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乃居郑父之邱”新解
(首发)
杨坤
最近的闲暇时间,笔者阅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所收美国学者的一些专著。感觉上就像破敝残缺的古书画,一经修裱,气象非凡。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案头所能查检的文献,对《竹书纪年》“乃居郑父之邱”略作阐发,以贻笑大方。
在古本、今本《竹书纪年》中,都有晋文侯同王子多父出伐,“乃居郑父之邱,是曰桓公”的记载。此事,古本系于晋文侯二年,今本系于幽王二年。前后相差一年,可以忽略不计。所伐之地,古本作鄶,今本作鄫。鄶、鄫二字形近,必有一字乃抄、刊致误。李峰先生在其《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第399页),指出伐鄶与《郑语》、《郑世家》的记载有明显矛盾。臣瓒其实也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故其弥缝旧说,另作演绎。臣瓒的阐释,在现有历史文献框架下,是无法成立的。
按《竹书纪年》,姬郑因“郑父之邱”而得名。“是曰桓公”的行文,参考古本《竹书》“(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的文例,则王子多父得郑公的称谓,应在幽王元年、二年间。且武公所都之郑,史称新郑,犹周初以成周为新邑,则郑父之邱决非新郑。再以荀叔即原氏黯例之,则王子多父其前尚不封于郑也。
《郑世家》云:“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出封于郑”,此亦见于《楚世家》,却与《竹书》大异。按今本《竹书》,宣王二十二年,“王赐王子多父命居洛”。再结合《世本》“桓公居棫林,徙拾 ”的记载,笔者以为王子多父在奠封于郑父之邱以前,曾数度徙封。诸侯徙封,在有关西周的文献和金文中,是能找到一些同类证据的。而且,居有都采之意,详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故《史记》将初封桓公于郑,系于宣王二十二年,是有些含糊其辞了。
戊子中秋望前四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8年9月10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8年9月16日
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案头所能查检的文献,对《竹书纪年》“乃居郑父之邱”略作阐发,以贻笑大方。
------------------------------
“贻笑大方”用在这里是否有所不当?建议修改。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