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抱小:據清華簡校正《逸周書·祭公》誤字一則
在 2019/3/31 22:34:46 发布

 

據清華簡校正《逸周書·祭公》誤字一則

 

(首發)

抱小

 

我們閱讀傳世的古代文獻,有時很難發現一些有問題的字句,端賴有出土文獻,才有可能覺知傳世文獻中的錯誤,今試舉一例予以說明。

《逸周書·祭公》有下引一段話:

維皇皇上帝度其心,之明德。付俾於四方,用應受天命,敷文在下。

晉代的孔晁注云:

天度其心所能,寘明德於其身也。[1]

其中的“寘”字,學者多有解釋,如潘振云:“寘,置也,猶言安著也。謂大大上帝,制文、武之心,使有尺寸,能度義而安著於明德也。”陳逢衡云:“寘,示也。帝度其心,故有明德之示,以佑啓我後人也。”唐大沛云:“寘,置也,納之也。明德,光顯之德也,猶云懿德、常德。即《詩》所謂‘帝度其心,貊其德音’之意。”[2]

直到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的出現,我們才發現今本《逸周書·祭公》的“寘”字其實是有問題的。

案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簡4-5作:

隹(惟)寺(時)皇上帝厇(宅)亓(其)心卿()亓(其)明(德)??(府-付)畀四方。甬(用)[3](膺)受天之命,尃(敷)??(聞)才(在)下。

蕭旭先生認為:

“寘”當作“著”,形之譌也。之,猶其也。著之明德,彰明其明德也。簡本作“卿”者,亦彰明、彰顯之義。《說文》:“卿,章也。”《廣雅》同。《白虎通義·德論上》:“卿之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初學記》卷十二引《釋名》:“卿,章也,言貴盛章著也。”《書鈔》卷五十三引應劭《漢官儀》:“卿,彰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明道德也。”此簡“卿”字正可發明《說文》古義,至可寶貴。考《大戴禮記·小辨》:“發厥明德。”“發”亦彰明之義,《廣雅》、《玉篇》並云:“發,明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君宣其明德於諸侯。”“宣”亦彰明之義,《詩·淇奧》釋文:“咺,《韓詩》作宣。宣,顯也。”王引之曰:“宣昭,猶言明昭。”又“宣朗者,明朗也。”《易·晉》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子夏易傳》卷四:“明出地上大明之道,可進之時也,君子著其明德,求上知之。”昭亦明也、著也。並可與此簡印證。[4]

季旭昇先生說:

“卿”訓為“彰”,可從。蕭謂今本“寘”為“著”之誤,亦合理。[5]

魏慈德先生譯為:

皇天上帝度量其心,賜之明德“卿其明德”,整理者讀“卿”為“饗”,通“享”。享其明德,即能分享帝所賜明德。黃澤鈞譯作(上帝)彰顯他們的德性,不確。[6]

又云:

上帝度周人之心,并予以明德,使其能受天命而有天下之事,也見於文獻,如《詩·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帝度其心”、《康誥》“汝丕遠惟商耈成人,宅心知訓”,其中“宅心”即“度心”,言度量商耈老之心,知其道也。《皇矣》又言“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毛傳:“懷,歸也。”)、上博《孔子詩論》簡7“帝謂文王懷爾明德,害(蓋)誠謂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誠命之也”,皆言文王享有帝之明德事,也即簡文的“卿(饗)其明德”。[7]

趙思木先生說:

按,此句主語仍是“皇上帝”,“其明德”應指文王、武王之明德,訓“享”為“分享”不甚通。蕭旭訓“卿”為“彰”之說中所舉彰顯明德之例多為有德之人自我彰顯,謂上帝彰顯文王武王之明德而“付畀四方”,恐亦不通。此“卿明德”當與“度其心”相應,指上帝對文、武之明德做出表示,從而“付畀四方”。疑讀為“饗”,意謂“酬勞”。“饗”本有以酒食犒勞之意,《儀禮·士昏禮》“舅姑公饗婦以一獻之禮”鄭玄注:“以酒食勞人曰饗。”《周禮·夏官·稾人》“書其等以饗工”鄭玄注:“饗,酒餚勞之也。”這裡借指上帝對文、武用心、明德之報答。[8]

以上是學者們對簡文的理解,以趙思木先生之說較為晚出,所駁諸家之說亦較合理。他疑“卿”讀為“饗”,這也是對的,但他將“饗”解釋為“酬勞”,也并非簡文之文義。

由於清華簡整理者對“卿(享)亓(其)明悳(德)”這句沒有作過多的解釋,我們只要看以上學者們對於其中“卿(享)”字的種種說解,就知道其實學者們并沒有真正弄懂“卿(享)”字的意思,所以不揣淺陋寫下這篇小文,或許可以有助于加深對清華簡“卿(享)”字的理解。

案清華簡《厚父》簡4有“其才(在)寺(時)(後)王之卿,或(肆)祀三后,永(敘)才(在)服,隹(惟)女(如)Snap1(台)”語,清華簡原整理者如此句讀,又引或說云:“‘卿’字連下讀,‘卿或’讀為‘享國’,猶云在位,詞見《書·無逸》。”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引馬楠先生同或說。[9]亦以“卿”為“饗”或“享”,其與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用字習慣相同。

我們知道,從古文字來看,“卿”即“饗”的初文,而“卿”與“鄉”為一字之分化。檢《墨子·尚賢中》有“則此言三聖人者,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索天下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則天鄉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語,清人孫詒讓指出:“‘鄉’當讀爲‘享’。《明鬼下》篇云‘帝享女明德’”[10]可見清華簡整理者將“卿”括注為“享”,從語音、文義及用字習慣上講,毫無問題。

我們認為清華簡《祭公之顧命》“卿(/)亓(其)明悳(德)”與《墨子·尚賢中》“則天鄉其德”以及《明鬼下》“帝享女明德”,其中的“卿(饗/享)”、“鄉”、“享”都是歆饗的意思。《呂氏春秋·仲秋》云“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享”,可以為證。

案孫詒讓引《明鬼下》篇之“帝享女明德”,其原文作:

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鄭穆公見之,乃恐懼犇,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11]

《開元占經》卷一百一十三《四海神》引作:

《墨子》曰:鄭繆公晝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純,面狀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徳,使錫夀十年,使君昌,公問神名,神曰:勾芒。

《太平御覽》卷八百七十二《休徵部》一引作:

《墨子》曰: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面狀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使君國昌。”公問神,神曰:“予為勾芒。”

其卷八百八十二《神鬼部》二《神》下引作:

鄭繆公處於廟,有神入門,身鳥素服,曰:“帝饗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有九。”公曰:“敢問神名。”曰:“予為勾芒。”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鄭繆公》作:

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人面鳥身,素服。面狀方正。繆公大懼。神曰:“無懼,帝厚汝明德,使錫汝壽十年,使若國昌。”公問神名,曰:“予為勾芒也。”[12]

《楚辭·遠遊》“吾將過乎句芒”,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引《墨子》云:

鄭繆公晝日處廟,有神人面鳥身素服,面狀正方,神曰:“帝厚汝明徳,使錫汝夀十年,使若國昌。”公問神名,曰:“予為勾芒也。”[13]

案《太平廣記》及《楚辭補注》所引《墨子》,其“享”字並誤作“厚”,而點校和整理者皆未加揭示。

又檢《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八十云:

慎用其財力,敬其神而虔恭於祠祭。故神享其明德而降之福,人受其大賚而盡其力。

《宋史》卷一百三十二志第八十五云:

禮行於郊,百神受職。靈祇格思,享我明德。天鑒孔章,玄昭錫。

從上引的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以及相關的一些傳世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其文例都是上帝(或天或神或靈祇)/鄉(饗)/(或誤作“厚”)明德/德,然後賜予四方/福(或壽或祉)。

檢西周晚期重器《毛公鼎》,其開首即云:

王若曰:父,不(丕)顯文武,皇天引猒氒(厥)德,配我有周,雁(膺)受大命,率褱(懷)不廷方。

其中的“猒”字,徐同柏謂即《書·洛誥》“萬年厭于乃德”之“厭”,引馬融注云:“厭,飫也。”甚是,字或作“饜”。關於“配”字,王國維先生謂:

配,對也,自人言之則曰配天,曰配命,曰配上帝,自天言之則曰配我有周矣。

後來王氏又云:

配命謂天所畀之命,亦一成語。永言配命,猶云永我畀命,非我長配天命之謂也。[14]

我們認為王氏之說可以信從。蓋“配”、“畀”古音相近,故其義亦相同。[15]《毛公鼎》銘文也應該理解為:皇天歆饗文王武王之德而得到滿足,所以皇天才一直將周邦賜予文王武王的後人。

是《毛公鼎》與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簡4-5,從遣詞命意上講,其文亦多相類似,可以互相比照。

那末接下來的問題是,與簡文對應的傳世本《逸周書·祭公》“寘之明德”“寘”字該如何解釋?若如字而讀,顯然文義難通。我們猜想“寘”字或許有可能是享”字的訛誤。

比如新近出版的清華簡捌《攝命》簡23中出現的“享”與“德”連屬的文例:

其中的“享”字作“”,與傳世本《逸周書·祭公》的“寘”字,其字形頗為相近。又如“享”字的傳抄古文或作:

 

IMG_261IMG_262IMG_264IMG_266

《古文四聲韻》引崔希裕《纂古》[16]

亦與傳世本《逸周書》的“寘”字字形相近,在傳抄的過程中就產生了訛誤,這是應該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逸周書·祭公》可校讀為:

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付俾(畀){}四方,用應(膺)受天命,敷文(聞)在下。

 

參考文獻:

程少軒、鄔可晶主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編“清華簡字形辭例檢索數據庫1.1版”《釋文索引》,20111月。

胡凱:《清華簡<祭公之顧命>集釋》,復旦中心網站201192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62

姚蓉:《<逸周書>文系年注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49-150頁。

牛鴻恩:《新譯逸周書》(上下冊),三民書局,2015年,600頁。

陳劍:《釋〈忠信之道〉的“配”字》,《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二卷第六期,《中國哲學》編委會、煙臺大學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辦,200212月。

 

附記:

本文寫作過程中,蒙趙思木先生惠賜其博士論文,又蒙賀璐、白石皓皓先生分別惠賜相關資料,謹此致謝!同時也感謝死亡書社分享的各種資料,使小文得以順利形成。

 

 

 



[1] 《元本汲冢周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158頁。

[2]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匯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27頁。

[3] 高佑仁指出,此字實從“土”不從“止”,見復旦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文後評論(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54,2011120日),復旦數據庫釋文從其說改隸定為“”,後來趙思木將此字嚴格隸定為“”,今從之。

[4] 蕭旭:《清華竹簡<祭公之顧命>校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111日,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75

[5] 季旭昇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讀本》,台灣藝文印書館,2013年,253頁。

[6] 魏慈德:《從出土的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來看清人對<逸周書·祭公>篇的校注》,《廈大中文學報》2016年第3輯。

[8] 趙思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集釋及專題研究》,華東師範大學2017届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黃人二教授。

[10] 孫詒讓:《墨子閒詁》(上冊),中華書局,1986年,58頁。

[11] 孫詒讓:《墨子閒詁》(上冊),中華書局,1986年,205-206頁。

[12] 張國風:《太平廣記會校》(第11冊),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年,4825-4826頁。

[13] 洪興祖:《楚辭補注》,白化文等點校,中華書局,2006年,170頁。

[14] 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二)》,收入《觀堂集林》,中華書局, 2015 年。本文所引諸家對《毛公鼎》銘文解釋的意見可參石帥帥:《毛公鼎銘文集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單育辰,2016年,38-42頁。

[15] “配”上古音為滂母物部,“畀”上古音為幫母物部,古音極近。案“畀”字古音學家歸字不盡相同,或以“畀”歸入質部,其實不論歸於物部還是質部都不影響“配”、“畀”古音相近的結論。

[16] 《汗簡 古文四聲韻》,中華書局,2010年,106頁。此據“國學大師”網站引用。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98抱小:據清華簡校正《逸周書·祭公》誤字一則.docx

下载次数:47

分享到:
学者评论 回去再看看>>>
  • 海天 在 2019/4/6 10:12:11 评价道:第1楼

    蔣文:《先秦秦漢出土文獻與《詩經》文本的校勘和解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6年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陳劍教授,201664.2.2“予懷明德”之“懷”可能應理解成“感懷”」條下云:


    馨香之明德的作用大概並不限於助祭,它應該和馨香的祭品一樣,是可以直接奉獻給上天、神靈的,換言之,他們可以像享受馨香的祭品一樣享受明德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簡4-5有如下文句:

    隹(惟)寺(時)皇上帝厇(宅—度)亓(其)心,卿(享)亓(其)明惪(德),𡧛(府—付)畀四方,甬(用)—膺)受天之命,尃(敷)𦖞(聞)才(在)下。

    這段說的是上帝忖度文王、武王的心,享受他們明德,將天下四方交給他們。這背後的邏輯就是裘先生所說的上帝臨視下方,如果被臨視者的德行是好的,就會降下福祉。

    除了“享德”外,還有“厭德”的說法,如《尚書·雒誥》“萬年厭乃德”、毛公鼎【集成02841、通鑑02518】“不(丕)顯文武,皇天引(厭)氒(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可見德和祭品一樣,不但可以享受,甚至還可以飽食。



    參見

  • 抱小 在 2019/4/6 18:41:03 评价道:第2楼

    感謝海天先生的提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