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轉載】復旦大學劉釗教授、蔣玉斌研究員出席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
在 2019/11/19 14:07:48 发布

复旦大学刘钊教授、蒋玉斌研究员出席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

 

111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并在会上讲话。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蒋玉斌研究员受邀出席座谈会,刘钊教授作为国家语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前排就坐。117日,刘钊教授与蒋玉斌研究员又出席了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精神座谈会并发言。



习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甲骨文从发现伊始,就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最早发现甲骨文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就曾在上海工作生活过,其所藏的甲骨一部分现在仍收藏在上海;“甲骨四堂”之一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上海迎来了研究甲骨文的学术巅峰,1916-1923年间,他在上海相继写出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殷周制度论》等文,利用“二重证据法”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所载商王世系的错误,轰动学界。几代学人们的不懈努力使得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复旦大学的学者贡献很大。曾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担任过教授的胡厚宣先生是甲骨学大家,胡厚宣先生的学生,现在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在甲骨文字考释上贡献卓著,破译的甲骨文字最多且准确率很高;刘钊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参与了甲骨文大型工具书《殷墟甲骨卜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的编纂,90年代初就提出“古文字构形学”理论,并据此考释出多个甲骨文字,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近些年又相继著有《新甲骨文编》和《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陈剑教授长期致力于甲骨文疑难文字的考释,在同辈学者中成为佼佼者,在学界深有影响;蒋玉斌研究员、谢明文副研究员也取得了一系列令学界瞩目的成果,尤其蒋玉斌研究员的《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获得由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主持、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承担了一批与甲骨文相关的项目,由刘钊教授任主编,陈剑教授任副主编的国家语委重大委托项目《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论文精选及提要》的编纂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明年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玉斌研究员主编的《子卜辞合集》出版在即,其所著《甲骨文字词合编》也正在撰写之中。刘钊教授去年曾在《人民日报》撰文,题为《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诸多媒体报刊纷纷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习总书记强调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刘钊教授表示:“我们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贡献智慧。”

 

新闻来源: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https://news.fudan.edu.cn/2019/1114/c1247a102971/page.htm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