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楊坤:中國古代神靈配食的個案考察
在 2008/2/24 0:14:41 发布

 

中國古代神靈配食的個案考察

——關於“方帝”配食歷史傳統等問題的探討

(首發)

 

楊坤

上海市松江區博物館

 

中國古代的神靈配食,這個稱謂對於不太接觸傳統典籍或者純以西方人類學來研究中國古代鬼神崇拜問題的同志而言,可能比較陌生。因爲在中國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内,民間往往視某神即某人鬼。如《聊齋志異•卷一》有宋生、張生二人往考城隍,張生攝篆九年,宋生奉母送終后繼任。歷代方志中頗見相關記載,如南宋淳熙四年《雲間志·卷中·祠廟》記載,“今州縣城隍,相傳祀紀信云”。則南宋華亭縣城隍神,為紀信無疑。此亦見於何孟春《餘冬序錄》:“或賜廟額,或頒封爵。或遷就傅會,各指一人為神之姓名,如鎮江、慶元、甯國、太平、華亭、蕪湖等郡邑,皆以為紀信;隆興、贛、袁江、吉、建昌、臨江、南康,皆以為灌嬰是也”(《李義山文集·卷八·祭桂州城隍神祝文》徐樹穀注引)。華亭縣入元升為松江府,据《雲間據目鈔》記載,明代松江府城隍神為錢鶴皋。清代松江府城隍神,据《松江縣誌》記載,則為李待問。其皆以人鬼為城隍,且隨時代而有所改易。按城隍為地祗,士人不知其所以然,故以“遷就傅會”而評其事。

在中國先秦神靈崇拜中,神是無形無相的,此類似于伊斯蘭教之真主安拉。可能是出於祭祀活動的需要,往往以人鬼尸之。如《左氏傳·魯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来祀之。”《漢書·郊祀志》云:“湯伐桀,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乃遷烈山子柱,而以周棄代為稷祠。”《尚書序》孔安國傳云:“革命創制,改正易服,變置社稷,而後世无及句龍者,故不可而止。”

《五經異义·今孝經說》云:“社為土神,稷為榖神。句龍、后稷,其配食者。”因此,無論是城隍還是榖神,上述種種改易,只能是人鬼,而非神靈本身。配食,就是將神靈人格化、具象化,這是中國古代神靈崇拜的最顯著特徵。配食及其改易之例,還可以舉出很多。如《封禅书》索隐引《尔雅》:“祭星曰布”。《淮南子·氾论训》:“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鄭玄注云:“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漢書·五行志第七上》云:“帝嚳則有祝融,堯時有閼伯,民賴其德,死則以為火祖,配祭火星。相土,商祖契之曾孫,代閼伯,後主火星。”

同樣,五帝作爲五行之神靈,也有配食。如《孔子家語·五帝》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號,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終始相生,亦象其義,故其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皡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皡配金、顓頊配水。’”

由於五行所具有的方位特性,因而五帝又是五方之神。如《釋名·釋天》云:“五行者,五氣也,于其方各施氣也。”《漢書·五行志第七上》云:“說曰:‘木,東方也;火,南方也;土,中央;金,西方;水,北方。’”故《楚辭·九章·惜誦》王逸注云:“五帝,謂五方神也。”

然則,五行配食也即五方帝之配食。如《淮南子·天文訓》高誘注云:“太皡,死托祀于東方之帝也;炎帝,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南方之帝也;黄帝,以土德王天下,死托祀于中央之帝;少昊,以金德王,死托祀于西方之帝;顓頊,以水德王天下,死托祀于北方之帝。”

五行各有色,故五行配食也即五色帝之配食。如《考工記·畫繢之事》曰:“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土以黄。”故《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鄭玄注云:“五帝,蒼曰‘靈威仰’,大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紐’,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顓頊食焉。”

《禮運》曰:“播五行于四時。”五行分居四時,故五行配食也即四時帝之配食。如《月令》曰:“春,其帝太皡”、“夏,其帝炎帝”、“中央土,其帝黄帝”、“秋,其帝少皡”、“冬,其帝顓頊”。

從古代城隍神的祭祀情況來看,民閒將人鬼直接供為城隍神。那麽,五帝配食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形呢?

《曲禮下》曰:“天子祭四方,諸侯方祀。”《封禪書》云:“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皡之神,作西至,祠白帝。”是秦襄公徑以配食少皡視爲西方之帝。按《孔子家語·五帝》夫子曰:“五行佐成上帝而稱五帝。太皡之屬配焉,亦云帝,从其號。”故《楚辭·九章·惜誦》王逸注亦云:“五帝,東方為太皡、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黄帝。”看來,五帝配食之人鬼,也可以徑視爲五帝。

從上引文獻來看,這樣一個五帝配食的系統,如果確實可以追溯到秦襄公、柱下史老聃的話,那麽可能早在西周就有此祭典。而西周以前的五帝配食,是否象榖神、禘、郊、祖、宗、火星之配食,會易代而改呢?

殷墟卜辭有尞、帝于東西及“方帝”之語,羅振玉遂謂五方帝见于卜辭。(《增訂殷墟書契考釋》卷下第60葉)

按殷墟卜辭(《甲骨文合集》第14295片)曰:

“辛亥卜,内贞,帝于南方曰  ,鳳    年,一月。

辛亥卜,内贞,帝于北方曰  ,鳳曰    □。

辛亥卜,内贞,帝于東方曰析,鳳曰    年。

辛亥卜,内贞,帝于西方曰彜,鳳曰    年。”

胡厚宣云:“殷代四方之名,即《山海經》之‘有人名曰折丹,東方曰折’(《大荒东經》、《北堂書钞·卷一百五十一》、《太平御覽·卷九》引)、‘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大荒南經》)、‘有人名曰石夷’(《大荒西經》)、‘有人名曰鵷,北方曰鵷’(《大荒东經》)。亦即《堯典》之‘析、因、夷、隩’。”

《卜辭通纂》第398片曰:“□于帝史鳳,二犬。”郭沫若云:“卜辭以鳳為風,……盖视鳳為天帝之使,而祀之以二犬。”陳夢家云:“卜辭因祭四方之神而及于四方之風,卜辞之風為帝史,与此正相適應。”(《殷墟卜辭綜述》第589葉)又云:“殷四方帝,四个方向之帝,配四个方向之風,四方之帝名即四方之名。”(《殷墟卜辭綜述》第591葉)按陈夢家云:“賓詞的先置,在卜辭中還是很常見的。無論其為間接賓詞或直接賓詞,都可以先置于動詞之前。”(《殷墟卜辭綜述》第101葉)然則,卜辭以折丹、因因乎、石夷、鵷為東、南、西、北四方之帝。以《孔子家語》“亦云帝,从其號”視之,則其為四方帝之配食。

《山海經》除因因乎外,折丹、石夷、鵷,俱是人名。按《堯典》敬授四時,曰“厥民析”、“厥民因”、“厥民夷”、‘厥民隩’。“民”、“人”古通,且其行文,猶《小戴禮記·月令》之“春,其帝太皡”、“夏,其帝炎帝”、“中央土,其帝黄帝”、“秋,其帝少皡”、“冬,其帝顓頊”。疑以折丹、因因乎、石夷、鵷配食四方,不独于有殷,唐堯之世亦用之。其人蓋上古之明王,死托祀于四方。其与秦漢經籍所載五帝配食相異者,蓋入周而遷去也。

另外,长沙子彈庫帛書云:“未有日月,四神相弋,乃步以為歲,是惟四時。長曰‘青幹’、二曰‘朱四單’、三曰‘□黄難’、四曰‘□墨幹’。”其四神,按帛書所記,為女皇(媧)之子,炎帝時仍祠祀為神。以《月令》視之,其乃上古四方帝之配食也。當然,也有可能是戰國時期楚國獨有的一套四時配食系統,而非早期祭典。《管子·五行》不載配食,可能有其他原因。

殷墟卜辭有“帝五丯臣”之名,见于《殷契粹編》第12片、《小屯南地甲骨》第930片。郭沫若云:“丯,余意當即小篆丯字,讀介。”

《說文》云:“丯,草蔡也,象草生之散亂也。讀若介。”《爾雅·釋詁》曰:“介,助也。”按《淮南子·天文訓》云:“東方,其帝太皡,其佐句芒;南方,其帝炎帝,其佐朱明;中央,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北方,其帝顓頊,其佐玄冥;西方,其帝少皡,其佐蓐收。”《孔子家語·五帝》康子曰:“吾闻句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玄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此則五行之主,而不亂稱帝者,何也?”夫子曰:“此五者,各以其所能業為官職,生為上公,死為贵神,别稱‘五祀’,不得同帝。”然則,卜辭“五丯臣”,帝之五佐臣也。但未知以何人配食。

《史記·暦书》云:“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按《左傳·魯昭公十七年》梓慎曰:“夏数得天”,杜預注云:“得天正”。故《逸周書·周月篇》云:“至于敬授民時、巡守祭享,犹自夏焉。”如《豳風·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晉語二》卜偃曰:“火中而旦,其九月、十月之交乎”等,皆其例也。

《郊特牲》鄭玄注云:“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按《月令》曰:“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榖于上帝”,鄭玄注云:“謂以上辛郊祭天地也。上帝,太微之帝也。”孔穎達疏云:“《春秋》緯文:‘紫微宫為大帝,太微為天庭,中有五帝座星。’”若鄭氏之說不誤,則上引  年卜辭之“辛亥”,上辛;“一月”,夏数也。

 

戊寅中秋十二日初稿

辛巳中夏廿一日贰稿

 

後記:按照復旦大學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中心網站對行文的要求,對此文進行了部分改寫。惟工作后讀書日減,聞見日塞,所論難免穿鑿附會,只是抛塼引玉罷了。尤其是證明卜辭“帝”是否為名詞,在論證上缺了一大塊,但付闕如。

          2008年2月18

 

 

点击下载word版:

0079中國古代神靈配食的個案考察.doc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积跬斋 在 2008/2/24 0:56:43 评价道:第1楼

      陈梦家先生由神话研究而及古文字,成绩颇丰。神话记录的内容可以给古文字考释提供一些思路,但神话总有些是不靠谱的,所以运用起来更应谨慎。

  • 子居 在 2008/2/24 1:09:10 评价道:第2楼

    在中國先秦神靈崇拜中,神是無形無相的,此類似于伊斯蘭教之真主安拉。

    这句没懂,怎么知道这是先秦古人的观念而不是现代人以自己的观念加到先秦古人身上的呢?

  • 子居 在 2008/2/24 20:02:21 评价道:第3楼

    而且,俺认为与其要弄清“帝”字的词性,不如先弄清先秦时的“神”究竟是指什么。

    有必要先把现在的那些观念都放下,仔细阅读原始材料。

  • 云间 在 2008/2/24 20:18:32 评价道:第4楼

    斋兄,在下不研究神话,研究礼,可能我自己觉得是那么回事.

    居兄,果然厉害.这句是改写时为顺通上下文拍脑袋的按语.

    大学三年级文献检索课,布置作业,我择五帝,成为本文基础.业师令吾等就各自检索所得,上讲台表述.我述至少昊,讲不下去.为何东方君长为秦戎所主?怪哉.直到工作后研究松江城隍,才知道不过是迁就傅会而已.

    各地方志中有关历代天神\地灵的人鬼配食资料,十分丰富.建议有兴趣\有时间的同志,搞本<配食谱>.,使其不致湮灭,且便于翻检利用.

  • 子居 在 2008/2/24 20:32:50 评价道:第5楼

    原来云间先生就是作者呀,您好您好。

    关于配食,俺觉得有必要把各时期分开说,而且不是按所记载内容的时期来分,而是按材料本身所属时间来分,比如先秦原始记载和秦汉时的注疏解说性质的材料,就不宜混同为一,即便所论述主体类似。

  • 云间 在 2008/2/24 20:52:34 评价道:第6楼

    居兄所言甚是.我诚恳接受.

    只是学步时未照规矩走的,现在要改也难.

    还是那句话,抛泥巴引玉.我是云间一野鹤,非学院中人.浅尝辄止,兴到而为吧.

  • 积跬斋 在 2008/2/24 23:39:24 评价道:第7楼

      我个人喜好神话传说,看兄文章提到五帝,使我想及神话与古文字研究,略有感慨,有点跑题,请见谅。

  • 秋风依旧 在 2008/7/3 11:45:31 评价道:第8楼

    佩服.佩服,在下初出道,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