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平安教授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出版
在 2018/8/1 11:30:09 发布

趙平安教授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出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趙平安教授《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於2018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平裝32開,定價48元。

以下是新書書影、目錄以及李學勤先生、劉釗先生所作的序。

 

書 影

 

目 錄

新出簡帛與古文字考論

釋花東卜辭的和稽

“京”、“亭”考辨

戰國文字“噬”的來源及其結構分析

戰國文字的來源考辨

說“盾”

 “盈”字何以從“夃”

“箴”字補釋

再論所謂倒山形的字及其用法

上博簡釋字四篇

釋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中的

釋清華簡《命訓》中的“耕”字

清華簡第六輯文字補釋(六則)

清華簡第七輯字詞補釋(五則)

《子儀》歌、隋與幾個疑難字的釋讀——兼及《子儀》的文本流傳

談談戰國文字中用為“野”的“冶”字

談談出土文獻整理過程中有關文字釋讀的幾個問題——以清華簡的整理為例

談談戰國文字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現象——以清華簡《厚父》為例

郭店楚簡與商周古文字考釋

釋睡虎地秦簡中一種古文寫法的“乳”字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文字初探

新出簡帛與古文獻研究

郭店簡《語叢二》第三簡研究

關於《保訓》“中”的幾點意見

“夜”與“訶”——清華簡《夜》二題

試釋《楚居》中的一組地名

《楚居》的性質、作者及寫作年代

試說《楚居》“羊”

清華簡《楚居》妣隹、妣

《楚居》“為郢”考

《楚居》“秦溪”考

 “三楚先何以不包括季連

《芮良夫?》初讀

試析《說命》的結構

清華簡《說命》“燮”考

《厚父》的性質及其蘊含的夏代歷史文化

“地真”“女真”與“真人”

秦穆公放歸子儀考

兩條新材料與一個老故事——“炮烙之刑”考

成鱄及其與趙簡子的問對——清華簡《趙簡子》初探

睡虎地秦簡《日書》“渡衖”新解

長沙五一廣場出土J1③:285號木牘解讀

評論及其他

宋公叔子鼎與濫國

盤及其“君”考

”“鋪”再辨

“文王受命惟中身”新解

國際漢學中的出土文獻研究

現代漢語文字學研究的回顧

于豪亮先生與秦漢簡帛研究

甲骨文研究的豐碩成果

漢字——我們的精神家園

後記

 

序 一

 

趙平安教授的新書《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成稿,要我作一小序,這是我第四次爲趙平安教授的論著撰序了。以前有我的序的三部書,按照出版次第,是1993年河北大學出版社的《隸變研究》、2009年商務印書館的《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和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秦西漢印章研究》;而如果依趙平安教授的研究次第來排,後兩書的先後應該顛倒過來,以《秦西漢印章研究》接續《隸變研究》之下。這樣,大家容易看出,趙平安教授二十多年來研治中國古文字學,是由秦漢文字著手,然後在這樣的堅實基礎上,趁著大量材料新發現的有利契機,不僅拓寬了秦漢文字研究的範圍,隨之上溯先秦,直至殷商西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一系列成果。

在爲《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作的序言中,爲了說明趙平安教授治學途徑的優長,我曾引述著名古文字學家陳夢家先生的一段話,當時限于篇幅,未及詳述。由於這段話是對我一個人講的,又頗關重要,我想應該在這裡比較詳細地敘說一下。記得那是在1953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剛從馬市大街38號遷至王府大街9號今址。一天,我獨自處在工作室內,陳先生自門外進來,很嚴肅地對我說,你們學古文字的方法是不對的,應該先學秦漢文字,然後學春秋戰國文字,這麽才能去學商代西周的文字。說實話,我那時聽了很不理解,甚至還有些反感,因爲我自己就是從甲骨文學起的,從而聽了這番話只能唯唯而己。過了幾十年後,回憶陳夢家先生的這段話,才體會出其間的真知灼見,得到其中蘊含的教益。

中國的古文字源遠流長,自上古萌芽,有悠久的歷史,經過了殷商、西周、春秋戰國,以至秦統一文字,可以劃分爲幾個大的發展階段,而我們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就是要根據各個不同階段古文字的演變規律,辨識文字,說明其在該階段中具有形、音、義方面怎樣的特點。如能自殷商以下都能解說得連續貫通,才是古文字研究的極致。陳夢家先生講的,由秦漢所謂“今文字”逐段上溯古文字,即是要做到這樣的貫通,因此乃是理想的入學門徑和研究方法,值得我們後學仔細體味學習,而趙平安教授多年治古文字學,次第實與之暗合。

過去像我自己這樣學習古文字的,大多是自學甲骨文開始,這也是有一定必然的緣由的。大家瞭解,中國古文字學是歷史相當悠久的學科,其萌生可早到西漢,到兩宋而告大成,在學術界有了基本的地位。宋代正是朝野都對青銅器非常重視的時候,當時的古文字研究最突出的乃是青銅器銘文,即商周金文的輯錄考釋。這種傾向一直繼續到清代,學者們大都是借傳統的《說文》之學去釋讀金文,尤其是西周時期的長篇最受推重。

到清末的公元1899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發現和鑒定,這爲古文字學開拓了一個新世界。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大大改變了古文字學的面貌,從甲骨文著手研習古文字學,于是蔚然成風。甲骨文是殷商文字,下距秦漢所謂“今文字”可謂遙遠。特別是戰國時期,《說文》描寫為“文字異形”的,長期沒有得到必要的研究。這樣的情形包括秦代至漢初尚未完全脫去戰國文字影響的文字,也是材料散碎稀少,研究不易深入。

然而新的轉機終於來了,這便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簡牘帛書的重大發現。一系列全新的文物,毫不誇張地說震動了學術界。例如郭店、上博、清華等楚簡,睡虎地、嶽麓、北大等秦簡,馬王堆等西漢簡帛,先後涌現,多不勝數,這就給古文字學的新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機,形成了新的潮流。

趙平安教授一貫站在這一潮流的前列,凡讀到他的《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和這本新書《續集》的讀者,都能看到這一點。我於此推薦趙平安教授的新著,並和大家同樣期待他有更多更新的著作問世。

 

李學勤

2017411

 

序 二

 

春節期間接到趙平安先生的一封郵件,說他的一本新的論文集即將結集出版,讓我在書前寫一篇序。我一時被驚到,心想我和平安先生是同輩,學問又難以望其項背,怎敢佛頭著糞?於是建議他另找學界大佬,便沒有答應。不想過幾天他又打電話來,百般強調就得我寫,意思更是強加為“捨我其誰”。我這人嘴笨,又以駁人面子爲大難,一時竟無言以對,恍惚中就答應了下來。回過神來就後悔了,可是一言既出,也實在不好再追,於是就只好硬著頭皮率爾操觚了。

這本《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是平安先生從2008年以來所寫的論文中選取編輯而成的,與作者2008年在商務印書館已出版的《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一書構成了姊妹篇。全書共收論文近50篇,資料的時代跨度從商代甲骨文到東漢簡牘,可以說囊括了整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領域;既有嚴密的考釋文章,也有學術史的回顧,又有對名家研究成果、研究成就的評價。我粗看一過,雖然有的文章還需多看幾遍,要慢慢領會消化,但即便這樣,也已經明顯地感覺到這本書的內容真是包羅萬象,精彩紛呈;勝意如雲,新見迭出。

要想成爲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領域的名家,必須具有熟練掌握所有分支資料的志向和氣度。尤其涉及到形體,更是需要對從甲骨到漢簡的所有字形及其演變和規律下過功夫,對已釋字和未釋字有全盤的瞭解,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字形素材,並對絕大部分字形的演變有著自己獨到體悟的人才堪稱名家。依我看平安先生就做到了這一點。看過此書,相信讀者會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感覺,即平安先生運用資料手法純熟,字形考釋中對比資料信手拈來,易如反掌;提出證據時東搜西討,皆爲我用;得出結論時縱橫捭闔,毫無窒礙。這絕非短時間的功夫所能至,必須孜孜矻矻,多年寢饋其中的人才能做到。

平安先生考釋文字的功夫是大家公認的,之前曾有考釋甲骨文“失”、“鞫”及從“”諸字的精彩觀點,在這本書中,他又考釋了很多新字,其中如釋甲骨文中的“稽”,區分戰國文字中的“京”和“亭”,釋楚簡的“瑟”,釋清華簡中的“耕”,釋睡虎地秦簡中的“乳”等,大都言之成理,結論可信,可謂一言既出,舉座擊掌。他在分析文字、考釋文字的過程中,善於捕捉古文字歷時的演變綫索,將從甲骨到秦漢諸時段的文字貫通系聯;眼觀六路,視通八方。他對字形敏感,對演變規律和構形特點掌握到位,因此才會頻頻得手,屢有斬獲。他不光考釋文字,還不斷抉發文字演變中的各種規律和現象,通過總結和歸納,再反饋到考釋中。如他在《盈字何以從夃》一文中,總結了以下的規律:

會意字的部件多以形表意,因此部件的形義與字義往往密切相關。這是我們對會意字的基本認識,特別是古文字階段的會意字尤其如此。但是應該看到,即使在先秦時代,有的部件的形義與字義無關,部件通過字形記錄的假借義參與構形。這就要求我們說文解字時既要忠實於字形,又不能拘泥於字形,要多一些語言學的眼光。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理論闡釋。

在分析構形規律和演變條例時,他能把工作做得非常細密。如在分析“”字時,指出“”字所從之“艸”,實際就是“每”字上部“屮”形裝飾繁化的結果;在區別“京”和“亭”時,指出戰國文字中“又”往往可以寫成“十”,而“十”又往往可以變爲“乇”;如以清華簡《厚父》爲例談戰國文字中值得注意的現象;對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文字構形現象的詳細分析等等,都可以視爲他注意古文字演變規律和演變條例總結和歸納的佳證。

平安先生興趣廣泛,對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相關的諸學科始終保持着一定的關注度,這從他的文章中能夠充分體會到。這本論文集中除了考字釋詞類的文章外,還有一些有關文獻學角度的論述,如《〈楚居〉的性質、作者及寫作時代》、《試析清華簡〈說命〉的結構》等,均能體現平安先生的開闊視野和深厚學養。

平安先生在歷史所工作多年,又深受李學勤先生熏陶,故寫文章也富有史識,能從看去平常的文字中發掘出珍貴的史料。這本集子中的《〈厚父〉的性質及其蘊含的夏代歷史文化》和《兩條新材料與一個老故事——“炮烙之刑考》兩篇可以視作這方面的代表。一個以語言學為主要根底的學者,最忌諱的就是墨守字詞,一直在文本中打轉,最難以擺脫的就是始終跳不出文本本身,除了字詞再無話可說的窘境。而平安先生能够始于字詞並跳出字詞,提升到一個更開闊遼遠的空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成功的學術蛻變,一個華麗的學術轉身。

平安先生文章的另一大優點,不知是否也是受到李學勤先生的熏陶或感召,那就是短小精幹,清新明快。寫文章主要是給讀者看的,要考慮到讀者中有初學者,有外行者,而過于冗長專業的文章,的確不便于讀者的學習和領會,這也是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難以大衆化和向社會展示的一個頑疾。要知道,在當今的社會,任何學問都有向社會展示的責任和必要,不被全社會瞭解和關注的學問,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平安先生小我好幾歲,但却早就是學界的資深學者了。這一方面跟他出道早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他多年來沉穩低調,愛惜羽毛,一心向學,成就卓著有關。近些年平安先生在行政職務和社會兼職工作繁忙的餘暇,仍然能保持學者本色,不改初心,默默地奉獻力量,付出辛勞,整個學術界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這本論文集可以算作他學術路途中的一掬清泉,既滋潤了自己,又沾溉了學界。而我作為學界的一分子,當然也會受到沾溉之恩。受恩就要有回報,我的回報就是不顧前文所說有佛頭著糞之虞,不揣譾陋地寫下的這篇序。

 

                                                      劉釗

                                       2017年五一節序於

上海書馨公寓索然居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