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館藏漢簡《日書·生子篇》整理
(首發)
陸平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專業碩士研究生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收藏的漢簡《日書》中有《生子篇》殘簡六支[1]。這六支簡都作兩截書寫,中間留空很大。多數簡僅存半截,簡80和82尚存有兩截內容,整理者稱“僅有兩枝保存了簡首的部分文字”,當指此而言,則其餘簡所存皆為原簡下半截內容。
現已正式發表的完整《生子篇》見於睡虎地《日書》甲種、乙種、放馬灘《日書》甲種(乙種尚未發表,根據何雙全先生《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一文的介紹,也包括有甲種的內容)及孔家坡《日書》。前三種秦簡《日書》的《生子》都是根據出生日的干支占測小兒命運,孔簡漢簡《日書》則是羅列十二支日,每支日下分別敘述男女將來的命運。劉樂賢先生將前者定名爲“六十甲子占小兒吉兇法”,後者定名爲“十二支占生子(女)法”,并指出這兩種占法都見於日本醫術《醫心方》中所保留的《產經》[2]。港簡《生子篇》殘簡與孔簡屬同一類型。
港簡整理者已指出港簡82可與孔簡383贰對應,陳炫瑋先生據孔簡將“卯死”補足爲“辛卯死”[3]。對照孔簡的體例,我們推測港簡采用的是簡略的抄錄方式:日支均書於簡首,現已殘去;占測文字分兩欄,上欄占測男嬰,下欄女嬰。現存各簡未言明所占是男或女,或許是另有類似表頭的簡,或者僅在第一支子日的簡中說明男女,其餘簡則作省略。據此我們可以將5支港簡在孔簡中找到其對應的簡文,現列表如下(按照孔簡日支順序):
支日 |
男嬰 |
女嬰 |
簡號 |
|
|
產一日①、三月不死,貧,八十歲甲寅死。 |
港79 |
卯 |
生子三日,六月不死,贫,三妻。八十年以己巳死。 |
女三日、三月不死,貧。卅一年以甲辰死。一曰八十年庚寅死。 |
孔382贰 |
|
卯死。 |
產三日、五月不死,爲人巫②,七十二歲壬午死。 |
港82 |
辰 |
生子七日,三月不死,多病。一十三年以辛卯死。 |
女三日,五月不死,为巫,七十二年以壬午死。女復寡。 |
孔383贰 |
|
|
產一日、八十日不死,毋③子,八十九歲辛亥死。 |
港78 |
[巳] |
[生子]三日,三月不死,富。六十一年以己巳死。 |
女一日、八月不死,毋(無)子,八十七年以辛卯死。 |
孔384贰 |
|
產二日,二旬不死,爲吏,五十歲甲戌死。 |
產七日、四月不死,大富,卅④九歲己巳死。 |
港80 |
申 |
生子七日,三月不死,史(吏)。五十一年以甲戌死。 |
女七日、六月不死,大富。卅九年以己巳死。 |
孔387贰 |
|
|
產五日、九月不死,恐,十歲丁酉死。 |
港83 |
[亥] |
[生]子三日,三月不死,善田。六十七年以庚午死。 |
女五日、九月不死,十年以丁亥死。 |
孔390贰 |
①港簡“人巫”孔簡作“巫”。《論衡·骨相篇》記載黄次公根據相士所言取妻的故事,其中有“次公問之,乃其旁里人巫家子也,即娶以爲妻。”[4]同書《偶會篇》述此事作“黃[次]公取鄰巫之女”[5]《漢書》作“其鄉里巫家女也”。“旁里”即“鄰”,《焦氏易林》有“履:天火卒起,燒我旁里。延及吾家,空盡己財。”(卷四)。可知“人巫”即“巫”,或者“人巫”爲“巫”的一種。《漢書》又有:“(朱)安世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詛上,且上甘泉當馳道埋偶人,祝詛有惡言。”[6]劉頒以為“‘使人巫’多‘人’字”[7],因不知“人巫”爲漢代常語。
②港簡整理者原在“一日”下逗斷,是承襲了孔簡整理者的意見。孔簡整理者首次公布上引簡383贰釋文時,標點爲“辰,生子七日,三月不死,……”[8],認為“七日”是說在月里的第三日生男孩(正式發表的釋文仍采用這種標點方法,并在注三中明確說明“‘生子三日’,意思是说在月里的第三日生男孩”)。但占測依據應該是出生的日支,而不當另據入月幾日。劉樂賢先生根據《產經》的生子占文做了重新標點,“辰生子,七日、三月不死,……”[9],其說可從,故本文港簡釋文在幾日幾月間使用頓號。
③“毋”,整理者原释作“女”,劉國勝先生指出“當釋爲‘毋’,讀‘無’。‘無子’即無子女”[10]。今對照孔簡,其說甚確。
④“廿”圖版作,存原字之半,原字當爲“卅”或“卌”,今據孔簡知其爲“卅”。
僅港81未能找到對應的孔簡,今將之重新釋文標點如下:
產三日、二旬、一月不死,二夫,卅九歲
“旬”上一字,整理者原释“八”,圖版作,似爲“二”。
“卅”,整理者原释“廿”,圖版作,當爲“卅”。
整理者原释““不”,圖版作,今釋作“二夫”,即嫁了兩個丈夫。孔簡有“[寅:生子五日],四月不死,卅五年以丁卯死。女四日,七月十月不死,三夫。六十七年以庚午死。”(三八一贰)
整理者釋文“廿九歲”下有“甲申死”,今查圖版“歲”字起已殘斷,未見“甲申死”,不知何故。
各簡相對位置示意圖:
本文撰寫得到葉芃與程少軒兩位先生慷慨提供資料,在此表示感謝。
注釋:
[1] 陳松長:《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1年,第41-42頁。
[2] 劉樂賢:《簡帛術數文獻探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391-396頁。
[3] 陳炫瑋:《孔家坡漢簡日書研究》,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第225頁。
[4] 黃暉:《論衡校釋》,1990年2月,第116頁。
[5] 《論衡校釋》,第105頁。
[6]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2878頁。
[7] 王先謙:《漢書補注》,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7月,第1281頁。
[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文物局:《隨州市孔家坡墓地M8發掘簡報》,《文物》,2001年第9期,第31頁。
[9] 劉樂賢:《簡帛數術文獻探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395頁。
[10] 劉國勝:《港中大館藏漢簡〈日書〉補釋》,簡帛網2005年11月22日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8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8年8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8年8月6日
|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