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單育辰著《甲骨文所見動物研究》出版(附前言)
在 2020/10/31 18:35:37 发布

單育辰著《甲骨文所見動物研究》出版(附前言)

 

單育辰著《甲骨文所見動物研究》於2020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平裝,定價98元。

 

書    影


 

内容簡介


本書系統探討了甲骨文中47種動物字形,以及以動物形體作偏旁的300餘種字形,分爲獸類、爬行類、鳥類、魚類、貝類、昆蟲等六類這些甲骨文字形進行全面整理。

本書釋讀出了一批甲骨文字,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同時也爲動物學家提供了晚商時代中國動物種類、動物生存環境的原始記録,爲人類學家提供了有關動物馴養與狩獵活動的早期材料,豐富了相關學科的知識儲備。

 

作者簡介


單育辰,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另有專著三部,其中《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獲吉林省第十一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第十七届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等。

 

目    録


獸類

一、説“虎”

二、説“豹”

三、説“狐”

四、説“狼”

五、説“熊”

六、説“兔”

七、説“犬”

八、説“豕”

九、説“馬”

十、説“牛”

十一、説“羊”

十二、説“鹿”

十三、説“麋”

十四、説“麇”

十五、説“廌”

十六、説“兕”

十七、説“象”

十八、説“猱”

十九、説“萈”

二十、説“?”

二十一、説“犰”

爬行類

一、説“蛇”

二、説“龍”

三、説“龜”

四、説“鼉”

鳥類

一、説“隹”“鳥”

二、説“鳳”

魚類

一、説“魚”

貝類

一、説“貝”

昆蟲類

一、説甲骨文中的昆蟲

其他

一、説甲骨文中的其他動物

二、古代典籍中“麟”之原形考

三、古代兩種動物名考實

附録  各篇發表情况一覽甲骨文所見動物研究

 

前   言


1899年王懿榮發現甲骨文至今,甲骨文的研究已有120年的歷史,經過幾輩學者的艱辛努力,甲骨文研究已經取得驚人進展。不過,就甲骨文考釋這方面來説,現在雖然有一些重要的突破,但總體來看,比起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于(省吾)的時代,其進步并不太大。據統計,今天仍有60%左右的甲骨文字不能被釋出。甲骨文的識字是基礎,衹有字認明白了,其他相關的研究才能推進。胡適説過:“發明一個字的古義,與發現一顆恒星,都是一大功績。”(《胡適文存·論國故學——答毛子水》)這句話常被學界引申爲:識出一個甲骨文字,與發現一顆恒星同等重要。能釋出甲骨文字一直是學者研究工作的終極目標。不过,由於甲版骨版多有殘損、甲骨文句一般很短、甲骨辭例通常單調且重複等條件所限,能考釋出一個甲骨文字是比較困難的,即使考釋出來,其結論也很難得到百分之百的證實。即以以往的經驗來説,一些學界公認的文字釋讀不見得正確,一些備受冷落的意見却可能是對的,對甲骨文字考釋成果的檢驗其實并無硬性的標準,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甲骨文字考釋工作的開展。

在這些不得其解的甲骨文字中,表現動物形體的文字成了重災區;甲骨文中還有很多字是利用動物形體作爲偏旁而造的,這樣,甲骨文中與動物相關的就達300餘字,其中不乏常見之字。遺憾的是,甲骨文動物字形在甲骨文研究的百餘年歷程中,尚没有學者做過全盤整理,一大批甲骨文動物名仍然没有得到確認。比如甲骨文中的動物“兔”,異體紛呈,(《合》137)、(《合》4616)、(《合》4619)、(《合》154)、(《合》10394)、(《合》233)、(《合》37372)等形,學者常常把這些形體考釋爲其他動物;又如對“麇”、“”等甲骨文字的考釋,學者之間也有重大分歧。還有一種情况,就是甲骨文中的動物名雖能與現代漢字中的動物名對應,但其所指動物的種類其實並不一樣。比如“兕”字,現在一般認爲是犀牛,但也有些學者認爲在甲骨文中其實是指已經滅絶的聖水牛。這些問題都亟待整理與討論。

小書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討甲骨文中的動物形體,在現有各家考釋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比較全面的整理與總結。小書共討論了47種甲骨文中所見的動物:獸類24種,其中野生20種:虎、豹、狐、狼、熊、豕(部分畜養)、兔、鹿(梅花鹿)、麋(麋鹿)、麇(獐)、(麂)、廌(羚)、兕(聖水牛)、象、猱(猴)、萈(羱羊)、?(疑爲豪豬)、(疑爲穿山甲)、鼠、蝠(蝙蝠);畜養5種:犬、豕(部分野生)、馬、牛、羊;爬行類4種:龜、鼉(揚子鱷)、蛇、龍(疑爲蟒);兩栖類1種:鼃;鳥類11種:鳶(鷹)、(疑爲鶡)、雉(野雞)、雈(貓頭鷹)、雀(麻雀)、鳧(野鴨)、鴻(天鵝)、巂(子規)、隺(鶴)、雞、鴷(啄木鳥);魚類1種:鮪(鱘魚);昆蟲類5種:(疑爲蠐螬)、蠆(蝎)、螽(蝗蟲)、鼄(鼅鼄)、蜈蚣;還有貝類。這裏有不少字形在卜辭裏不用作動物,而是用爲人名、地名或假借爲動詞等。小書也探討了以動物形體作偏旁的甲骨文字,共計303字。少量甲骨文所見動物字形過於殘損,或所在卜辭文句缺失太多,無法討論,這裏就省略了。還有不少小的動物種類比如蠅、蚊、蟋蟀、蚯蚓等卜辭未見,有可能是我們没有識别出來;更有可能的是,對於卜問重大事項的卜辭,這些小的動物没有出現的必要。

另外,由於古代文獻中動物名稱有大量異名,其所稱與現在也常不一致,小書對甲骨文與現今的動物異稱也進行了梳理,最後所附兩章則是專門對古文獻中的動物異稱進行的清理。比如我們對“龍”、“鳳”、“麟”、“廌”的動物原形進行了探索;“狸”所指的動物有“豹貓”和“貉”兩説,我們也做了判定。

小書除了對一些舊時已釋出但有歧議甚至被遺忘的考釋意見進行了確認外,也新釋出一批甲骨文字。我們的考釋標準有二:一、考釋文字過程求簡潔不求曲折複雜;二、考釋文字結論求平易不求新奇僻怪。因爲水平有限,我們并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些標準,但儘量朝這個方嚮努力。此外,小書還運用了動物學與古動物學的一些知識。如甲骨文的“鹿”作“”形,在現代動物學中,鹿科涵蓋範圍較廣,如馬鹿、馴鹿、麋鹿等都可視爲鹿類,但經過與殷墟動物遺存對比,甲骨文中的“鹿”應指現代動物分類學上的梅花鹿。假如甲骨文中的動物名稱没有經過與殷墟時代化石遺存進行比定,没有在動物行爲學上進行考察,單憑字形是難以準確鎖定它們相當於哪種動物的。

從大的方面説,本書釋讀出一批甲骨文字,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也爲動物學家提供了晚商時代中國動物種類、動物生存環境的原始記録,爲人類學家提供了有關動物馴養與狩獵活動的早期材料,豐富了相關學科的知識儲備。

從小的方面説,小書的作用不過就是提醒我們,現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擁擠着城市與鄉村的略顯貧瘠的土地上,往昔遍佈着森林、草原與沼澤,衆多生靈曾在那裏遊蕩。

小書自2009年即開始寫作,到今天交付出版已經整整十年,因每篇文章寫成時間不一,可能會有體例不太統一的情况;小書涉及的甲骨文及其他材料異常繁雜,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訛,還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書中的一些章節曾在《古文字研究》、《甲骨文與殷商史》、《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獻》、《饒宗頤國學院院刊》、《出土文獻研究》、《中國文字》、《華夏文化論壇》等刊物先行發表過,收入本書時做過不少增補,但没有結論上的修正;還曾以類似題目在中國臺灣暨南國際大學、政治大學、彰化大學、中興大學、東華大學做過演講。在寫作期間,小書得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甲骨文動物字形整理與研究”(項目號15YJC770008、結題證書號2018JXZ0868)的資助,後續工作得到國家語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科研項目“遼寧省博物館藏甲骨文整理與研究(圖集)”(項目號YWZJ021)的資助,又承蒙吴振武老師爲小書題簽,深表感謝!

 

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賜書訊!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