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出版(附李學勤先生序、作者後記)
在 2020/10/30 13:17:39 发布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出版(附李學勤先生序、作者後記)

 

由趙平安、李婧、石小力先生編纂的《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於201912月由中西書局出版。全書布脊精裝16開,定價人民幣680元。

書影


 

目 錄

 

/ 李學勤

凡例

引書簡稱表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一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二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三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四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五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六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七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八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九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十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十一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十二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十三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卷十四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合文

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附錄

參考文獻

筆畫檢字表

拼音檢字表

後記

 

李學勤先生序

秦漢印章文字,很早就被作爲一種獨立的字體看待。許慎在《說文解字·序》裏談到“秦書八體”和“王莽六書”,其中秦書八體“五曰摹印”,王莽六書“五曰繆篆”,摹印和繆篆就是指秦漢印章文字。

我曾在《新出簡帛與楚文化》(一九八一年)一文中指出,秦代的寫本《篆書陰陽五行》文字含有大量楚國古文的成分,即楚文字。楚文字是戰國時代古文的一種。實際上,秦漢印章中也保留了一定數量的古文,往往可以和《說文》所收古文或出土資料中的古文互證。如“主爵都尉”的“爵”(《漢印文字徵》卷五第十頁)、“臣續”的“續”(《漢印文字徵》卷十三第二頁)、“劉勛”的“勛”(《漢印文字徵》卷十三第十四頁)、“咢光”的“咢”(《漢印文字徵》附錄第七頁)、“巫馬鑄印”的“鑄”(《漢印文字徵》附錄第十一頁)等,不能一一羅列。秦漢印章中的古文,有些也可能是來源於楚文字的。西安相家巷出土的“永巷”和“永巷丞印”封泥,巷字的寫法顯然就和楚文字屬於一脉。

由於這些獨特的內涵和特殊的重要性,秦漢印章文字的編纂一直受到重視,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羅福頤先生的《漢印文字徵》及其《補遺》。現在趙平安教授和他的學生李婧、石小力合作完成的這部《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可以說是羅書以後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顯著的新進展表現在:首先,字形處理用鈐本和照片,避免了摹本的主觀性。其次,資料的範圍大大拓寬了。近年新出的印章封泥,無論官印私印,幾乎悉數收集。第三,文字釋讀的水準進一步提高了。充分吸納學界的成果,對疑難字作了重點考釋。第四,以按語形式溝通字際關係,點明值得注意的現象,頗有新意。有鑒於此,我相信,這部著作一定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趙平安教授一九九〇年代完成《秦西漢印章研究》(二〇一二年出版)時,我即知道他有出版“秦漢印章著述三種”的計劃,現在這本《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正是其中的第二種。據說他的第三種著作《秦西漢官印封泥彙編》已接近完成,在此一並表示祝賀,並和大家一起,期待其早日問世。

 

李學勤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後記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蒙李學勤先生不棄,我有幸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首批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期間的主要課題是“秦漢印章研究”,對秦漢時代印章封泥資料作了比較全面的收集整理。當時立下宏願,要完成“秦漢印章著述三種”。第一種《秦西漢印章研究》,幾經修訂已於二〇一二年出版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是其中的第二種著作。

這部書的編纂,前後曆十餘年。我的兩個學生,李婧和石小力貢獻巨多。特別是李婧,幾乎包攬了前期所有的錄入和編排工作。她執教于國際學校,平時教務繁忙,但仍不改初心,十餘年如一日,這份堅持令人感動和欽佩。石小力是清華大學博士後,之前有參編《新見金文字編》的經驗,他主要參加了後期字頭增補和審校的工作。他的加入,大大加速了這本書的編纂進程。我本人主要負責全書體例制定、疑難字釋讀、按語撰寫和全書定稿工作。

這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李婧、石小力兩位的辛勤奉獻。沒有他們的加盟,可能就不會有這本書。還要感謝吳榮曾,王人聰、宋少華、施謝捷、魏宜輝、石繼承、秦鳳鶴、馬曉穩等先生為我們提供資料,尤其是魏宜輝先生,還將書稿校對一遍,讓我們避免了不少錯誤。我的學生翟春龍核對原文,劉曉晗編制索引,也要感謝他們的辛苦付出。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李學勤先生為本書賜序,感謝張頷先生、李剛田先生題寫書名,感謝秦志華社長、田穎和徐衍兩位編輯在出版上的支持。

衷心希望讀者朋友們對這本書多提寶貴意見。

 

赵平安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感謝中西書局徐衍先生惠賜書訊!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