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單育辰:《容成氏》新編聯及釋文
在 2008/5/21 21:48:47 发布

《容成氏》新編聯及釋文

(首發)

 

單育辰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說明:1、此文“上博二”《容成氏》的新編聯及釋文。其中凡殘去半支簡用(表示佚失上部)或 (表示佚失下部)號表示;殘去整支簡用號表示。
    2、簡文中無法辨識的字,釋文中用囗號標示;補字用 []表示;假借字用(某)表示;衍字用{某}表示;訛字用〈某〉表示。
    3、具體簡序調整、釋字理由及採納各家研究成果的情況,請參看筆者另文《〈容成氏〉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

 

 

[] 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祝)丨(融?)氏、 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其德酋清,而上愛【1】下,而一其志,而寢其兵,而官其材。於是乎喑聾執燭,(瞀)(工)鼓瑟,跛躃守門,侏儒爲矢,長者厇,僂者坆(枚)數,癭【2】者煮鹽,{厇} 者漁澤,棄不(舉)。凡民俾 者,教而之,飲而食之,思(使)百官而月青(請)之。故當是時也,無并【3

[□□]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下】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厲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43上】孝辰,方爲三俈,救(求)聖之紀:東方爲三俈,西方爲三俈,南方爲三俈,北方爲三俈,以躗於溪谷,濟於廣川,高山陞,蓁林【31】入,焉以行政。於是於(乎)治爵而行祿,以襄(讓)於有吳迵,有吳迵曰:“德速蓑(衰)【32上】矣(?)。”於是乎不賞不罰,不刑不殺,邦無飤〈饥〉人,道路無殤【4下】死者。上下貴賤,各得其(所)。四海之外賓,四海之內貞(定)。禽獸朝,魚鼈獻。有吳迵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5】年而歿終。

昔堯處於丹府與藋陵之間,堯戔(賤)=(時日?)-實? ),不勸而民力,不刑殺而無盜賊,甚緩(寬)而民服。於是乎方【6】百里之中,率天下之人就奉而立之,以爲天子。於是乎方圓千里,於是於(乎)(持)板正立(位),四向禾(和),懷以來天下之民。【7】是以視賢,履地戴天,篤義與信,會(合)在天地之間,而(包)在四海之內, (畢)能其事,而立爲天子。堯乃爲之教,曰:“自【9】內(入)焉,余穴窺焉,以求賢者而讓焉。”堯以天下讓於賢者,天下之賢者莫之能受也。萬邦之君皆以其邦讓於賢【10□□□賢者,而賢者莫之能受也。於是乎天下之人,以【11下】堯爲善興賢,而卒立之。

昔舜耕於(鬲)丘,陶於河濱,漁於雷澤,孝養父母,以善其親,乃及邦子。堯聞之【13】而美其行。堯於是乎爲車十又五乘,以三從舜於畎畝之中,舜於是乎始免蓻(刈)、(鉏)、耨、菨(鍤),〈拜?〉而坐之{子}。堯南面,舜北面,舜【14】於是乎始語堯天地人民之道。與之言政,敓()簡以行;與之言樂,【8上】敓(率)和以長;與之言禮,敓()敀()以不逆。堯乃悅。堯【8下】[堯乃老,視不明 ],聽不聰。堯有子九人,不以其子為後,見舜之賢也,而欲以爲後。【12下】[舜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不得已,然後敢受之。]

舜聽政三年,山陵不處,水潦(?)不浴(谷),乃立禹以爲司工(空)。禹既已【23下】受命,乃卉(草)服、箁箬、帽(茅)芙(蒲)、蓻,足□【15上】面乾皵,脛不生之毛。濏湝流,禹親執枌(畚)耜,以陂明都之澤,決九河【24下】之(阻),於是乎夾州、徐州始可處。禹通淮與沂,東注之海,於是乎競州、莒州始可處也。禹乃通蔞與易,東注之【25】海,於是乎藕州始可處也。禹乃通三江、五湖,東注之海,於是乎荊州、揚州始可處也。禹乃通伊、洛,併里(瀍)、澗,東【26】注之河,於是於(乎)豫州始可處也。禹乃通涇與渭,北注之河,於是乎州始可處也。禹乃從漢以南爲名谷五百,從【27】漢以北爲名谷五百。

天下之民居奠,乃(飭)食,乃立后稷以爲 (田)。后稷既已受命,乃食於野,宿於野,復(穀)豢土,五年乃【28】穰。民有餘食,無求不得,民乃實(?),驕態始作,乃立臯陶以爲李(理)。臯陶既已受命,乃辨陰陽之氣而聽其訟獄,三【29】年而天下之人無訟獄者,天下大和均。舜乃欲會天地之氣而聽用之,乃立質以爲樂正。質既受命,作爲六律六【30(郘-呂),辨爲五音,以定男女之聲。當是時也,癘疫不至,妖祥不行,禍災去亡,禽獸肥大,草木晉長。昔者天地之佐舜而【16】佑善,如是狀也。

舜乃老,視不明,聽不聰。舜有子七人,不以其子爲後,見禹之賢也,而欲以爲後。禹乃五讓以天下之賢【17】者,不得已,然後敢受之。禹聽政三年,不製革,不刃金,不略矢。田無蔡,宅不空,關市無賦。禹乃因山陵平隰之可封邑【18】者而繁實之。乃因迩以知遠,去苛而行簡。因民之欲,會天地之利。夫是以近(?)者悅(怡),而遠者自至。四海之內及,【19】四海之外皆請貢。禹然後始爲之號旗,以辨其左右,思(使)民毋惑。東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20】中正之旗以 (熊),北方之旗以鳥。禹然後始行以儉,衣不褻美,食不重味,朝不車逆,舂不毇米,不折骨,製【21】表(服) (皮)尃(附)。禹乃建鼓於廷,以爲民之有詓(訟)告者(鼓)焉。 擊)鼓,禹必速出,冬不敢以寒辭,夏不敢以暑辭。身言【22[□□□□□,下不 ]亂泉。所曰聖人,其生易養也,其死易葬,去苛慝,是以爲名。

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爲後,見【33】臯陶之賢也,而欲以爲後。臯陶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遂稱疾不出而死。禹於是乎讓益,啓於是乎攻益自取。【34[□□□□□□□□□□ □□□□]啓王天下十又六年〈世〉而桀作。桀不述其先王之道,自爲【35中】[(改)爲,□ ]不量其力之不足,起師以伐岷山氏,取其兩女琰、琬,(?)北去其邦, (塈)爲丹宮,築爲璿室,飾爲瑤台,立爲玉門。其驕【38】泰如是狀。湯聞之,於是乎慎戒徵賢,德惠而不(求?)三十仁而能之。如是而不可,然後從而攻之,降自戎遂,入自北【39】門,立於中余(塗)。桀乃逃之歷山氏,湯或(又)從而攻之,降自鳴條之遂,以伐高神之門。桀乃逃之南巢氏,湯或(又)從而攻之,【40】遂逃去,之蒼梧之野。

湯於是乎徵九州之師,以(略)四海之內,於是乎天下之兵大起,於是乎(亡)宗鹿(戮)族戔(殘)群安(焉)備。【41】當是時,強弱不 諹,衆寡不聽訟,天地四時之事不修。湯乃尃(溥)爲征作(籍),以征關市。民乃宜怨,虐疾始生,於是【36】乎有喑、聾、跛、眇、癭、、僂始起。湯乃 (謀)戒求賢,乃立伊尹以爲佐。伊尹既已受命,乃執(戢)兵欽(禁)暴,羕(永)得于民,遂迷而【37[□□□□□□□□ ]賊盜,夫是以得衆而王天下。

湯王天下三十又一世而紂作。紂不述其先王之道,自爲 (改)爲,於【42下】是乎作爲九成之臺,寘盂炭其下,加圜木於其上,思(使)民道之。能遂者遂,不能遂者内而死。不從命者,從而桎梏之,於是【44】乎作爲金桎三千。既爲金桎,或(又)爲酒池,厚樂於酒,尃(附)夜以爲槿(淫),不聽其邦之政。於是乎九邦叛之,豐、鎬、郍、、于(邘)、鹿、【45】耆、崇、密須氏。

文王聞之,曰:“雖君無道,臣敢勿事乎?雖父無道,子敢勿事乎?孰天子而可反?”紂聞之,乃出文王於【46】夏臺之下而問焉,曰:“九邦者其可來乎?”文王曰:“可。”文王於是乎素端、屨、裳以行九邦,七邦來服,豐、鎬不服。文王乃起師以嚮【47】豐、鎬,三鼓而進之,三鼓而退之,曰:“吾所知多廌(存),一人爲無道,百姓其何罪?”豐、鎬之民聞之,乃降文王。文王時(持)故時而教民【48】時,高下肥毳(磽)之利盡知之。知天之道,知地之利,思(使)民不疾。昔者文王之佐紂也,如是狀也。

文王崩,武王即位。武王【49】曰:“成(盛)德者,吾敓(悅)而代之;其次,吾伐而代之。今紂爲無道,昏者(屠)百姓,至(桎)約諸侯,天將誅焉。吾勴天威之。”武王於【50】是乎作爲革車千乘,帶甲萬人,戊午之日,涉於孟津,至於共、滕之間,三軍大犯。武王乃出革車五百乘,帶甲三千,【51】以少會諸侯之師於牧之野。紂不知其未有成政,而得失行於民之唇也,或亦起師以逆之。武王於是乎素冠弁,以造〈告〉【52】吝于天,曰:“紂爲無道,昏者(屠)百姓,至(桎)約諸侯,絕種侮姓,土玉水酒,天將誅焉,吾勴天威之。”武王素甲以陳於殷郊,而殷【53

容成氏【53背】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8521

本文發佈日期為 2008521

点击下载附件:

0142 《容成氏》新編聯及釋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8/5/21 22:06:36 评价道:第1楼

    網站編輯按:由於技術原因,原文中邊框在發佈時改為“[ ]”,敬請引用者以所附word文本格式爲準,特此說明。

  • 子居 在 2008/5/23 11:03:00 评价道:第2楼

    其实整简可以用“ | ”符号在简端表示嘛,残简的残端可以用“\”或“/”来表示。

    又看到这篇,想起好象是甲虫吧,在先秦史论坛发帖问过,关于“有吳迵”这说法,让俺很奚落过来着,现在俺也是这看法,最好再另寻别解。

    而且俺想问一下,照片【32上】的

    曰:“德

    下面那个空白部分是什么?

  • 子居 在 2008/5/27 0:21:30 评价道:第3楼

    原来是契口 

  • 子居 在 2008/5/27 3:50:45 评价道:第4楼

    一上啊,俺拼出来啦,专不专业的,就和着看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天地良心哈。

    尊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祝融氏、伏羲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其德酋清,而上愛【1】
    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厲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43上】[□]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下】
    ……矣(?)。於是乎不賞不罰,不刑不殺,邦無饥人,道路無殤【4下】
    死者。上下貴賤,各得其所。四海之外賓,四海之內貞。禽獸朝,魚鼈獻,有无通,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5】
    年而歿終。昔堯處於丹府與藋陵之間,堯践施而時日賽,不勸而民力,不刑殺而無盜賊,甚緩而民服。於是乎方【6】
    百里之中,率天下之人就奉而立之,以爲天子。於是乎方圓千里,於是乎持板正立,四向禾和,懷以來天下之民。【7】
    是以視賢,履地戴天,篤義與信,合在天地之間,而包在四海之內,畢能其事,而立爲天子。堯乃爲之教,曰:“自【9】
    □□□入焉,余穴窺焉,以求賢者而讓焉。”堯以天下讓於賢者,天下之賢者莫之能受也。萬邦之君,皆以其邦讓於賢【10】
    孝臣,方爲三俈,求聖之紀:東方爲三俈,西方爲三俈,南方爲三俈,北方爲三俈,以躗於溪谷,濟於廣川,高山陞,蓁林【31】
    入焉以行政。於是乎治爵而行祿,以讓於有吳(許由?),有吳通通,曰德速□【32上】□,讓於賢者,而賢者莫之能受也。於是乎天下之人,以【11下】
    堯爲善興賢,而卒立之。昔舜耕於鬲丘,陶於河濱,漁於雷澤,孝養父母,以善其親,乃及邦子。堯聞之【13】
    而美其行。堯於是乎爲車十又五乘,以三從舜於畎畝之中,舜於是乎始免刈、鉏、耨、鍤,介而坐之子。堯南面,舜北面,舜【14】
    於是乎始語堯天地人民之道。與之言政,悦簡以行;與之言樂,【8上】敓和以長;與之言禮,悦敀以不逆。堯乃悅。堯【8下】
    ……[堯乃老,視不明],聽不聰。堯有子九人,不以其子為後,見舜之賢也,而欲以爲後。【12下】
    [舜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不得已,然後敢受之。]舜聽政三年,山陵不處,水潦不谷,乃立禹以爲司工(空)。禹既已【23下】
    受命,乃草服、箁箬、茅蒲、蓻,足跛【15上】面乾皵,脛不生之毛。沐濏湝流,禹親執畚耜,以陂明都之澤,決九河【24下】
    之阻,於是乎夾州、徐州始可處。禹通淮與沂,東注之海,於是乎競州、莒州始可處也。禹乃通蔞與易,東注之【25】
    海,於是乎藕州始可處也。禹乃通三江、五湖,東注之海,於是乎荊州、揚州始可處也。禹乃通伊洛,併瀍澗,東【26】
    注之河,於是乎豫州始可處也。禹乃通涇與渭,北注之河,於是乎虘州始可處也。禹乃從漢以南爲名谷五百,從【27】
    漢以北爲名谷五百。天下之民居定,乃飭食,乃立后稷以爲田。后稷既已受命,乃食於野,宿於野,復(穀)豢土,五年乃【28】
    穰。民有餘食,無求不得,民乃實,驕態始作,乃立臯陶以爲李。臯陶既已受命,乃辨陰陽之氣而聽其訟獄,三【29】
    年而天下之人無訟獄者,天下大和均。舜乃欲會天地之氣而聽用之,乃立質以爲樂正。質既受命,作爲六律六【30】
    呂,辨爲五音,以定男女之聲。當是時也,癘疫不至,妖祥不行,禍災去亡,禽獸肥大,草木晉長。昔者天地之佐舜而【16】
    佑善,如是狀也。舜乃老,視不明,聽不聰。舜有子七人,不以其子爲後,見禹之賢也,而欲以爲後。禹乃五讓以天下之賢【17】
    者,不得已,然後敢受之。禹聽政三年,不製革,不刃金,不略矢。田無蔡,宅不空,關市無賦。禹乃因山陵平隰之可封邑【18】
    者而繁實之。乃因迩以知遠,去苛而行簡。因民之欲,會天地之利。夫是以近者悅,而遠者自至。四海之內及,【19】
    四海之外皆請貢。禹然後始爲之號旗,以辨其左右,使民毋惑。東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20】
    中正之旗以熊,北方之旗以鳥。禹然後始行以儉,衣不褻美,食不重味,朝不車逆,舂不毇米,鬻不折骨,製【21】
    表皮尃。禹乃建鼓於廷,以爲民之有訟告者鼓焉。擊鼓,禹必速出,冬不敢以寒辭,夏不敢以暑辭。身言【22】
    [□□□□□,下不]亂泉。所曰聖人,其生易養也,其死易葬,去苛慝,是以爲名。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爲後,見【33下】
    臯陶之賢也,而欲以爲後。臯陶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遂稱疾不出而死。禹於是乎讓益,啓於是乎攻益自取。【34】
    [□□□□□□□□□□ □□□□]啓王天下十又六年〈世〉而桀作。桀不述其先王之道,自爲【35中】
    [改爲,而]不量其力之不足,起師以伐岷山氏,取其兩女琰琬,妺北去其邦,塈爲丹宮,築爲璿室,飾爲瑤台,立爲玉門。其驕【38】
    泰如是狀。湯聞之,於是乎慎戒徵賢,德惠而不,矠三十仁而能之。如是而不可,然後從而攻之,降自戎遂,入自北【39】
    門,立於中塗。桀乃逃之歷山氏,湯又從而攻之,降自鳴條之遂,以伐高神之門。桀乃逃之南巢氏,湯又從而攻之,【40】
    遂逃去,之蒼梧之野。湯於是乎徵九州之師,以略四海之內,於是乎天下之兵大起,於是乎亡宗鹿(戮)族殘群安(焉)備。【41】
    當是時,強弱不治諹,衆寡不聽訟,天地四時之事不修。湯乃尃(溥)爲征作(籍),以征關市。民乃宜怨,虐疾始生,於是【36】
    乎有喑聾、跛眇、癭僂始起。湯乃謀戒求賢,乃立伊尹以爲佐。伊尹既已受命,乃執兵禁暴,羕得于民,遂迷而【37】
    ……下,而一其志,而寢其兵,而官其材。於是乎喑聾執燭,瞀工鼓瑟,跛躃守門,侏儒爲矢,長者和厇,僂者枚數,癭【2】41
    □□□,□者煮鹽,厇者漁澤,浆棄不舉。凡民俾敕者,教而谋之,飲而食之,使役百官而月請之。故當是時也,無并【3】43
    [□□□□□□□□]賊盜,夫是以得衆而王天下。湯王天下三十又一世而紂作。紂不述其先王之道,自爲改爲,於【42下】
    是乎作爲九成之臺,寘盂炭其下,加圜木於其上,使民道之。能遂者遂,不能遂者内而死。不從命者,從而桎梏之,於是【44】
    乎作爲金桎三千。既爲金桎,又爲酒池,厚樂於酒,尃夜以爲淫,不聽其邦之政。於是乎九邦叛之,豐、鎬、郍、鄨、邘、鹿、【45】
    耆、崇、密須氏。文王聞之,曰:“雖君無道,臣敢勿事乎?雖父無道,子敢勿事乎?孰天子而可反?”紂聞之,乃出文王於【46】
    夏臺之下而問焉,曰:“九邦者其可來乎?”文王曰:“可。”文王於是乎素端、屨裳以行九邦,七邦來服,豐鎬不服。文王乃起師以嚮【47】
    豐鎬,三鼓而進之,三鼓而退之,曰:“吾所知多存,一人爲無道,百姓其何罪?”豐鎬之民聞之,乃降文王。文王時故時而教民【48】
    時,高下肥毳(磽)之利盡知之。知天之道,知地之利,思(使)民不疾。昔者文王之佐紂也,如是狀也。文王崩,武王即位。武王【49】
    曰:“成德者,吾敓而代之;其次,吾伐而代之。今紂爲無道,昏诸百姓,桎約諸侯,天將誅焉。吾勴天威之。”武王於【50】
    是乎作爲革車千乘,帶甲萬人,戊午之日,涉於孟津,至於共、滕之間,三軍大犯。武王乃出革車五百乘,帶甲三千,【51】
    以少會諸侯之師於牧之野。紂不知其未有成政,而得失行於民之唇也,或亦起師以逆之。武王於是乎素冠弁,以告【52】
    闵于天,曰:“紂爲無道,昏诸百姓,桎約諸侯,絕種侮姓,土玉水酒,天將誅焉,吾勴天威之。”武王素甲以陳於殷郊,而殷【53】

    容成氏【53背】

  • 子居 在 2008/5/27 8:56:14 评价道:第5楼

    呵,大半夜想得脑子有点儿乱哈

    有无通,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5】年而歿終。

    这句或许该是

    有无通,匡天下之政,十有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歿終。

    等俺再多想想哈。

  • 子居 在 2008/5/29 22:20:57 评价道:第6楼

    又让俺说明说明,好吧

    當是時,強弱不治諹,衆寡不聽訟,天地四時之事不修。湯乃尃(溥)爲征作(籍),以征關市。民乃宜怨,虐疾始生,於是【36】
    乎有喑聾、跛眇、癭僂始起。湯乃謀戒求賢,乃立伊尹以爲佐。伊尹既已受命,乃執兵禁暴,羕得于民,遂迷而【37】
    ……下,而一其志,而寢其兵,而官其材。於是乎喑聾執燭,瞀工鼓瑟,跛躃守門,侏儒爲矢,長者和厇,僂者枚數,癭【2】
    □□□,□者煮鹽,厇者漁澤,浆棄不舉。凡民俾敕者,教而谋之,飲而食之,使役百官而月請之。故當是時也,無并【3】

    可以与

    《淮南子·齐俗训》: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

    《御览·卷三十七》引《淮南子》曰: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脚者,使之蹠铧;强脊者,使之负土。

    参看。还有

    《说苑·君道》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贡其能,则万一之不失矣,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 子居 在 2008/5/29 23:42:58 评价道:第7楼

    篇首部分或许是

    尊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祝融氏、伏羲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其德酋清,而上愛【1】
    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厲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43上】[□]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下】
    孝辰,方爲三俈,求聖之紀:東方爲三俈,西方爲三俈,南方爲三俈,北方爲三俈,以躗於溪谷,濟於廣川,高山陞,蓁林【31】
    入焉以行政。於是乎治爵而行祿,以襄於有无,有无通,通曰德,□□【32上】……矣(?)。於是乎不賞不罰,不刑不殺,邦無饥人,道路無殤【4下】
    死者。上下貴賤,各得其所。四海之外賓,四海之內貞。禽獸朝,魚鼈獻,有无通,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5】
    年而歿終。

      好像有点不喜欢“有吳迵”就硬避开的感觉,确实“无”字读音不合,啊,俺再想……

  • 子居 在 2008/5/30 0:02:02 评价道:第8楼

    关键在于假设确有这么一位“有吳迵”的话,以《容成氏》或其他先秦古籍文例,应该写成“有虞氏”或只写“”才对,顶多写成“吳迵”。所以俺觉得一定是有其他解存在。

    有没有哪位先生跟俺一样的想法啊?

  • 子居 在 2008/5/30 9:52:51 评价道:第9楼

    郭永秉先生那篇《从上博楚简〈容成氏〉的“有虞迵”说到唐虞史事的疑问》里举的例子实际上并不合适。

    象“有穷后羿”,只见被称为后羿或羿、夷羿,俺还真没见被称为有穷羿的情况,也许哪位先生有见过?

    “有过浇”这个,原文更是当读为“昔有 过浇”而不是读为“昔 有过浇”,类似的例子《左传》有“昔有 飂叔安”,《逸周书·史记解》更多。

    而作“昔 有某某”的则不单称人名,如“昔 有虞氏興”、“昔 有扈氏為義而亡”,这就是差别所在。

    郭文中提到的“虞思”、“虞遂”等,当然还有更多例子,但是无一处写为“有虞思”、“有虞遂”这样的形式。

    并且,有虞氏一直是家天下的,对他们而言,完全谈不到从谁谁处受让这种情况。

    所以俺认为,“有虞迵”有必要再做考虑。

  • ee 在 2009/1/30 0:15:03 评价道:第10楼

    才發現“上博二”書前彩色小圖版中簡15的縮放比例明顯與他簡不同,與他簡相比,其縮放比例是偏大的。若依沒有縮放的原大簡的黑白圖版的尺寸來看,簡15長15.5釐米;簡2429釐米,二者拼合後44.5釐米,與他簡的長度完全相合。這樣簡15除了“足”下那個殘字外,下面還應佚失一字,然後緊接着就是簡24的“面”字了。因此應從子居說把二簡直接拼合,這樣簡15除了“足”下那個殘字外,下面還應佚失一字,然後緊接着就是簡24的“面”字了。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