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錫圭教授爲“全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作講座
7月18日上午,我中心裘錫圭教授爲2008年全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的學員作了名爲“談談殷墟甲骨卜辭中的‘于’——兼評《古漢語中動名之間‘于/於’的功能再認識》”的講座。
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裘錫圭教授主要談了四個問題:
一、殷墟卜辭中究竟有沒有作動詞的“于”;
二、在“于”由動詞演變爲介詞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位移動詞+‘于’+處所詞”式結構,其見於殷墟卜辭者究竟應該如何分析;
三、殷墟卜辭所見的介詞“于”的虛化程度;
四、殷墟卜辭中介詞“于”可用可不用的現象的解釋。
裘錫圭教授的結論是:
一、“于”的動詞義,一般認爲是“到……去”。學者們過去舉出的用“于”爲動詞的卜辭,有些屬於誤釋、誤解或可疑之列,有些則應該是可信的。“壬寅卜:王于商”一辭屬於殷墟早期卜辭中所用語言文字較不規範的類別。此外幾個較可靠的例子,都是“命/呼+人名+于+處所詞”格式的卜辭,“于”充當連動結構中的一般稱爲兼語式結構的第二個動詞,有關卜辭的時代也是比較早的。看來在殷墟早期的古漢語中,用“于”爲動詞已接近尾聲;
二、殷墟卜辭“位移動詞+‘于’+處所詞”式結構中的“于”,很多人視爲介詞。但也有學者認爲當位移動詞的趨向與“于”一致時(如趨向動詞爲“往”時),“于”是動詞;位移動詞的趨向與“于”不一致時(如趨向動詞是“來”時,“于”是介詞。也有學者認爲可以用語法化中“層次重疊”的說法來解釋,前一種“于”既可看成動詞也可看成介詞。根據“往于隹比乘”也可以說成“往比乘于隹”一類現象,前一種“于”也以看作介詞爲妥;
三、殷墟卜辭中的介詞“于”,有些仍有“到……去 ”的意義,有些虛化爲“到”的意思,有些進一步虛化爲“在”的意思、近於“向”的意思或近於“對於”的意思。總的來看,其虛化程度明顯不如周代漢語高;
四、在殷墟卜辭中,同樣的動詞和名詞,往往既可以直接結合,也可以在中間加“于”,用“于”不用“于”相當任意。“于”的格式應該是後出現的,上述現象可以解釋爲新舊格式並存。
接下來,裘錫圭教授點評了《古漢語中動名之間“于 /於”的功能再認識》一文,認爲從殷墟卜辭“于”字的情況來看,此文的論點似乎難以成立。
最後,裘錫圭教授還對目前一些研究古漢語的學者不愿意認真對待甲骨、金文等地下出土的語料的現象提出批評,強調這種偏向亟待糾正。
全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及復旦師生二百多人聽取了講座。
講座現場
講座現場
現場聽衆
學員提問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