带古文字的研究生了

  • 贫寒之士 在 2008/2/26 13:15:14 评价道:第8楼


    引用回复 引用
    考古人 在 2008-2-26 7:36:31 评价道
    贫寒之士,并没有真正看懂林澐先生的意思,或者说是不知道什么是珥。你说修复的不够理想,还能这么说,但说被挤扁是说不通的。

    考古人批评得对,在下向林先生及各位网友道歉:)

    其实子居先生当天就短消息提出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由于执著于 林文“口型不規則,而且有點歪”云云而暂时性神经短路:)

    不过无论如何这纹饰的分析是立不住的:)

  • 贫寒之士 在 2008/2/26 13:27:05 评价道:第9楼

    至于“挤偏”问题,哪位高人手头要有口部和俯拍的照片就一清二楚了:)

  • 逸空 在 2008/3/9 22:50:51 评价道:第10楼

    第一字是穆,其他字我改天有空了认认,不过有劳先生发发大图\并说明出土地和时间哦。谢谢.

  • onesummer 在 2008/3/14 21:14:24 评价道:第11楼

    謝謝。

    本文的word版下載鏈接已失效,煩請管理員撥冗檢查:)

    不過發現在網頁上直接複製下來粘貼在word2007裏的文章竟十分好看,字體剛剛好,網站的排版很簡潔呀呀呀~

  • 一上示三王 在 2008/3/14 21:28:22 评价道:第12楼

    链接已经修复。谢谢您的提醒!:)

  • 八索九丘 在 2008/4/18 13:14:23 评价道:第13楼

    这个器物的真伪恐怕还需要在认真的研究

  • 考古人 在 2008/4/20 22:41:40 评价道:第14楼

    林文对于所谓立刀形纹饰的分析我觉得是可以成立的。

    林先生的分析应该是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这种纹饰的由来,及演化;

        二:*公簋的纹饰组合不和常情。

    第一点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因此,说不过无论如何这纹饰的分析是立不住的只能是没看懂原文,妄下结论。

    至于:

    <DIV align=center>

    贫寒之士至于文饰省约问题,其实同时代的例子很多,如《前掌大墓地》P284页的卣,P276图一九七4”

    </DIV>

    我查看了原报告,P284页的卣是两条夔纹交错在一起,和*公簋的情况不相同。将立刀形安排在兽首的边上可能是由于安排的需要。如果紧跟在夔纹尾部,布局将会显得局促。所以两条交错的夔纹中均将立刀纹都后移置到另一条的头部。不知道这种看法怎么样?提出来希望和大家讨论。

    P276图一九七4 ,这件器物上的纹饰我看得不是很清楚,立刀形感觉比较怪。我现在只拿到了《前掌大》上册,我再看看下册图版上是什么样子。暂时先存疑。

  • 贫寒之士 在 2008/4/21 1:00:01 评价道:第15楼

    呵呵。既然是提出讨论,就不妨把口气放平和一些,完全没必要谈什么“看懂不看懂”的问题。未知这位考古人兄以为如何。

    在下并没有否认“一:这种纹饰的由来,及演化”的合理性,但不能因为有了这个前提就提出覐公簋纹饰的不合理,这是一个论证逻辑的问题,证据我已指出,而且还有几例。看兄的文字,想必是这一行当的里手,手头应该不乏相关资料,似无须在下一一指明。

    可以补充的是林先生提出的“*公簋兩邊簋耳垂下的珥,不是對稱,而是朝一個方向的”疑问,似乎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相关依据也有几例,当然也无须指明,兄应该能一一找到,理由同上。

    “妻某簋”的读法可能有探讨的余地(此乃朱凤瀚的读法,特此注明,以免有人无端指责)。

    一个假设,倘若当年的利簋并非出土物,是否也会引来真伪的争论。

    对考古人兄的答词就此结束,有这点功夫不如将手头材料整理成文骗点稿费来得实际。当然,前提是林先生的大作公开发表,而不仅仅是网络上的未定稿。

  • 贫寒之士 在 2008/4/21 1:01:44 评价道:第16楼

    补充:“妻某簋”的读法可能有探讨的余地(此乃朱凤瀚先生的读法,特此注明,以免有人无端指责)。

  • 木慧子 在 2012/4/11 10:10:08 评价道:第1楼

    贫寒之士:
    补充:“妻某簋”的读法可能有探讨的余地(此乃朱凤瀚先生的读法,特此注明,以免有人无端指责)。

    ....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