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侯瑞華:說《治政之道》的“五種歲稔”
在 2019/12/4 20:40:50 发布

說《治政之道》的“五種歲稔”

 

(首發)

侯瑞華

清華大學中文系

 

清華簡新刊佈的《治政之道》簡28有如下一字:

 

    

 

其所在的辭例爲:“其民歲猷,五種歲△,絲纊歲熟……”。整理者指出:“疑即‘刈’字,可換讀爲‘穫’。”[1]從字形上看,此字應與“冘”字相聯繫。

楚文字中的“冘”往往作爲偏旁出現,如“缺字圖示(邥)”字一般作如下之形:

 

(包山簡85(包山簡97

 

值得注意的是,該字右上部的“冘”有時會寫得類似“用”形,如:

 

(新蔡簡甲三322(新蔡簡甲三398

 

“冘”字的這種變化還出現在其他从“冘”的字上,如:

 

缺字圖示”:(包山簡177(天星觀簡[2](《璽彙》0001

缺字圖示”:(《清華簡八·攝命》21(《郭店簡·窮達以時》9(《上博簡五·鬼神之明》7(《清華簡一·皇門》1

 

與《治政之道》的字形相比,上舉“冘”形的下部是一豎筆,不作分叉形,但是“冘”字下部作分叉形的情況楚簡中也有其例:

 

(《清華簡一·金縢》11

 

而且從“冘”的早期形體來看,其下部本來就是類似“人”形的分叉,如:

 

缺字圖示”:(《集成》10156

 

並且下部作“人”形分叉的形體上部也往往寫得與“用”形相似,如:

 

缺字圖示”: (《淅川和尚嶺與徐家嶺楚墓》第259頁)[3]

     (《集成》425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从“冘”的字形值得注意:

 

(《雙劍誃古器物圖錄》卷下“列國楚□肯玉佩”)[4]

 

《古文字譜系疏證》將此字摹寫作“[5],但是其上部似乎並不是“爪”旁。

通過與上面那些字形進行對比,我們認爲”字很可能就是“冘”字。不過由於上部的筆畫難以確定,也同樣不能排除其上部爲“刀”旁的可能性。如果確爲“刀”旁,那麼該字當隸定作“”,可分析爲从刀、冘聲。

結合簡文文義,我們認爲此字在簡文中當讀爲“稔”。

“稔”的基本聲符是“今”,而“今”聲與“冘”聲可通。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涔”字下云:“假借爲‘霃’。《淮南·覽冥》‘涔雲波水’,注:‘大滀水也’,失之。《主術》有‘涔旱災害之患’,注:‘久而水潦也’。《說林》‘宮池涔則溢’,注:‘多水也’,皆似是而實非。”“涔”與“霃”相通,而“涔”的基本聲符是“今”,“霃”的基本聲符是“冘”,故知“冘”聲與“今”聲相通。因此,簡文的“冘”或“”字可讀爲“稔”,簡文辭例即爲“五種歲稔”。

“稔”是莊稼成熟之意,《說文》:“稔,穀孰也。从禾,念聲。《春秋傳》曰:‘鮮不五稔。’”古書中“歲稔”之說常見,如:

 

《國語?吳語》:“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於歲,乃起師北伐。”韋昭注:“稔,熟也。”

《韓詩外傳·卷一》:“耕桑者倍力以勸,於是歲大稔,民給家足。”

《後漢書·明帝紀》:“人無傜役,歲比登稔。”

《後漢書·獨行列傳》:“應時澍雨,歲乃豐稔。”

《後漢書·方術列傳上》:“百姓得其便,累歲大稔

《後漢書·桓帝紀》:“殘醜消蕩,民和年稔。”

 

因此,簡文讀爲“五種歲稔”是非常順適的。

 

2019123日夜急就

 



[1] 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140頁。

[2]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55頁。

[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淅川和尚嶺與徐家嶺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第259頁。

[4] 于省吾:《雙劍誃古器物圖錄》,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66頁。

[5]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3925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9年12月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9年12月4日

点击下载附件: 2035侯瑞華:說《治政之道》的“五種歲稔”.docx

下载次数:84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