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抱小:《攝命》“湛圂在憂”與《封許之命》“圂童在憂”合證
在 2018/11/22 9:30:15 发布

《攝命》湛圂在憂與《封許之命》“圂童在憂”合證

 

(首發)

抱小

 

清華簡捌《攝命》簡1-2有一段話說:

余一人無晝夕難(勤)恤,(湛)圂()𢝊()……

清華簡整理者注釋說:

讀為圂在憂略同於毛公鼎圂湛于艱在憂猶云在疚,《詩·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左傳》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1]

看到余一人無晝夕難(勤)恤,(湛)圂才()𢝊()”這句,不禁想到清華簡伍《封許之命》簡7-8的一段話:

余既監于殷之不若,童才()𢝊()𣏟()念非尚(),……

童才()𢝊()”、)圂才()𢝊()”,其構詞形式相同,文義極有可能相同或相近。

關於“童才()𢝊()”,清華簡整理者這樣注釋:

,字内似從帀,卽“師”,爲心母脂部字,疑讀爲“稚”。“稚”字或從,也在心母脂部。“稚童”爲謙詞,《書·顧命》成王自稱“在後之侗”,孔傳以“侗”爲“侗()稚”。才,讀爲“茲”,“兹憂”卽“憂兹”倒文。 [2]

其後學者多有討論,[3]除“才()𢝊()”一詞解釋正確外,有關於“童”的各種釋讀意見,類不能厭心愜理,故亦無當於文義。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先將《攝命》(湛)圂才()𢝊()”及《封許之命》童才()𢝊()”的原簡分別切圖如下:

 

關於“”字,高佑仁先生說:

”字原整理者認為字內似從帀,楚文字“帀(師)”作“”(天卜)、“”(包山.103)、“”(包山.159)、“”(清華參.周公之琴舞.16)、“”(上博九.〈史蒥問於夫子〉.2),與本處“”字內部構形特徵相符,因此該字應分析成从“囗”、“帀(師)”聲。[4]

除了高先生所舉的楚文字“帀(師)”字,還有一些字形,如:

 曾乙177    包山博七·吳8 博七·武1[5]

與“”之所從似非一字。

我們認為從字形来看,“”字實為從“囗”從“豕”。作為獨體字的“豕”字,楚文字作:

(上博三《周易》[6]

(《清華柒》字表/199頁)

”字顯然是因上博《周易》的這類“豕”形和“囗”的上部及右部共用筆劃所致,遂作此形。

簡文的“童”字可讀為“湛”“童”古音為定母東部字,“湛”古音為澄母侵部字。聲母皆為舌音,只是韻部看似遠隔,其實也不是不可以相通的。如傳世本《金縢》“予沖人”的“沖”字,清華簡作從“沈”得聲的“”,“沈”是定母侵部字,“沖”則屬定母冬部,侵冬兩部關係密切,故相通用。而“沖”、“童”古音也極相近,如清朱駿声《說文通訓定聲·豐部》:“沖,叚借為僮。”《書·盤庚下》“肆予沖人”,孔傳:“沖,童。童人,謙也。”《尚書·大誥》“我幼沖人”,《大傳》引作“我幼童人”。中山王鼎有“寡人(幼)(童)”,“(幼)(童)”,何琳儀先生讀為“幼沖”。[7]又樂器“空(箜)侯(篌)”又稱“坎侯(篌)”,[8]“箜”為東部字,“坎”則為侵部字(或歸入談部)。又凡此皆可以證明“童”、“湛”音近而相通。

本來古韻冬與侵、東與談音近,故往往相通以致異文,這當然比較合於音理,屬於正例;但語音流轉無方,變動不居,從傳世及出土文獻的異文來看,尤其是一些固定的詞語、人名、地名,都存在著看似不合音理,而實際上卻的的確確存在,這種看似不合理的現象必有其存在的理由,但這相對於普遍的合於音理的異文,只能算是變例。我們不能因為有正例而輕易否定變例的存在,同樣地也不能因為有變例的存在而隨意擴大相通之例。

綜上所述,清華簡的“圂”、“圂童”與毛公鼎的“圂湛”[9]就是同一語詞的不同書寫形式。[10]

 

 

附記:小文寫作過程中,字形的分析得到了何家興先生的幫助,又蒙網友“白石皓皓”先生惠賜資料,一併致以謝意!

 

 

 

參考文獻:

黃傑《<離騷>“顑頷”解——上古漢語一詞多形現象研究之二》 ,未刊稿。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下册),中西書局,2018年,113頁。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2015年,122頁。

[3] 詳細的討論參高佑仁《<清華伍>書類文獻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8, 411-414頁。

[4] 參高佑仁《<清華伍>書類文獻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8, 411-414頁。

[5] 字形轉引自何家興《戰國文字分域研究》,安徽大學2010年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徐在國教授。

[6] 字形轉引自饒宗頤、徐在國主編《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字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年,704頁。

[7] 何琳儀《中山王器考釋拾遺》,收入《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研究·何琳儀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129頁;又參蔣玉斌、周忠兵《據清華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說“沈子”、“沈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0/6/7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179#_ednref4)及這篇文章後面的跟帖。

[8] 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下冊),中華書局,2010年,297頁。

[9]孫詒讓(1903):圂,讀為溷亂之溷,……湛言湛溺;郭沫若(1931)圂湛乃聯綿字(同音異義之聯綿字別有悃忱),猶言陷溺也;董作賓(1952)說同;高亨 (1941)圂當讀為渾,《爾雅·釋詁》:渾,墜也。《說文》:湛,沒也。此句言懼余小子隕墜沈沒艱難之中。以上諸家說法參石帥帥《毛公鼎銘文集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單育辰副教授,2016年,72-75頁。

[10] 古漢語雙音詞的字序常常可以互換,參鄭奠:《古漢語中字序對換的雙音詞》,《中國語文》1964年第6期,第445-453頁。曹先擢:《並列式同素异序同義詞》,《中國語文》1979年第6期,第406-411頁;收入曹先擢《辭書論稿與辭書札記》,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15-27頁;又蔡偉《釋“𦣻丩旨身𩸍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993 2013/1/16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11月22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11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56抱小:《攝命》“湛圂在憂”與《封許之命》“圂童在憂”合證.docx

下载次数:101

分享到:
学者评论 回去再看看>>>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