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黃天樹:商代文字的構造與“二書”說(上)
在 2008/5/12 20:50:52 发布

商代文字構造與“二書()

(首發)

 

黃天樹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今天 演講的題目是《商代文字的構造與“二書”說》。主要講以下五個問題。

  二書說

  無聲字

  有聲字

  “加注聲符”“形聲裂變”“變形聲化”

  無聲字與有聲字的權重

這個演講的題目很大[1],涉及問題相當廣泛,限於時間,不可能都充分展開來講。下面,我準備圍繞商代文字構造中的一些問題,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錯誤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二書說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商代文字資料,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此外还有陶文[2] 、玉石文字[3]等。其中,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數量最多[4],內容最豐富,爲研究商代文字的構造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一般認爲,商代金文是鄭重場合使用的正體字;甲骨文是在頻繁的占卜活動中使用的比較簡便的俗體字 [5]。在龜甲獸骨上契刻文字,費時費力,刪繁就簡、趨易避難就變得很自然了。甲骨文結構複雜多變,普遍存在省形和省聲等現象,這跟它是俗體字有着密切的關係。

漢字的結構錯綜複雜。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把這變化多端的漢字結構歸納為“六書”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六書”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戰國時所作的《周禮·地官·保氏》。其中談到掌管教育的保氏用六書來教育貴族子弟識字。但是 ,《周禮》並沒有具體說明“六書”的內容。到了漢代,學者把“六書”解釋為文字的六種結構類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6]、假借。漢代對六書的詮釋主要有鄭眾、班固和許慎三家。據考證,三家“六書”說的名稱和順序略有不同,實際上都源於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家劉歆。其中,以許慎的說法最爲詳備。他在《說文解字·敘》中分別給六書下了定義,並舉了例字。這是最早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此外,他又提出“省形”、“省聲”等,可以看作是對六書理論的補充。今天看來,六書說的 理論大部分是正確的,所以作為六書名稱的象形、會意、形聲、假借等術語,至今仍為學術界所普遍採用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文字資料。古文字學家開始對六書”的權威性產生了懷疑。 許慎《說文》所依據的材料主要 是秦漢時代的篆文(少量的籀文古文),這些資料的時代比商代甲骨文要晚得多,而且字形多有訛變。受此局限,他對於文字結構的分析,難免存在舛誤,他的六書理論 也並非盡善盡美,需要加以修正。1934年,唐蘭先生《古文字學導論》最早提出把古漢字的結構分為象形、象意、形聲“三書”[7]1956年,陳夢家先生 《殷虛卜辭綜述》主張把古漢字結構分為象形、假借、形聲“三書” [8]1988,裘錫圭先生《文字學概要》在陳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表意、形聲和假借的 “三書”[9]。其中,以裘錫圭先生的三書說最為合理[10]。不管是古代學者提出的“六書”說,還是現代學者提出的“三書”說,用這套理論來分析經過規範的秦漢小篆等的字形結構,是很切合的。但是,要用它來分析比小篆早1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結構,其間難免有扞格不合之處。比如,“兩聲字”、“獨體形聲字”、“ 因聲指事字”等就很難納入六書或三書的框架之內。

爲了克服這一困難,我在《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 [11]文裏,以漢字結構中有無“聲符[12](表聲成分)作爲分類的標凖,把漢字分成兩類:一類漢字結構中不含聲符,將其稱爲“無聲符的字” ,簡稱“無聲字” ;另外一類漢字結構中含有聲符,將其稱爲“有聲符的字” ,簡稱“有聲字” 。有了“有聲字”這個名稱,象“兩聲字”等這些原來不能納入六書或三書框架之內的文字,就都可以歸入“有聲字”名稱的下面。

當初寫這篇拙文的時候,已經有了“二書”說 構想。由於假借字是單列一類,還是隸屬於“有聲字”令我感到有些困擾。拙文採取“擱置爭議”的辦法,暫時把假借字排除在“有聲字”之外。我說:“雖然假借字是文字的基本類型之一,即把整個假借字作為聲符來使用,但本文主要是從甲骨文造字層面來討論,而不是從漢字類型的角度來討論,就沒有必要涉及假借字。” [13]現在,要全面討論整個甲骨文構造的類型,必須直面假借字問題而無法回避。學術界一般認為,六書中只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之法;至於假借,則是用字之法,因為根據假借的原則並不能產生新字。在此之前,陳夢家和裘錫圭先生都把“假借字”單獨列爲漢字的一種結構類型,表意字”、“形聲字”並立對峙,三足鼎立。我考慮,假借字在記錄漢語的時候也是使用聲符的,所以也應該歸入“有聲字”中。這樣一來,商代文字可以按其結構中有無“聲符”分爲“無聲字”和“有聲字”兩大類。這就是“二書”說。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體系。小篆是秦漢的文字體系。兩個不同時代的文字體系,相隔1000多年,其構造自然有所不同。照搬六書說或三書說來分析商代文字,總是有些地方不能完全契合。我們建立“二書”說的初衷,是尋找一個切合商代文字構造的新框架。新框架建立起來之後,我認為,它也基本適合商代以後文字的構造系統。“二書”說的建立是強調文字和語言的關係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講漢字的構造,不能只局限於單純分析字形的表面構造,應該把視野擴大為文字是用何種方式來記錄語言的。也就是說,應該凸顯“ 聲符”在記錄語言和構形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二書”說的建立也不是要否定“六書”說或“三書” 說的存在,它們分類的標凖不同,視角不同,是完全可以並行不悖的。“二書”說把漢字分成“無聲字 ”和“有聲字”兩類。“無聲字”使用意符。“有聲字”或單用聲符,如假借字、兩聲字等;或兼用意符和聲符,如形聲字等。有了“二書”說,漢字裏有少量不能納入六書或三書框架之內的文字,例如“ 記號字”、“半記號字”、“變體表音字”、“合音字”、“兩聲字”等結構類型[14],就都可以納入“二書”說的框架之內。

“二書”說中的“無聲字”、“有聲字”這些名稱有時也容易引起爭論。 《殷墟甲骨文“有聲字 ”的構造》這篇小文寫出來之後,準備在臺灣史語所《集刊》上發表。《集刊》編輯委員會有匿名審稿的制度,拙文送出去匿名審稿之後,審閱書反饋的意見中,有學者就提出質疑說:“文字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每個符號都有相對固定的讀音,所以根本不存在‘無聲字’。”我想,這裏主要是理解上有一些差異,即把“字符”跟“詞符”混為一談。有必要借此機會,予以澄清。

關於“字符”和“詞符”的概念,裘錫圭先生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15]。文字符號分成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用文字記錄口語中的一個一個實詞和虛詞的詞符。還有一個層次就是構成文字的符號,裘先生稱之爲“字符”。他在《懷念我敬愛的朱德熙先生》一文中說:“我把文字符號分成兩個層次,即語言的符號(引者按:詞符)和構成文字的符號。後一種符號的名稱——‘字符’,就是(朱德熙)先生給取的。”[16]我所說的“無聲字”、“有聲字”是從構成文字的符號,即“字符”的層面來講的。大家知道,文字是記錄口語的書面符號,這按裘先生的說法是“詞符”。我這裏講的字符是文字學意義上的字符(如把“爲”字拆分為“爪”、“象”兩個構件),而不是無構字理據的字符(如把“章”字拆分為“立”、“早”兩個構件)。“無聲字”、“有聲字”是從構成文字的符號這個層面來談的,不能跟詞符混爲一談。

世界上能夠完整記錄語言的文字最主要有兩種文字體系。一種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意音文字 [17],意音文字中漢字使用人口最多,最有代表性。另外一種就是使用音符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中英文使用人口最多,最有代表性。不管是東方的漢語也好,西方英語也好,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是有聲音的。作爲記錄有聲語言的符號,在詞符這個層面上,都是既有音又有義的。從記錄語言中一個一個具體的詞的層面(詞符)來講,詞都是音義結合體,作為詞的符號,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體系如漢語和英語等都沒有什麼差別,都是有聲音的。漢語和英語的主要區別在於記錄語言的方式上。英語是用二十六個字母來記錄英語的,根據這些音符(或聲符),讀出語音就可以知道它表達的意思。漢語的情況不同。它記錄語的字符有意符有音符,還有記號。下面爲了叙述方便,主要就講意符和音符。實際上,同一種語言可以採用不同的文字形式。例如,記錄漢語,可以採用漢字這種文字形式,也可以採用漢語拼音這種形式(當然,我並不贊成廢除漢字,這裏只是爲了講起來方便)。如果用漢語拼音,就是用一種符號“音符”來記錄漢語;如果用漢字來記錄的話,那就不止一種符號了,既使用音符又使用意符。由於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又沒有創造出一套專職的意符和音符,所以大多數音符和意符都是借用有音有而且能夠獨立成字的漢字來做音符和意符的。而且當一個漢字用來標注字義的時候,有的時候只用其字義部分,不管它的字音。當使用一個漢字來標注字音的時候,有的時候只用它的字音,不管它的字義。當然有的時候既用這個字的字音也用這個字的字義。所以,有的時候就會產生隔膜,引起一些混淆。這裏我主要是想強調作爲意音文字的漢字和拼音文字是不一樣的。漢字作爲意音文字[18],它有六個特點:

第一,自源文字,時代早于拼音文字[19]

第二,字符主要有意符和音符兩種;

第三,基本構件 約數百個;

第四,聲符是借音符;聲符記音比較粗略;

第五,聲符是隱性的 ,察而見“聲

第六,聲符有時還有表意的作用。

而英文是拼音文字,與漢字不同:

第一,他源文字,時代晚於意音文字;

第二,字符只有音符一種;

第三,字符的數量一般只有二三十個。

第四,聲符是專職的;記錄語音比較精確;

第五,聲符是顯性的;

第六,聲符没有表意的作用。

這兩種文字體系各有千秋,沒有優劣高下的區分。

現將本節所論“二書”說的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歸納如下:

“二書”說 實用價值是契合商代文字的構造類型。它也基本適合後代的文字。有了“二書”說,漢字裏有少量不能納入六書或三書框架之內的文字,例如“記號字”、“半記號字 ”、“變體表音字”、“合音字”、“兩聲字”等結構類型,就都可以納入“二書”說的框架之內。

凸顯聲符是樞紐,至爲關鍵。聲符是劃分“無聲字”和“有聲字 ”的分類的標凖。聲符又是區分原始漢字體系和成熟漢字體系的分水嶺。“原始漢字”使用意符,是一種還不能完整地記錄漢語的文字;只有開始使用聲符,漢字才能夠按照語詞的次序無遺漏地記錄漢語。漢字才開始由原始漢字體系向成熟漢字體系邁進。隨著聲符權重的不斷增加,漢字體系才日臻完善。

第三,無聲字中的象形、指事、會意這三類字數量不多,它們之間的界線並不十分清楚 [20]。花很多的精力去爭論這三類字應屬哪一類,意義不大。 “二書”說凸顯聲符的作用而淡化意符的作用。

 

  無聲字

 

按照“二書”說,凡是字形結構中無聲符的字,統稱為“無聲字”。無聲字的構造類別有三類:即象形、指事、會意。

普通文字學告訴我們,原始文字不能完備地按詞序記錄語言。也就是說,文字的發展途徑是從語段文字發展到表詞文字。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體系。但是由於它距離原始漢字最後形成完整文字體系的時間並不很遠,其中保留了一些在後來的古漢字中所看不到的比較原始的文字現象。下面,我們以象形字“鷹”字為例來談一談。先把卜辭錄之於下,然後再加以解釋。

1  [],爭貞:王曰 [21]?)(執)?

貞:勿曰田弗其(執)? 合 6528[典賓[22]]

“田”下一字 ,還見於下列卜辭:

2貞:在攸田武其來告?

貞:(枼[23]?)其來告?

10989[典賓]

“田”,職官名。卜辭經常稱“田”為“在某田”。裘錫圭先生指出:這種人應該是被商王派駐在商都以外某地從事農墾的人。例(2)“在攸田武”的意思就是“攸”地的“田”名“武”者。這種人名結構可以省減。或省稱“攸武”(《合集》738);或省稱“武”(《合集》17090)。“攸武”、“武” 跟“在攸田武”應該是指同一個人[24]。例(2)中跟“在攸田武”對言的“枼爾” 很可能是“在枼田爾”的省稱,意思就是“枼”地的“田”名“爾”者。或省稱“爾”:

3)貞:(爾?)取射?         合集5759[典賓]

比照《合5758“雀取射”看, “取射”之 “”也是名。綜上所論, 例(1)中的“田爾”和“田 ”、例(2)中的“枼爾”、例(3)中的“ 爾”應該是指同一個人。例(1“曰”字下面刻有兩個象形字作“。上邊一字,象長耳朵撅尾巴的兔子之形,應隸定爲“兔”字。下邊一字,《甲骨文編》把它當作未釋字收在附錄裏[25]。我認為,此字象上喙鉤曲、爪子尖銳有力的鷹隼之形,是“鷹 ”字的初文,應隸定爲“鷹”字[26]。如果釋成“鷹”字不誤的話,可以知道,殷人已經開始訓養鷹來捕捉 獵物”象鷹隼追逐野兔 [27]。例(1)“勿曰兔鷹,田弗其執 中的前一句的主語是“ 王”,後一句的主語是“田”。“勿曰兔鷹 否定詞用“勿”字,“田弗其執 否定詞用“弗”字。 卜辭中的否定詞“勿” 和“弗”的用法有別。“勿”表示意願。“弗”表示可能性和事實。“勿……”可譯成“不要……”; “弗……”可譯成“不會……”[28](王)勿曰兔鷹占卜商王要不要 採用“兔”即鷹隼捕捉野兔的狩獵方式生擒獵物 所以否定詞用“勿”。 “田(爾)弗其執是占卜臣屬“田 會不會生擒獵物,所以否定詞用“弗” 。 錫圭先生在《從文字學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複雜性》一文舉了一個反映甲骨文原始性的例子[29]

4)辛巳貞:甫往(逐)鹿,不其 []

合集20715 [小字]

“甫”是人名。”字,前面一隻兔子後面一條犬,象犬逐兔。“(逐)”後面接賓語“鹿”。卜辭大意是卜問,“這個人去逐鹿,能不能擒获猎物。而上引例(1“曰”下如果隸定爲“”,讀成“逐”,“逐”後面缺少賓語。因此,我認為,“兔鷹 不是按詞序來記錄漢語的,而是用“兔”和“ 兩個“圖形符號”的組合來記事的。周有光先生說:“世界各地在歷史上創造過許多種原始文字,原始文字都不能完備地按詞序記錄語言。有的只有零散的幾個符號。有的是一幅無法分成符號單位的圖畫。有的只畫出簡單的概念,不能連接成句子。有的只寫出實詞,不寫出虛詞,要讀者自己去補充。[30]例(1)“兔鷹是原始漢保留在甲骨文中的活化石,即“只寫出實詞,不寫出虛詞,要讀者自己去補充”。例1)中的“曰 字,訓為“謂”,義近於“命令”。“王曰兔鷹其執”意思是說, 商王下達命令,要以 鷹隼捕捉野兔的形式去田獵,然後卜問“田這個人能不能擒获猎物。 例(1(鷹)這類獨體字,在甲骨文中數量很多,其所佔比重很高[31]後來,這類獨體字逐漸被改造成“有聲字”的“鷹”字。這大大地精簡了漢字基本構件。通過甲金等文字的歷史對比,張再興先生統計,西周金文獨體字佔15﹪;現代漢字中獨體字佔6[32]。從歷時比較可以看出,甲骨文時代最早,獨體字的比重就最高。

 

 



[1]2005年,我寫過一篇文叫《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刊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2分)上,可以參看。

[2] 劉一曼:《殷墟陶文研究》,《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第346-361頁,文物出版社,1989年。

[3] 陳志達:《商代的玉石文字》,《華夏考古》,1991年第2期。

[4] 據胡厚宣先生統計,全世界收藏的有字甲骨大約有 15萬片左右(胡厚宣《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史學月刊》 19845期;《90年來甲骨資料的新情況》,《中國文物報》198991)。若每片以 10字計算,總字數已超過100萬字。它大體上能夠反映商代後期一般使用文字的情況。

[5] 甲骨文字體類別眾多,絕大多數是俗體字。但是,有一别如組肥筆類刻辭,其書體風格筆道肥,渾圓流暢,有如毛筆書,跟商代金文風格很像,可以看作是甲骨文中的正體。例如第五期的著名的宰豐雕骨

壬午,王田于麥麓,隻(獲)商(章)戠兕,王易(錫)宰豐,寢小貺,在五月,唯王六祀彡日。              合補1129911300同文)[黃類]

這段記事刻辭的大意是記載商王在名叫麥的山麓田獵,擒獲一頭有花紋的紅黑色的兕牛,商王命令管理宮寢的侍從小把兕牛賜給宰豐。這件雕有精美花紋的肋骨即屬於王所賜的兕牛,宰豐刻銘以作紀念。上引刻辭的筆道豐肥,頭粗尾細,應該是先用毛筆書寫而後加以契刻的。它是甲骨文中的正體字。

[6] 裘錫圭先生《文字學概要》(第 102頁)說:“在今天研究漢字,根本不用去管轉注這個術語。不講轉注,完全能夠把漢字的構造講清楚。”我們同意裘先生的意見。

[7]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 1934年手寫石印,齊魯書社,1981年:《中國文字學》,開明書店,1949

[8] 陳夢家:《殷虛辭綜述》,第7383頁,科學出版社,1956年。

[9]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第104-107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

[10] 此外,在甲骨文構造的研究方面的重要論著有:李孝定:《中國文字的原始與演變(上篇)》“甲骨文的六書分析”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5本第2分,第374380頁,1974年。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1年;《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陳劍:《殷墟蔔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收入《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線裝書局2007年。

[11]  黃天樹:《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 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第315-350頁,2005;收入《黃天樹古文字論集》,269-298頁,學苑出版社,2006年。

[12] 關於“聲符”(“音符”)、“意符” (“形符”、“義符”)、“記號”概念,參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第11-13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

[13] 黃天樹:《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第320頁,2005年;收入《黃天樹古文字論集》, 273頁,學苑出版社,2006年。

[14] 參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不能納入三書的文字”節,第107-109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

[15]文字符號分成兩個層次,即語言的符號(可稱作詞符 )和構成文字的符號(可稱作字符 )。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作爲語言的符號的文字(“詞符”),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號(“字符”)是不同層次的東西。語言有語音和語義兩個方面,作為語言的符號的文字(“詞符”),也必然既有音又有義。就這一點來說,各種成熟的文字體系如英語、漢語等之間並沒有區別。各種文字的字符,大體上可以歸納成三大類,即意符、音符和記號。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漢字則三類符號都使用。區別文字符號兩個不同的平面。“一是漢字作爲語言的符號,另外一個平面是漢字本身使用的符號。過去有些問題搞不清楚,恐怕是沒有把這兩個平面分清的緣故。”詳細情況請參看裘錫圭《漢字的性質》,《中國語文》 19851期;《文字學概要》,第10-11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參看朱德熙《在“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的發言》,收入《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11-12頁,語文出版社,1988年。我們所說的“無聲字”、“有聲字”是從構成文字的符號即“字符”的平面來談的,不能跟 “詞符”混為一談。

[16]  裘錫圭:《懷念我敬愛的朱德熙先生》,《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第257頁,語文出版社,1993年。

[17] 周有光先生說:“綜合運用表意兼表音兩種表達方法的文字,可以稱為‘意音文字’,漢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參看周有光:《字母的故事》,第4頁,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有的學者認為漢字是表意文字,主要著眼於漢字和表音文字的本質區別,並不時否認形聲字聲旁等有表音作用。我認為周說更為科學。

[18] 大家比較熟悉的世界上三種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丁頭字和古漢字都是意音文字。

[19] 周有光先生說:“意音文字在西亞和北非成熟以後,經過2000年的孕育,誕生了字母。大約在3500年前,字母出生於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巴勒斯坦’。這裏是兩河流域丁頭字文化和尼羅河聖書字文化之間的文化走廊。以商業為生的北方閃米特人,需要簡單的記賬文字,他們採用並改變意音文字中間的表音符號,創造出最平凡的而又最偉大的‘字母’。……有人說,字母的創造晚於漢字。比較歷史,知道這不是事實。字母創始於甲骨文大致相同的時代。” 參看周有光:《周有光語文論集》第3卷,第17-19頁,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2年。

[20]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第98- 100頁,商務印書館,1988

[21] ”字,舊不識,《甲骨文編》入於附錄(見第4834號)。此字結構似可分析為上從“心”下從“爾”,有一點像何尊“爾”字下面的部分(編者按:何尊“爾”字字形作 )。為排印方便,暫以“爾”代之。

[22] 關於卜辭的分類以及各類卜辭的時代,參看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文津出版社,199111月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710月增补版

[23] “枼”即“葉”字,象樹枝上有樹葉之形。甲骨文從實點與從虛廓往往無別,故疑此字是“枼”字,是地名。

[24] 裘錫圭:《甲骨卜辭中所見的“田”“ 牧”“衛”等職官的研究》,原載《文史》第19輯,第2-3頁,1983年;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第 346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25] 孫海波:《甲骨文編》附錄,第7313768號,中華書局,1965

[26] 附帶說一下,《甲骨文編》第 0521號所謂“鳥”字條中諸字,從字形和辭例看,其實包括很多種不同的禽鳥,有戴冠引頸張嘴而啼鳴的“雞”字;有頸部橫貫一畫(即“矢”字之省)的“雉”字等,有待進一步考定

[27] 代的狩獵方式有射死和活捉獵物之分,有時問用“射”的狩獵方式殺死獵物;有時問用 “(陷)”、“(執)”的狩獵方式生擒獵物(《10946)等。石鼓文《田車》曰“執而勿射”,大意是說“活捉而不要射殺獵物” 。

[28] 裘錫圭:《說“”》,《古文字研究》,1輯,121-125頁,中華書局,1979年;收入《古文字論集》,第117- 121頁,中華書局,1991年。

[29] 裘锡圭:《從文字學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複雜性》, 《中國學研究》第10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校中國學研究所,1996年。

[30] 周有光:《世界字母簡史》,第3-4頁,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31] 參看陳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統再研究》,第150-152頁,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2007

[32]張再興:《西周金文文字系統論》,第43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 200855

本文發佈日期為 2008512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8/5/12 21:52:03 评价道:第1楼

    編輯按:本文原文較長,擬分上中下三次發佈。word版稿件請見(下)篇。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