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何家興:“舉國”戟的發現
在 2008/6/20 22:07:26 发布

(举)国”戟发现

(首发)

 

何家兴

安徽大学中文系

《考古》2008年第4期刊载了《湖北郧县乔家院春秋殉人墓》一文,该文公布了一件有铭随葬戟“胡部有一行六字铭文,为‘束(?)’子傀用(之)(戟)。”[1]报道者对第一字的隶定持怀疑态度。我们认为第一字 “”为“(举)”,最后二字为“之戟 ”确定无疑。“”见于甲骨文,作“”(《合集》6667)、“”(《合集》5504)、“”(《合集》20646)三者是繁简的关系。

李学勤先生在讨论湖北省黄陂县盘龙城遗址时,讨论了这个字。他说:

“‘’字从‘舁’,字中间的不是‘东’,而是橐囊的象形,和商代铜器铭文中象人背负橐囊的字(《金文编》附上90)一致。这个字象众手共举沉重的橐囊,应为‘与’(举)字的古体。《古玺文字征》‘’字所从的‘与’作,也就是这个字。”[2]

先生的分析是十分正确的。报道者观察出“”字中间部分象橐囊的部分,隶定作“束(?)”,没有注意到两只上举橐囊的手。

国”戟虽然只有六个字,但是意义十分重大。“”是商朝在今湖北省境内的一个封国,对商朝中央政权负有贡纳、防卫的义务,与曾国一起参加过征伐虎方的战争。甲骨文记录了这些史实:

“……贞,令望乘眔()虎方?十一月。”《合集》6667

“……()虎方告于大甲?十一月。”《合集》6667

“……()虎方告于丁?十一月。”《合集》6667

“…… ()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合集》6667

“乙未卜贞,立事于南,右比我,中比,左比?”《合集》5504

“乙未,〔入〕,在壴,.辛巳,且辛,在厥,二。”《甲编》2902

“乙丑卜于。”《合集》20579

“丁丑, 入七。”《合集》20646

先生认为,“‘’字象以手提举橐囊,应即‘’字的省文。”“与(举)和曾是商朝南土的两个封国。湖北枣阳、随县、京山到河南西南角的新野,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卜辞的曾当在这一范围内。与(举)应在汉东举水流域,详见《水经·江水注 》。”[3]李先生认为与(举)应在汉东举水流域,是正确的。《水经注·江水注》记载:“举水出龟头山,西北流,经梁南定州治,又西流,左右合垂山之水,又西南经颜城南,又西南经齐安郡西,又东南历赤亭下,南流注于江。江北烽火洲,即举洲也。北对举口,春秋吴、楚陈于柏举。”关于“举水”诸祖耿先生的《战国策集注汇考》有详细记载:

“京相璠曰:‘汉东地矣。江夏有洰水,或作举,疑即此。’《元和志》:麻城县东南八十里,有龟头山,即春秋柏举也。《名胜志》:今麻城县东六十里,有龟峰山,即举水之源也。又有柏子山,在县三十里,柏举之名,盖合柏山、举水得之……案《公羊传》作伯莒,《谷梁传》作伯举。《淮南子·诠言》则言: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莒。注:柏莒即柏举,古字通用。”[4]

我们认为古“举”国在“举水”流域,即今天湖北省东北部的麻城市境内。麻城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处于汉淮之间。汉淮之间一直是古代各民族错居杂厕的地方。有的小国属于华夏,如姬姓的随、唐;姜姓的历;有的是各种庶姓,如嬴姓的江黄等。“《左传》所记载的淮汉之间的诸侯国,如江、黄、邓、唐、历等,多已在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5]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缺乏,举国的族属不明,这件“举国”戟告诉我们其为子爵。

商周以来,统治者一直重视对汉淮流域的经营。汉淮之间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国一度作为中原以南的屏障。春秋战国时期,王朝衰落,这些小国逐渐为楚国吞灭了。“依清代顾栋高统计,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楚灭国凡四十二,近人略有修正,但说楚在春秋时期共灭四五十国总是符合实际的。楚人的扩张方向,先向北而后向东,周朝分封以防御荆楚的小国渐被蚕食。如清人高士奇所论:‘夫先世带砺之国,棋布星罗。南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者,最大陈、蔡,其次申、息,其次江、黄,其次唐、邓尤偪楚方城之外,为楚门户。自邓亡,而楚之兵申、息受之;申、息亡,而楚之兵江、黄受之;江、黄亡。而楚之兵陈、蔡受之;陈、蔡不支,而楚兵且交于上国矣。’……上面提到的国名只是举例,其间的迁移流徙等历史变化,现存文献也未必能尽得其详。”[6]正如李先生所说,关于汉淮之间小国的流徙,文献未尽其详。举国作为商朝南土的一个封国,在商朝防卫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出土金文、先秦文献均无记载。我们推测举国很有可能在春秋纷战中被楚国或其他邻国吞并了。这次“国”戟与“唐国”戈同出,说明至少在春秋时期“”与“唐”、“曾”一起都活跃在汉淮流域。

郧县地处湖北省的西部,古属麇国,春秋时期为楚所灭。近年来,乔家院墓陆续出土了唐国之器,[7]这次“国”戟与“唐国”戈同出,为我们思考墓主与唐、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1] 湖北省文物考古所、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湖北郧县乔家院春秋殉人墓》,

《考古》,2008年第4期。

[2]  李学勤:《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文物》,1976年第2期;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第

14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6月。

[3]同注②。

[4]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第77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7月。

[5] 李学勤:《曾国之谜》,《光明日报》,1978104日;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第14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6月。

[6]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第10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月。

[7] 郧县博物馆:《湖北郧县肖家河出土春秋唐国铜器》,《江汉考古》,2003年第1期;黄旭初、黄凤春:《湖北郧县新出唐国铜器铭文考释》,《江汉考古》,2003年第1期。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614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620

点击下载附件:

0162举国戟的发现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八刀婵 在 2008/6/20 22:12:02 评价道:第1楼

    举国在鄂东,怎么跑到鄂西北去了?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