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蔣陳唯:清華八《邦家之政》札記兩則
在 2019/3/24 21:41:42 发布

清華八《邦家之政》札記兩則

 

(首發)

蔣陳唯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邦家之政》簡6“弟子不遠人,不納謀夫”、簡10“弟子遠人而爭於謀夫”的“”,整理者讀爲“轉”訓作“避”[1]。學者們對此多有不同看法,其中以蕭旭先生讀作“摶”釋爲“集聚、聚合”最爲合理[2]。不過,蕭旭先生沒有引用例證,我們在此加以補充,並對這句話的意思試作說明。

《商君書·農戰》:“凡治國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摶也,是以聖人作壹,摶之也。”又,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指出:

燕王北定代、雲中,轉胡眾,入蕭關。”“字,師古無音。念孫案:轉讀爲專,謂統領之也。《史記》作,《索隱》曰:摶音專,專謂統領胡兵。又《田完世家》摶三國之兵,徐廣曰:摶音專,猶併合制領之謂也。下文云王專並將其兵,義與此同。專、摶、轉聲相近,故專又通作轉[3]

他所舉的例子可以視爲“集聚統領”之義。不過,文中的“遠人”不能從蕭旭先生之說理解爲“結交國外的諸侯”,遠人和謀夫應該都是爲“弟子”服務的。王寧先生認爲“遠人”是“關係疏遠的人”、“即非親之人,即沒有親緣關係的人”[4],其說可信。《左傳·定公元年》:“周鞏簡公棄其子弟而好用遠人。”杜注:“遠人,異族也。”因此,“弟子不遠人,不納謀夫”,可以理解爲“同姓子弟不集聚異族之人,不接納計謀之士”。

 

 

《邦家之政》簡12“新則折,故則”,整理者把“折”讀爲“制”,把“”讀爲“傅”訓作“依”都有問題[5]ee先生已指出“折”不必破讀爲“制”,將“新則折,故則”翻譯爲“新的容易折斷,故舊的容易依傅、粘合”[6]。他對“折”的理解可從,但讀“”爲“傅”不可取,“舊的容易依傅、粘合”這樣的意思也很牽強。

王寧先生懷疑“”讀爲束縛之“縛”,這是正確的。不過,他把這句話理解爲“東西新的時候彎曲,到了舊的時候就會捲繞起來”[7],則有待商榷。

在文中,孔子針對國君提問如何治理國家時引用了“新則折,故則”這句俗語。結合後文“無滅無彰,具處其享。改人之事,當時爲常”來看,孔子認爲,不要刻意去突出什麼或者抹滅什麼,也可以管理好國家。“新則折,故則”的意思其實是“新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舊的東西(也)容易被束縛”,《韓非子·備內》:“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孔子引用此句是針對變法思想(新政容易挫敗)和保守思潮(舊思想容易捆住手腳)而言的,表達的是一種中庸的思想。古籍中有類似結構的語句,如《大戴禮記·勸學》“強自取折,柔自取束”、《淮南子·氾論》“太剛則折,太柔則卷”等,這些語句在各自文中也多用作政治比喻,“新”與“故”在這裡的結構關係和“剛”與“柔”相似。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第124頁,中西書局,201811月。

[2] 蕭旭:《清華簡(八)〈邦家之政〉校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81121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329

[3] []王念孫撰,徐煒君、樊波成、虞思徵校點:《讀書雜志(貳)·漢書第八》“轉胡眾”條,第71771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7月。

[4] 王寧:《清華八〈邦家之政〉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81120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4376&page=2

[5]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第125頁。

[6]  ee:《清華八〈邦家之政〉初讀》,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20181117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4376&page=1

[7] 王寧:《清華簡八〈邦家之政〉讀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81129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348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9年3月2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9年3月24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96蔣陳唯:清華八《邦家之政》札記兩則.docx

下载次数:58

分享到:
学者评论 回去再看看>>>
  • 曰古氏 在 2019/5/16 11:15:29 评价道:第1楼

    也猜一番:

        《邦家之政》簡12:新則折,故則

        原整理者把“折”讀爲“制”,把“”讀爲“傅”訓作“依”“依附”。

        按:我們懷疑這句話應該是孔子就邦家之政的用人之道而言的。“新”指新進之人,“故”指朝堂上原有的故舊之人。

       《逸周書·史記解》:“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內爭朋黨,陰事外權,有果氏以亡。”又,《論語·微子》載周公家訓云:“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這些論述,都強調爲政者要處理好新進之人與故舊之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儒家本有的思想觀念。

        若如此理解不誤,則可知原整理者的注釋應當可信。“新則制,故則附”大概是説:新進之人要加以裁制(不要讓新進之人驀然居於故舊之人之上),故舊之人要加以親附。這麼做,應該是要避免“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史記·汲鄭列傳》)以及“故者疾怨,新故不和”的局面。

       附記:若是認爲,“新則折,故則”的意思其實是“新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舊的東西(也)容易被束縛”,由下句話“(始)(起)(得)曲,惪(直)者(皆)曲;(始)(起)(得)植(直),曲者(皆)惪(直)”來反推,似乎也不大好講?

        首先,孔子下句話明顯是説用人的,則前句話也更有可能是圍繞用人來說的,恐怕與“變法思想(新政容易挫敗)和保守思潮(舊思想容易捆住手腳)”無關(感覺這個太過先進)?

        其次,下句話的言外之意,明確告訴國君應該如何做才妥當;若是將這句話理解爲“新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舊的東西(也)容易被束縛”,則孔子話語中並沒有明確告訴國君應該如何去做?——既然“新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舊的東西(也)容易被束縛”,那麽國君究竟應該是取新的東西(新政)還是留舊的東西(舊思想)呢?還是兩者皆取?或者兩者皆廢?似乎看不出什麽傾向性的意見?


  • 曰古氏 在 2019/5/16 11:48:14 评价道:第2楼

    《逸周書·史記解》中的文句,以及對“故則傅”的理解,簡帛網也有學者說過了,但其對“新則制”的理解和上帖完全不同,此亦留著備參吧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