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上博楚簡儒學文獻校理》出版
在 2018/7/28 12:39:50 发布

《上博楚簡儒學文獻校理》出版

 

曲阜師範大學侯乃峰先生著《上博楚簡儒學文獻校理》於20186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平裝16開,定價人民幣158元。

 

內容簡介

 

該書係作者在其博士後出站報告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書稿對已公佈的上博簡(一~九)中的儒家文獻做了系統的整理,特別是在簡序編聯和釋文考釋方面彙編了諸家的觀點,頗便利於學者。同時作者在諸家研究的基礎上,或擇優而從,或重新提出新說,以期爲研究者提供一個可信的讀本。

 

 

 

       

 

自二十世紀初以來,大量戰國秦漢時期的簡牘帛書文字材料陸續發現,催生了“簡帛學”的逐步建立。如今,以簡帛研究爲主要內容的“簡帛學”影響擴展到漢字文化圈之外,成爲又一新興的國際顯學。在這些內容龐雜的簡帛材料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期發現的簡帛古書最爲引人注目,而影響至巨者,則首推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批楚簡材料。郭店楚簡於199310月出土,19985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簡》爲名正式出版後,立即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迅速掀起了世界性的楚簡研究熱潮。而其中上承郭店簡、下啟清華簡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簡”)內容之豐富,較郭店楚簡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將這股熱潮推向了頂峰,也是當前簡帛研究的一大重點領域。

 

上博簡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湖北省盜掘出土(據傳聞推測出於荊門市郭家崗墓地),1994年春出現在香港古玩市場,當年3月由上海博物館首批收購回四百餘枚竹簡;19944月上海博物館分別收購第二、三批八百餘枚。全部竹簡完、殘簡共計1200餘枚,包括100餘種佚籍,內容極爲豐富,是先秦古書一次非同尋常的大發現。從文字書寫風格上分析,上博簡應出於戰國中晚期墓葬,與郭店楚簡的時代接近。

 

2001年起上博簡陸續公佈,截至201212月已經出版了九冊,每冊公佈的材料都讓學術界爲之驚歎不已。在已經公佈的九冊上博簡中,儒學文獻佔據相當大的份量,有近一半的篇章屬於儒學文獻。已經公佈的九冊上博簡中,應當歸屬於儒學文獻的有:

第一冊:《孔子詩論》、《緇衣》、《性情論》(後兩篇又見於《郭店楚墓竹簡》);

第二冊:《民之父母》、《子羔》、《魯邦大旱》、《從政》、《昔者君老》;

第三冊:《周易》、《仲弓》;

第四冊:《逸詩》、《內禮》、《相邦之道》;

第五冊:《季康子問於孔子》、《君子爲禮》、《弟子問》;

第六冊:《孔子見季桓子》、《天子建州》;

第七冊:《武王踐阼》;

第八冊:《子道餓》、《顏淵問於孔子》、《成王既邦》;

第九冊:《史蒥問於夫子》。

 

這些儒家文獻的發現與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當代學術文化界對先秦原始儒學的理解,也對中國學術史產生了巨大影響。有些學者面對大量出土的典籍類文獻,預言中國學術史將因此而改寫,我們已經“走出疑古時代”,開始了中國古典學的“第二次重建”。

 

面對上博簡這批大宗的新出材料,學術界自公佈之日起就對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一般説來,每冊上博簡公佈的最初一段時間內,首先是由出土文獻和古文字學者在原整理者意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簡序的重新編聯以及古文字釋文考釋的校訂工作,隨後的研究便逐漸過渡到思想史、學術史的宏觀研究。作爲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對釋文考釋的各種看法準確地加以抉擇就成爲進行思想史、學術史研究的先決條件,直接關係到以後的研究能否順利進行。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由於長期的學科條塊分割,許多學者不瞭解上博簡釋文考釋的最新成果,這種抉擇過程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比如,《孔子詩論》公佈之初,已經有不止一位古文字學者指出其中原整理者未能認出的一個詩篇名當讀爲“采葛”並獲得古文字學界公認。而時至五年之後,仍有一些非古文字領域的學者不瞭解此詩篇名應對應今本《詩經》中的哪一篇。又如,上博簡《緇衣》中對應今本“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一句中的兩個“怨”字,原整理者皆釋爲“命(令)”,其實字應讀爲“怨”(古文字學界對字形的分析仍有不同意見,但對此字應當釋讀爲“怨”並無分歧),類似寫法的字見於《説文解字》,不少學者已經做過正確釋讀,而有些學者仍然依據原整理者的錯誤意見對簡文含義加以解釋。可見,對上博簡的釋文考釋意見加以綜合整理這方面的基礎性工作相對來説還是比較薄弱的。由於大量傳世儒學文獻的研究已經相對成熟,對上博簡中儒家文獻的研究具有極爲優越的借鑒材料,因而也就具備可行性;而非簡帛研究領域的學者對於上博簡中儒家文獻釋文考釋正確意見擇取的需要又使得此項工作具有必要性。

 

目前雖然已經存在眾多的有關上博簡的研究成果,如季旭昇先生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四)讀本》,李守奎先生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陳偉先生撰著的《新出楚簡研讀》,徐在國先生編著的《上博楚簡文字聲系(一~八)》,沈培先生主持的“上博簡字詞全編”項目,陳劍先生主持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研究”項目等;至於每年新發表的與上博簡相關的論文更是不可勝計。但是,將上博簡中所有的儒學文獻作爲一個專題加以綜合整理研究仍然是一個有待深入的領域。同時,通過對上博簡中的儒家文獻的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掘其中的思想史、學術史內涵,也成爲當前簡帛研究領域有待開展的工作之一。

 

我在安徽大學歷史系讀研期間,以《〈周易〉文字彙校集釋》作爲博士論文題目,以上博簡中的《周易》作爲主要研究對象,這可以算是我對上博簡中的儒家文獻進行整理和研究的開端。進入曲阜師範大學工作之後,由於地處孔子故里而經常接觸到儒學典籍,使我萌生了系統整理上博簡中的全部儒學文獻的想法。其時恰好有個校級課題可以申請,我便以“上博竹書(一~七)儒學文獻釋文整理”作爲題目申報,獲得立項。2010年夏,我進入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仍以類似的上博竹書(1-7)儒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作爲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的題目(後來因上博簡第八冊公佈,增加了第八冊的內容;今又增加了第九冊的內容),得到合作導師裘錫圭先生的贊同,並在行文框架方面得到裘先生的具體指導。在站期間,從開題到中期考核,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的諸位評審專家從各個方面對此課題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建議;此報告同時又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九批面上資助(編號:20110490677);這些都爲研究報告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研究報告的初衷是,綜合整理上博簡的簡序編聯和釋文考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爲進行儒家學術思想研究的學者提供一個最佳的讀本;同時,作爲一次出土儒學文獻資料的彙編整理,爲深入發掘這些文獻的思想內涵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爲此,我們將上博簡(1-9)儒學文獻與傳世的儒學文獻及其它出土文獻相互對讀參證,以方便研究者深入探討簡文涵義;同時,編製了上博簡(1-9)儒學文獻闕疑待問録,以方便研究者可以大略知道後來的研究工作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進行。

 

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完成後,提交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進行答辯,順利通過,成績評定爲“優秀”,站內諸位評審專家還給出了許多具體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出站之後的兩年中,斷斷續續地對研究報告進行了一些修改。2014年下半年,以此研究報告爲基礎,以上博楚簡儒學文獻校理爲題目申報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幸獲批准立項(批准號:14FZS017)。隨後,又參照評審專家反饋的意見對稿件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最終成爲如今的這個規模。

 

在站期間,裘先生建議我在進行研究報告寫作時不要做成集釋,爲研究報告的撰寫減省了近一半的文字量。即便如此,由於面臨材料的複雜性,需要處理的文字量依然是很可觀的。再加上個人學力所限,行文中不當甚至謬誤之處恐亦在所難免,還需要在以後的研究工作中更加細緻耐心地斟酌修訂。

 

 

       

 

緒論

凡例

 

第一章 上博簡(一)

第一節 孔子詩論

第二節 緇衣

第三節 性情論

小結

 

第二章 上博簡(二)

第一節 民之父母

第二節 子羔

第三節 魯邦大旱

第四節 從政

第五節 昔者君老

小結

 

第三章 上博簡(三)

第一節 周易

第二節 仲弓

小結

 

第四章 上博簡(四)

第一節 逸詩

第二節 內禮

第三節 相邦之道

小結

 

第五章 上博簡(五)

第一節 季康子問於孔子

第二節 君子爲禮

第三節 弟子問

小結

 

第六章 上博簡(六)

第一節 孔子見季桓子

第二節 天子建州

小結

 

第七章 上博簡(七)

第一節 武王踐阼

小結

 

第八章 上博簡(八)

第一節 子道餓

第二節 顏淵問於孔子

第三節 成王既邦

小結

 

第九章 上博簡(九)

第一節 史蒥問於夫子

小結

 

附錄

一、上博簡(一~九)儒學文獻與傳世文獻對讀匯輯

二、上博簡(一~九)儒學文獻闕疑待問録存

三、研究專文(四篇)

1)釋“”

2)楚簡文字減體象形現象舉隅——兼談楚簡

3)《天子建州》禮學字詞疏證三則

4)先秦簡書誤分誤合例舉隅

四、新説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出版後記

 

 

       

 

2010年夏,幸蒙裘錫圭先生允許,我來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進行爲期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初次見面,裘先生誡我以謹慎爲文之義。作爲伴隨著網絡而步入學術界的一代人,我其實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由於發表意見的隨意而帶來的弊病,然深陷其中,一時無法自拔。當看到裘先生在目力很不好的情況下,仍逐字逐句地批改我呈上的那些隨意急就而成的文稿,不禁愧悚萬分,從此輕率發表看法的頑癥大爲改觀。古語有言傳身教之説,此裘先生之謂也。

 

中心主任劉釗老師是我博士論文的答辯主席,一直對我的學習和生活關照有加。劉老師在古文字學界以擅長培育學生著稱,我原來對個中緣由一直不得其解。在中心近兩年的時間裡承其教導,我感覺除了其學養深厚、講課水平臻於至境之外,也許與他對學生的心理有種直指人心的洞察力且善於化解學生心中各種繁雜的矛盾有關。《大學》開篇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如果學生不能做到安心於斯,要想學有所成恐怕很難。前人所説“世事洞明皆學問”、“聰明真不在文章”,此劉老師之謂也。

 

陳劍老師向來被古文字學界的“少壯派”奉爲“龍頭”,許多年輕的學者以承其指教爲榮。我在中心期間,有近水樓臺之便,經常向他請教,受益頗多。本報告中有不少意見出自陳老師課堂上所講授,其中部分稿件還承蒙陳老師審閱指正,謹此致謝。

 

我在安徽大學讀研期間,何琳儀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是:“學問大都是熏出來的。”我當時總以爲他是在開玩笑。如今在復旦這個“大師平流層”中待了近兩年,其間除了中心老師(如劉釗、施謝捷、汪少華、陳劍、張小豔、周波、郭永秉等先生)所開設的課程之外,還旁聽了不少其他老師(如劉曉南、陳尚君、高智群、陳引馳等諸位先生)的課程。雖然都是短短的一個學期的課時,知識上的增長似乎並不明顯,可是諸位老師開闊的眼界、宏大的格局、磅礴的氣象、做學問的方法和路數都對我有很大的啓發,大大拓寬了我的學術視野。至此,我才對何老師的話深有體會,——相對於知識的增長來説,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漸至個人觀念的轉變也許更爲根本些。出站報告的完成,標誌著博士後工作的基本結束,而我在復旦大學所收穫的,除了這本出站報告外,還有更多無形的東西。

 

中心諸位師友在各個方面對我多有幫助,特別是蔡偉老師、周波老師、劉嬌老師、楊菲菲老師以及程少軒、劉剛、劉建民、張傳官、謝明文、陳志向、馮先思、苗豐等諸君。在電腦技術上,承蒙程少軒、任攀、葛亮諸君提供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謝過。

 

侯乃峰

20125月於復旦大學光華樓

 

出版後記

 

這本小書,原本是2010年至2012年我在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期間的出站報告。在站期間,出站報告研究課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九批面上資助(編號:20110490677)。20125月,以《上博竹書(1-8)儒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爲題的出站報告提交答辯,順利通過。答辯期間,以陳思和先生爲組長,以劉釗、劉曉南等諸位先生爲成員的答辯委員會就出站報告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議。出站之後的兩年中,吸收答辯委員會的修改建議,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陸續對出站報告進行了修訂增補。20147月,以此修改後的博士後出站報告爲基礎,以《上博楚簡儒學文獻校理》爲題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幸獲立項(項目批准號:14FZS017)。隨後,又吸收諸位評審專家的意見,對書稿作了較大的增訂工作,最終有了這本小書。

 

在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以及書稿出版過程中,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顧莉丹女士、責編石帥帥先生以及其他同仁的大力幫助;裘錫圭先生在目力不好的情況下,惠賜序文;於此謹申謝忱。

 

自知學力有限,書中紕繆在所難免,敬祈博雅方家不吝賜教。

侯乃峰

201766

 

感謝侯乃峰先生惠賜書訊!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2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