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華九《禱辭》的“百湩川”
(首發)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禱辭》簡3、9有一個比喻詞,整理者釋文作“奴(如)百湩(涌)川之?(歸)(海)”,其中“湩”字形作
03 09
簡9“重”旁下不從“土”,與甲骨金文“重”的“東”旁的形體相近。相似寫法又見於簡20“種”作、簡3“諥”作。由簡3來看釋為“湩”是對的,但整理者讀為“涌”卻有問題。潘悟雲先生曾對於中古定母的諧聲系列進行統計,指出其中一個系列中的定母字大量地與中古端知章組的全清聲母諧聲;而另一系列中的定母字往往與以母諧聲,而不與端、知、章三個聲母諧聲。[1]施瑞峰先生進一步指出:目前較為普遍接受的結論是,前一個系列聲母的上古來源是簡單的*t-、*t?-、*d-,後一個系列聲母的來源是上古的*l-聲母,或帶有次要音節*C-l-聲母,這個構擬可以上溯到包擬古(1980、1985)。[2]同時先秦漢語*T-系與*L-系聲母之字分屬不同的諧聲類型,彼此區別甚嚴,幾無交涉之例。[3]“湩”從“重”聲,中古是“澄母”,上古聲母當爲*d-。《廣韻》載“湩”有多貢切,端紐東部;竹用切,知紐東部。又有都??切,端紐冬部,聲母皆是*T-系。[4]“涌”從“甬”聲,中古是“以母”,上古聲母當爲*l-。[5]可見整理者將“湩”讀為“涌”,存在音理上的問題。
筆者認為“湩”可讀為“注”。楚文字從“主”聲之字常可讀為“重”,比如常見的“”當分析為從“厚”省,“主”聲,讀為“重”。[6]《曹沫之陣》54:“?賞薄刑”讀為“重賞薄刑”、《越公其事》53“夫(大夫)住”即“大夫種”。“注”中古音是章母,侯部。中古一部分章母屬於*T-系聲母,“主”與“重”常見通假,自然也是*T-系聲母。[7]“注”有銜接、附屬之意。《文選?七發》:“連廊四注”,劉良注:“注,連也。”《集韻?遇韻》:“注,屬也。”《戰國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強,一舉眾而注地於楚,詘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高誘注:“注,屬。”《北史?周法尚傳》:“請分為二十四軍,日别遣一軍發,相去三十里,旗幟相望……首尾連注,千里不絶。”[8]“湩”亦可直接讀為“屬”。《老子》:“百姓皆注其耳目。”漢帛書甲本“注”作“屬”。《周禮·考工記·函人》:“犀甲七屬。”鄭玄《注》:“屬讀如灌注之注。”《大戴禮記·勸學》:“水潦灟焉。”《說苑·建本》記“灟”作“注”。[9]另外,方稚松先生指出:“董珊在與筆者的一次交談中,曾提出一意見,認爲記事刻辭中的‘示’可從‘主’字考慮讀爲‘屬’。屬,《廣韻》之欲切,章母屋部,與‘主’聲母同爲舌上音,韻部陰入對轉。董先生的這一意見在音理上是很契合的,且‘屬’有委託、交付之義。”[10]清華六《子產》的“砫”,研究者讀為“屬”,似可從。[11]“屬”中古音是章母,屋部。由於與“主”常見相通,所以也是*T-系聲母。[12]
《論衡?別通》:“大川旱不枯者,多所?也;潢汙兼日不雨,泥輒見者,無所通也。是故大川相間,小川相屬,東流歸海,故海大也。”[13]其中“小川相屬,東流歸海”與簡文“如百湩川之歸海”可以對讀,所以簡文可讀為“如百屬(注)川之歸海”。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曾與鄔可晶先生往返討論,受益甚多,筆者十分感謝!
[1] 潘悟雲:《上古漢語的流音與清流音》,《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4年,637-647頁。
[2] 施瑞峰:《上古漢語的*T-和*L-及相關的古文字問題補説》,《2016古文字學與音韻學研究工作坊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主辦,2016年10月,第61—78頁。
[3] 施瑞峰:《上古漢語的*T-和*L-及相關的古文字問題補説》,《2016古文字學與音韻學研究工作坊論文集》,華東師範大學主辦,2016年10月,第61—78頁、施瑞峰:《作為同時證據的諧聲、假借及其對上古漢語音系構擬的重要性——一項準備性的研究》,《出土文獻》13輯,2018年,424-426頁、施瑞峰《上古漢語的*T-系、*L-系聲母及相關古文字問題補說》,《中國語文》待刊稿、鄔可晶:《釋“鑠”》, “古文字與上古音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廈門大學主辦,2019年11月9-10日。
[4] 參見鄭張尚芳《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588頁。
[5] 參見鄭張尚芳《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551頁。
[6] 陳劍:《說“規”等字並論一些特別的形聲字意符》,《源遠流長: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暨AEARU第三屆漢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7] 另參見參見鄭張尚芳《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591頁。
[8] 《故訓匯纂》,1244頁「注」字義項9-11。
[9] 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273頁。
[10] 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種記事刻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12月,43-44頁。
[11] 蔣瓊傑:〈 試說清華六《子產》中的“砫”〉,《出土文獻》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7年。
[12] 參見鄭張尚芳《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485頁。
[13] 王充 張宗祥 鄭紹昌:《論衡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271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0年1月22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0年1月24日
点击下载附件: 2058蘇建洲:說清華九《禱辭》的“百湩川”.docx
下载次数:87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59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