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李學勤先生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去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专家,对于甲骨学、青铜器研究、简帛学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至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至1988年任副所长,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任第一、二届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起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工作,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86年被推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
198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3年荣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和本年度“孔子文化奖”,2014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第三届会林文化奖。
李学勤教授学术兴趣爱好广泛,被学术界誉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拥有很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他对于许多学科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和贡献,尤其致力于中国先秦秦汉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涉及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等各方面。在甲骨学研究中,他建立了殷墟甲骨“两系说”的分期理论,发展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并首先鉴定出西周的甲骨文。在青铜器研究中,他强调要从“形制、纹饰、铭文、字体、功能、组合和铸造工艺”等各方面综合研究,推动制订西周金文历谱,在分期上取得新成果。在战国文字研究中他率先提出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五系说”,使这一学科分支得以成立。在简帛研究中,他参加或主持整理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睡虎地秦简、清华简等多种珍贵材料,并将简帛学与学术史研究结合起来,取得众多的成果。他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主张,提倡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史研究、国际汉学研究和重写学术史,在学术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已出版《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古文献丛论》《周易溯源》《文物中的古文明》《通向文明之路》《三代文明研究》《夏商周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专著40余部。
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李学勤先生千古!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