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釗:說“韝”(下)
在 2008/5/5 14:34:46 发布

說“韝”(下)

(首發)

 

劉釗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最後要說的是架鷹時戴的“韝”。

在中國古代,很早開始就有了養鷹訓鷹的習俗。據研究,甲骨文中就有用鷹逐兔的記載。[1]《後漢書》卷六十四《梁統傳》載梁統玄孫梁冀“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又好臂鷹走狗,騁馬鬥雞。 ”又《後漢書》卷一百零五《袁術傳》載袁術“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所謂“臂鷹走狗”和“飛鷹走狗”中的“臂鷹”和“飛鷹”就是指養鷹、訓鷹、架鷹而言。有的時候養鷹訓鷹成了紈絝子弟公子哥放浪生活的主要內容,正如唐無名氏《河東記·李自良》所描寫的:“落拓不事生業,好鷹鳥,常竭囊貨為韝絏之用。”這一風俗導致侈靡浪費,玩物喪志,因此有時需要用政令加以禁止。《東觀漢記》卷六《和熹鄧皇后傳》載:“鄧太后臨朝,上林鷹犬,悉斥放之。”魏高祖延興五年四月,詔“禁畜鷹鷂”,北齊文宣帝天保八年四月乙酉,詔“ 公私禁取鷹鷂”,玄宗開元二年四月辛未,詔“諸陵所有供奉鷹狗等,並宜即停。”都是這類禁止的顯例。

漢代以後,典籍中常見“韝絏”和“韝鷹絏犬”的說法,就是用來形容紈絝子弟放浪遊樂的文字。《北齊書》卷八《幼主傳》:“屬之以麗色淫聲,縱韝絏之娱,恣朋淫之好。”《宋書》卷九《後廢帝紀》:“犬馬是狎,鷹隼是愛,皁曆軒殿之中,韝絏宸扆之側。”《隋書》卷八十《列女傳·劉昶女》:“每韝鷹絏犬,連騎道中,毆擊路人,多所侵奪。”“韝 ”指訓鷹的臂韝,“絏”指牽狗的繩索。“韝絏”連言,猶如“鷹犬”連言。古代田獵中最常見的輔助獵人的動物就是鷹和犬,所以辭彙中才會有“韝絏”和“鷹犬”兩詞。清代以降,北京城內的“養獾狗 ,玩大鷹”是八旗紈絝子弟及富人階層的兩種娱樂癖好, 當時社會俗語中有“獾狗大鷹”一辭,即是傳統的“韝鷹絏犬”習俗的流风。

說到漢代以後尤其是唐宋時期養鷹訓鷹之盛,可以從考古發現的這一時期的圖像資料中得到印證。如下列圖像:

 

圖九:唐代臂鹰獵兔圖。采自《花舞大唐春》頁73“鎏金侍女狩獵紋八瓣金杯”展開線圖,文物出版社2003年。

 

圖十:宋人摹唐《西嶽降靈圖》。采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頁226圖一一四,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圖十一:唐李重润墓壁画《臂鹰图》。采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頁228插图七二,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下邊的三個圖像,則是“韝鷹絏犬”的最好寫照:

圖十二:敦煌八五窟唐壁画。采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頁225图一一三,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图十三:宋人摹唐《西嶽降靈圖》。采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頁226圖一一四,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圖十四:唐李重潤墓壁畫《臂鷹緤犬圖》。采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頁228插圖七二,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所謂“鷹”,其實是鷹類猛禽的總稱,其概念有寬狹之別。廣義的鷹包括體型最大的雕、體型次大的鷹和鶻以及體型最小的隼。狹義的“鷹”把雕和鶻排除在外,而專指捉兔的“大鷹”。[2] 上引圖十中最左邊的鷙鳥應該是“鶻”,右邊兩個體型較小的鷙鳥以及圖十二中的鷙鳥很可能屬於隼一類較小的鷹。

架鷹時必須在右臂戴上“韝”,其主要用途是防止鷹爪抓傷人臂,同時也是為鷹確立一個標誌物,以便讓鷹一見到“韝”就知道這是牠回到主人身邊的落腳點。

古代典籍中有許多關於架鷹之“韝”的描寫。如元傅習編《元風雅》前集卷八《野鷹來》說:“野鷹來,霜風髙,山寒鳥死狐兔逃。我有鮮肉肥爾膏,軟皮為鞲絲為絛,山中忍饑良獨勞。”可知“韝”可用“軟皮”製成,這一點與早期典籍的記載相合。而更為常見的是用錦製成,稱為“錦韝”,如明曹學佺編《石倉歷代詩選》卷九十四引晚唐薛逢《俠少年》詩云:“緑眼胡鷹踏錦韝,五花驄馬白貂裘,往來三市無人識,倒把金鞭上酒樓。”宋吳曾《能改齋漫録》卷十六《樂府塵土黃詞》詩云:“一騎翩翩錦臂鞲,紅羅百丈作纏頭。”元虞集《道園遺稿》卷二《金人出塞圖》詩云:“海東之鷙王不驕,錦韝金鏃紅絨絛。”元王惲《秋澗集》卷九《惡鴟行》詩云: “直出六合分鸞梟,錦鞲脫落青絲絛。”明李昌祺《運甓漫稿》卷二《題白海青圖》詩云:“絨絛縶足錦鞲臂,韋籠冒首朱衣擎。”明唐之淳《唐愚士詩》卷四《鷹攫鳥呈公相》詩云:“海西黃鷹雙翅團,繡帽錦韝霜日寒。”明林弼《林登州集》卷二《題吳希貴為徐將軍畫海青圖》詩云:“錦鞲金旋不可縶,憶我掛席東海東。”明周嘉胄《香乘》卷二十八《顏氏香史序》云:“然黃冠緇衣之師,久習靈壇之供;錦韝紈袴之子,少躭洞房之樂。”清乾隆《欽定熱河志》卷九十五《物產四·鷹》御制詩云:“白露為霜秋氣冷,蒼鷹祭鳥雙眸炯。錦韝玉絡忽在臂,回思故處失林嶺。”

這種錦韝大都也是紅色的,如宋徐積《節孝集》卷二十六《雪》詩云:“白面韝鷹紅錦臂,烏山圍獸赤繒旃。”明管時敏《蚓竅集》卷五《敬賦白鷹》詩云: “出籠一脫紅錦鞲,隨人指顧無虛擲。”偶爾也有紫色的“韝”,如元張憲《玉笥集》卷六《棲鶻岩》詩云:“銀黃兔鶻不下擊,紫鞲空明金旋絛。”

這樣的錦韝上有時也繡有圖案花紋,如清乾隆《御制詩集·初集》卷十七《秋蒐雜紀詩五首》之五云:“雁行狗監牽絲鞚,馬上鷹師臂繡韝。”

與上邊論述的女人所佩戴的“韝”相同,架鷹的韝也有纏綴有珍珠的,如宋張孝祥《于湖集》卷三《重入昭亭賦十二韻》詩云:“蒼鷹著珠韝,側腦思高騫。 ”

古代用於架鷹的“韝”到底是什麼樣子,因缺乏圖像資料,目前還不得而知。上引了許多古代繪有架鷹場面的圖像,遺憾的是其中並沒有清楚地畫出“韝”的形狀。好在現代架鷹的“韝”的形象卻並不乏見,從中可以略窺古代架鷹之“韝”的影子。如下列圖像:

 

圖十五:采自互聯網,原始出处不詳。

 

圖十六:采自互聯網,原始出处不詳

 

圖十七:采自互聯網,原始出处不詳。

 

圖十八:采自互聯網,原始出处不詳。

 

圖十九:采自王世襄《錦灰堆》貳卷814頁圖71,三聯書店1999年版。

 

 

當代文物學家王世襄先生在《錦灰堆》贰卷《大鷹篇》中曾對當代架鷹的“韝”有過描述,[3]現轉引如下:

 

架鷹也叫舉鷹,右臂戴“套袖”,長約二尺,即古人所謂的“韝”(元稹詩“韝鷹暫脫羈”)。“韝”從“韋”,亦從“革”,知古人多以皮革為之。考究的則用錦,“錦韝”亦常見於古詩。北京多用紫花布縫製,內絮棉花,黑色線納斜象眼紋,套之可防鷹傷人臂。

 

文中指出北京多用紫花布製“韝”,这與上引元張憲《玉笥集》卷六《棲鶻岩》詩“銀黃兔鶻不下擊,紫鞲空明金旋絛。”中的“紫韝”正可相印證。又所說 “韝”用黑色線納成斜象眼紋,其紋飾與上引圖六和圖七遼代壁畫墓圖像中的“韝”的圖案也完全相同。這充分體現出“韝”這一名物在歷史发展中的延續性。

 



[1] 此據 200846黃天樹先生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所作的名為《關於商代文字構造的幾個問題》的講演稿。

[2] 王世襄《錦灰堆》頁662684《大鷹篇》,三聯書店1999年版。

[3] 王世襄《錦灰堆》頁662684《大鷹篇》,三聯書店1999年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8430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855

 

点击下载附件:

0130 -0132说韝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