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海昏侯墓竹簡《易占》淺識
在 2021/2/15 10:23:31 发布

海昏侯墓竹简《易占》浅识

 

(首发)

王宁

枣庄广播电视台

 

据《海昏竹书〈易占〉初释》(下简称《初释》)一文介绍,[1]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种《易占》类古书,它与《周易》的关系密切,可其筮法又和《周易》不同,甚至不同于目前发现的任何一种筮卦方法,非常奇特。整理者介绍:

“这篇简文,性质应与双古堆汉简题为《周易》者最为接近。后者亦拿《周易》当历日类的占卜书用。汉易流行象数易和卦气说。古人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十六禽、七十二候,反映出易学向日者之术靠拢的大趋势。”(255页)

但是海昏侯竹简《易占》的情况和阜阳双古堆汉简的《周易》明显不一样,双古堆《周易》不仅记录了六十四卦,也记录了《周易》的卦爻辞,只是把一些占卜记录缀在卦爻辞后;[2]而海昏侯《易占》只有六十四卦,无《周易》卦爻辞,其占卜记录的格式和内容与双古堆《周易》也判然不同,二者虽都为《周易》派生出来的筮法书,但是其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易占》记录了《周易》的六十四卦(实际出现了六十五个卦,相当于“归妹”的卦出现了两次,见下),卦序和上、下经的分篇与传世本《周易》全同,没有《周易》的卦爻辞,卦名有些也与传本《周易》不同,比如“乾”作“建”、“坤”作“巛”,“震”作“晨”、“坎”作“臽”、“艮”作“根”、“否”作“负”、“谦”作“溓”、“豫”作“伃”、“中孚”作“中俘”等等,大部分是音同或音近的通假字,和其它出土的易学类文献的情况相同,无足怪者。

比较奇特的是兑下震上的卦出现了两次,还都说是“下经廿四”,即此二卦都是《周易》下经的第二十四个卦“归妹”。但是一个卦名写作“未酉”,是两个地支;一个卦名恰好残缺了,不知道是怎么写的。简文对“未酉”的解释是:

“未酉,行未□也。”

整理者的解释是:

“案:此卦相当归妹,但卦名不同,别为一义。未酉,读未遒,遒有终、尽之义,行未□也,第三字可能是到。”(264页。)

《周易》中无“未酉”之卦名,此必是抄手的误记。很可能是他把“归妹”读成“归未”理解为“未归”,又写作“未酉”,《广雅·释诂三》:“酉、归,就也”,“酉”、“归”都训“就”是其证,又随文敷解曰“未酉,行未囗也”,那个缺了的字可能是“归”、“就”或与之意思相类同的字。

从通篇的情况看,其它63卦的卦名都没出现问题,卦也没有重复,只有归妹变成了奇怪的“未酉”,而恰恰只有这个归妹有两卦,这足以说明是抄手发现“未酉”的卦名有误而采取了补救措施,他写完此条后发现卦名弄错了,也解释错了,就又写了一条“归妹”的内容,并重新给出解释,可惜这个解释也残缺了,只剩下“一家”二字,但可证明和前者的解释不同,结果六十四卦就成了六十五个卦。

六十四卦每卦只解释卦名的含义,其解释很多与传世《易传》相同或相合,也有部分不同的。然后说“彖某方某数饺某方某数”,之后是干支、卦序,最后是断四时或月份吉凶如何,并配以动物(有的卦没有),其格式依照整理者的释文断句略举四例如下:

?屯(纯)建(乾)。建(乾)者,建(健)也。彖:北方一饺北方一,辛壬癸丑,上经一,中(仲)冬觓(虬)龙吉,夏凶。

? [屯(纯)巛(坤)。巛(坤)者,巛(顺)也。彖:西方三]饺西方三,丁庚乙癸丑未,上经二,季冬牛吉,六月凶。

?晨(震)下臽上(坎)上,屯。屯者,旾旾(蠢蠢)也。彖:东方二饺东方十一。己未,上经三,豕东北卦??(权)吉,六月凶。

?[臽(坎)]下根(艮)上,蒙。蒙者,胜也。彖:东方三饺北方十二,戊辰,上经四,豺孟春卦吉,七月、八月凶。

这种格式,与双古堆《周易》判然不同,二者很难进行类比。这里面比较独特的是“彖”和“饺”,整理者认为“‘饺’可读交,表示相配。”(254页)按这个“饺”疑是“爻”的通假字,在易传里“彖”、“爻”多并言,如《系辞上》:“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系辞下》:“彖也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所以这里是先言“彖”后言“饺(爻)”。当然这里面说的“彖”和“爻”的概念,和传本《易经》里的概念可能有差异(下面为了和传世的“爻”相区别,《易占》里的仍称“饺”)。如此,则“彖”以后的断句也许该是“彖某方几,饺(爻)某方几”,比如乾卦的那条就该断读作“彖北方一,饺(爻)北方一”,其它倣此。只是在六十四卦中只有蹇、损二卦里没有“彖”字,实非其例,不知是原简脱漏还是整理之释文有误。

其筮法应该是起卦得出卦象之后,还要得出“彖”和“饺”,再配合干支、三十六禽等相关内容,来决断四季时令的吉凶,显然它更接近一种选择术,确近似于《日书》的作用。

将各卦的彖、饺统计一下,按照数序排列,约略如下(为了便于认识,卦名均用传本卦名):

【彖】

东方:[1]、屯2、蒙3、讼5、随6、蛊7、震8、夬9、姤10、萃11、归妹12、丰13、师14

南方:巽1、比2、小畜3、需4、履4、节5、临6、噬嗑7、贲8、恒10[11]、涣12、升13、剥14、泰15、既济16

西方:[未济1]、未酉(归妹)2、坤3、困3、晋4、大壮5、无妄6、复7、谦8、同人9、离9、兑10、否11、大畜12、明夷13[14]、大有15、革16、旅17、渐18、中孚19

北方:乾1、豫2、颐3、大过4、家人5[6]、蹇7、解8、坎9、鼎10、小过12、观13、益14、损15

【饺】

东方:艮1、遯2、姤3、小过3、蹇4、随5、噬嗑6、益7、复8、震9、无妄10、屯11、颐12、大过13、鼎14

南方:巽2、恒4、咸5、蛊6、革7、明夷9、家人9、萃10、离10、升10、丰10、同人11[未济12]、既济13、贲14、晋16

西方:观2、坤3、否3、豫5、比6、剥7、兑7、睽8、中孚9、临10、履12、节13、损14、夬15、大有16、归妹16、小畜18、泰19

北方:乾1、大壮2、困2、需3、大畜4、未酉(归妹)6、涣7、师8、坎9、讼10、解11、蒙12、旅14、渐15、谦16、小畜18

其中加“[]”者是因为简文残缺而推拟者,情况说明如下:

咸的彖是“囗方十四”,残缺了方位。西方彖缺14,疑咸之彖当为“西方十四”,故据补入。

遯的彖是“囗方十一”, 残缺了方位。南方彖缺11,疑遯之彖当为“南方十一”,故据补入。

睽的彖是“囗方六”, 残缺了方位。在北方中缺6,故睽彖可能是“北方六”,故据补入北方6

艮之彖是“东方囗”,残缺了数字。但根据简文其数字是个单数,东方彖里单数只缺1,所以艮的彖是“东方一”的可能性比较大,故补为东方一。

未济是:“彖西方囗,饺南方囗囗”,方位数字均缺。根据缺数,疑当为“彖西方一,饺南方十二”,暂据补入。

井的彖、饺均缺,无法推拟。

此推拟只是根据方位序数而然,未必准确(因为有数字重复的情况),暂拟如此,仅供参考。

每卦的彖、饺都各用一个方位,本来《周易》中八卦代表八个方位,但此中只用四正,不用四隅,可见其与八卦方位关系不密切,可能主要是为了与四时相配,此事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方的数字最小是1,最大是1920(包括)以上的数字没有出现。可知道的是,其筮法是彖、饺在四方中至少各有19个数,形成一个方形的式盘。《易占》中19个数不是各方全有,比如彖的东方最高只到14而止,并没到19;饺的南方没有1,最高也只到16,等等。

现在看到的《易占》里面有重复,既有数字重复,也有卦名重复,数字重复的,彖中重复的少,南方需、履都是4,西方同人、离都是9,等于只有两个重复的。饺中重复的多,南方明夷、家人都是9;离、萃、升、丰都是10;西方大有、归妹都是16;北方大壮、困都是2,等于有六个重复的。

卦名重复的只有归妹,其中一个卦名叫“未酉”,一个卦名残缺,应该是“归妹”,说已见上。“未酉”卦是彖西方二、饺北方六,“归妹”卦是彖东方十二、饺西方十六,二者的彖、饺和其它内容均不同。这情况让人不好理解,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里面各卦的彖和饺并非是固定的,而是筮卦时随机所得,即具体筮卦时,所得卦的彖、饺可能是任何一个方位中的任何一个数,不同时间的筮卦,即便是得了同一个卦,其彖、饺也会不一样,故我们看到的这些关于彖、饺的方位和数,应是根据实际筮卦情况的记录。那么,本篇《易占》并非是专门创作的通用性筮书,而是抄手选择筮例编纂起来的,因为他要刻意作成一本筮书的模样,所以还给每卦给出了含义的解释,类似《易传》。

很可能此《易占》的编辑者就是该篇的抄手,本来他收集了很多用同一种筮法筮卦的筮例,目的是从中选取出六十四卦的筮例来攒成一篇占书。这些筮例中自然会有很多重复的,从中每卦各选一条,按照传本《周易》的卦序编成六十四卦,其标准是尽量避免彖、饺方位和数的重复,但是这种情况很难两全,那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彖为主,所以彖里方位、数字重复的就少,出现了两个重复大概是实在找不到其他不重复数字的筮例了。正因为他是以彖为主,自然无法照顾到饺,饺的方、数就有较多重复。

那么,两个归妹卦的情况也就好解释了:他先选了一个相当于归妹卦的筮例进行编辑,写完了,发现卦名搞错了,又不想改,于是又重新选择了一条归妹的筮例写上作为补救,因为不是同一条筮例,虽然同为一卦,但彖、饺等内容均不同。他选“未酉”卦的时候经过仔细的推算,彖、饺的方位、数字均与其他卦不重复;而选择归妹的时候,彖的方位、数字不重复,而饺的却和大有卦重复了。

这些筮例中大部分卦中都有一种动物,整理者云:

“简文所见动物,有些见于十二属(后世叫十二生肖),有些见于三十六禽,还有一些两者均未见。”(254页)

刘乐贤先生已经指出:

“三十六禽是十二禽的扩大,即由一支配一禽扩展为一支配三禽。三十六禽的配法见于多种古代文献和文物,其具体说法也各有差异。”[3]

所以如果是三十六禽,那么十二禽必然包含于其中,只是各种文献和资料所记录的三十六禽都有差异,并不固定和相同,可参看程少轩先生编制的《各种文献所见十二禽、三十六禽系统对照表》。[4]从简文看,它应该是在筮卦时和三十六禽配合起来占卜的,它有一套自己的三十六禽系统,又与目前见到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三十六禽系统不太一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暂不展开讨论。不过奇怪的是《易占》中有些卦中并没有禽名,比如臽(坎)、遯、益、根(艮)、渐、兑六卦就没有禽名,非其例,怀疑是抄手写脱或省略。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这种筮法是用什么揲蓍方式求出来的彖、饺的方位和数字,也不知道其在占断过程中的用途,只能说这种筮法在西汉时曾经流行,后来失传了。

从其用方位、数字、干支、季节、三十六禽等的情况看,极怀疑这种筮法和汉代流行的式占类占卜术有关系,就是它有个类似式盘的东西,上面有方位、数字、干支、季节、三十六禽等相关内容,揲蓍求出一卦六爻的数字(汉代流行的博局占是用投箸或掷骰子的方式得出数字,故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出易卦的爻数,未必非得揲蓍[5]),既得出卦象,又要根据各爻的数字在式盘上确定彖、饺的方位、数字,其卦的干支、禽名等大概也是根据式盘推演,并依此来判断吉凶。

这种占卜方式,只需要求出六个爻的数字作为推演的依据,不需要用变卦,所以我们看到的《易占》的各条里只有单个的卦名,并没有变卦的情况。记录卦画大概也只是根据双数、单数记录阴阳爻。这种情况下,两次或数次筮卦,即便是得了同一个卦,因其干支、阴阳各爻的数字不同,其彖、饺的方位、数字、禽等内容也会不相同。所以我们看到的两个归妹卦,卦画相同,可其彖、饺等均不同,因为其都是筮卦时随机所得,相同的几率非常小。

所以说这很可能是一种《周易》筮法和某种式占相结合的简易筮法,是易筮与日书相结合的产物,或者说是一种易筮方式的流变形式,已经与传统的易筮不同,其操作可能并不是很复杂;判断时肯定还要用到《周易》的筮法理论,否则这种结合就无意义。可是其具体是什么规则、怎么操作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为用这种方式不断地占卜,就留下了大量的筮例记录,和殷墟卜辞的情况类同,《易占》就是从这些筮例中选出了六十四卦筮例加上卦名解释编纂起来的。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里面的卦画,它把阴爻也写成两个短横的“- -形,整理者云:

“商代西周用十位数表示阴阳爻,到了战国时期,从十位数字卦发展出一、六或一、八式的阴阳爻。马王堆帛书和双古堆汉简仍然用一、六或一、八式的阴阳爻。这篇简文与西汉早期不同,第一次用横线断连表示阴阳爻,类似传世《易经》。这是比乐浪式盘所见横线断连式易卦更早的发现,非常重要。”(254页。)

据此可知,把阴爻写成两个短横,西汉中期已经出现,它应该是“八”隶书写法的铺平,为书写简便且整齐,故如是作,这只能证明把阴爻写成两短横的做法是汉代人的发明,西汉早期尚不如是,更遑论先秦。

以上是笔者在读此篇《易占》时的一些粗浅心得,臆测居多,均不敢必,不当之处冀方家指正。

 

 



[1] 详细内容见《海昏竹书〈易占〉初释》,朱凤瀚主编:《海昏简牍初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254-266页。下引此文皆随文注明在书的页数,不另出注。

[2] 详细介绍可参看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5-46页。

[3] 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33页。

[4] 程少轩:《放马滩简式占古佚书分篇研究》,中西书局2018年,112-114页。

[5] 关于博局占的讨论,可参看拙文《北大汉简〈六博〉与尹湾汉墓〈博局占〉卜法献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15/12/18.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1年2月10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1年2月15日

点击下载附件: 2197王寧:海昏侯墓竹簡《易占》淺識.docx

下载次数:101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