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公佈
在 2018/11/17 20:56:12 发布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公布

 

11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同期发布。来自全国部分高校、考古文博单位和美国、日本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合影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香港恒生管理学院教授张光裕,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美国达慕思大学(Dartmouth College)教授艾兰(Sarah Allan),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等分别在大会上致辞,部分中外著名学者通过视频发表了致辞。清华大学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教务长彭刚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因身体原因未能参会,黄德宽教授代为转达了李学勤先生对与会嘉宾的欢迎和感谢。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参会

香港恒生大学张光裕教授发言

吉林大学林沄教授发言

美国达慕思大学(Dartmouth College)教授艾兰(Sarah Allan)发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发言

10年前的715日,近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园,它们就是后来被人们熟知的“清华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曾被中国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评价为:“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这都很难说;清华简出来以前,谁也想不到有这么一批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在随后举行的鉴定会上,11位专家在鉴定意见中写道:“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会场

当年8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竹简的抢救性清理保护工作的同时,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由历史系与图书馆、化学系等单位共建,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担任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不仅承担着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还同时开展其他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出土文献中心和促进我国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2011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随着一册又一册厚重扎实的整理报告,清华简的丰富内蕴一重又一重地呈现出来,在目前已刊布的30余篇文献中,仅有少数有传世文献可与之对照,大多为古书佚籍,为了解、研究中国先秦时代新增了30多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作为战国典籍实物,清华简的字迹、形制等特征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手材料。10年来,清华简整理与研究不仅丰富了古文字、上古音的体系建构,更丰富了学界关于古文字、简册形制、古书流传等方面的认识,还极大推进了先秦史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如秦人起源问题、楚国诸王居所、两周之际郑国历史、战国初年楚、越史事等。清华简整理报告始终坚持提供竹简原大的正、反面图版和正面放大图版,充分展示了每一枚竹简的正背面信息,为战国竹书简背划线、收卷方式等形制信息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上,清华简的发现与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2013年,“写在竹简上的中国经典——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展出,这是清华简首次走出国门,也是中国首次在海外举办考古文献展览,纽约时报也以“Rare Record of Chinese Classics Discovered”为题介绍了清华简的初步整理情况。2015年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以清华简《保训》作为一章研究内容的新书Buried Ideas出版;2018年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研究清华简《程寤》的论文发表于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亚洲学会学报),该刊特地用《程寤》竹简图版制作了封面。20174月,清华简《算表》吉尼斯世界纪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认证仪式举行,是中国出土文献研究领域首次引入国际认证机制,在世界范围内明确昭示清华简第四辑所收录的《算表》,作为我国留存最早的数学文物实物,被独立认证为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十进制计算工具。

面向未来,黄德宽表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完整全面地完成清华简的整理工作,并推动清华简综合研究向深入发展。中心将以清华简为重点,拓展研究领域,向上至甲骨文研究,向下至秦汉时期,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交流合作,带动和促进基础文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黄德宽教授进行成果报告

秦志华先生介绍出版情况

当天的大会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也如期发布。黄德宽介绍了清华简第八辑成果的主要内容,中西书局社长秦志华介绍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的编撰出版情况。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就第八辑整理报告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复旦大学刘钊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陈伟武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陈伟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共收入8篇前所未见的战国佚籍,分别为《摄命》《邦家之政》《邦家处位》《治邦之道》《心是谓中》《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

 

其中《摄命》为西周册命文书,当是《尚书》中失传已久的《冏命》(今本《尚书》中的《冏命》系“伪古文”),《书序》中的“伯臩”“伯冏”即此篇中的“伯摄”之讹。根据《书序》记载,该篇是周穆王命伯冏为太仆时所作,《史记·周本纪》更认为是周穆王即位初年所作,而根据简文中揭示“摄”与时王身份的线索内容,研究人员推测“摄”应为懿王太子夷王燮,篇中的周天子则是孝王辟方。该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伯摄出纳王言、掌管刑狱,教育伯摄当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辞。天子命摄“出纳朕命”,协于畿内御事百官与畿外四方小大邦,告诫摄当勤恤政事、恫瘝小民,毋敢怠惰、酗酒,可见册命规格之高。本篇属“书”类文献,对于西周史及《尚书》流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清华简《摄命》

除《摄命》外,《邦家之政》《邦家处位》《治邦之道》《心是谓中》《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则是一系列富含治国理政思想的文献,很多内容对今天仍然颇有启迪意义。

《邦家之政》借孔子与某公对话的形式,阐述了治国为政的理念,前段从正面叙述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后段则从反面揭示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邦家处位》强调贡士选贤,主张以良人治事理政,以正反对比的方式分析不同的用人之道导致的不同后果,认为“取能有度”,则“政是导之”。《治邦之道》围绕如何治国安邦展开,其中许多论述与《墨子》一书的思想关系密切,涉及到尚贤、节用、节葬、非命等内容,对研究墨家学说及其在战国时期的传播颇有价值。《心是谓中》是战国时期性命之学的重要文献,强调人之有为,在于谋而有度,处理好“心”与“身”、“身命”与“天命”的关系,体现了战国时期有关天命、心性的思想。《天下之道》是一篇政论,认为天下之道就是一守一攻,而攻守之道关键在于得民心,并说明得民心的方法以及省察民心的重要性。《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反映了东周时期的五行思想。《虞夏殷周之治》论述虞、夏、商、周四代礼乐上的特点,来阐发崇俭戒奢的治国思想,对于研究夏商周的礼乐制度有一定的文献价值。这些文献的刊布,将为先秦历史学、文献学、思想史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在整理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的过程中,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团队还发表了10余篇研究论文,围绕整理释读清华简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论证过程进行深入解读,为更好地理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整理报告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与会嘉宾观展

随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的面世,清华简第九辑的整理工作也已经启动。站在新的起点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师生们将继续破译文明密码,传承文明根脉,为我国出土文献事业与古代文明的研究贡献更大的力量。

会场剪影



单周尧

郭书春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接受媒体采访

 

 

感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提供新闻通稿!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2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