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攻研雜志(四)
在 2008/10/23 16:47:37 发布

攻研雜志(四)

——讀“首陽吉金”札記之一

(首發)

 

雪橋

 

新近出版的《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中國古代青銅器》1著錄有應侯視工鼎,內容可以和《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十期著錄的應侯視工鼎對讀2,該銘文用詞也可以和師3比較,具有重要的價值。茲先把全銘隸定如下:

唯正月初吉丁亥,王若曰:(應)侯視工,淮南夷(薄)氒(厥)眾(魯),敢加興乍(作)戎,廣伐南國。王命(應)侯政(征)伐淮南夷。休,克伐南夷,我孚(俘)戈。余弗敢且(沮),余用乍(作)朕王姑單姬(尊)簋。姑氏用賜(眉)壽永命(令),子==永寶用享。

 

一:校補舊視工鼎銘文

因為新視工鼎和舊視工鼎的銘文基本相同,所以兩銘可以互校。舊視工鼎“伐南國”前一字字口不清,李朝遠先生在《應侯見工鼎》一文中,根據殘筆和相關文例釋該字為“廣”,新視工鼎作“”,證明了李先生所釋非常正確。

“翦伐”前三字、“多俘”前一字和後一字李先生缺釋。黃天樹先生在《柞伯鼎銘文補釋》中引用舊視工鼎時,把“多俘”前一字補為“我”,“多俘”後面一字補爲“戎”。新視工鼎“孚(俘)”上一字作“”,依稀可見此字左邊第二斜橫劃應該是和戈柲相連的。和善鼎(《集成》2820)“”寫法近似,我們把新視工鼎“”字釋為“我”。舊視工鼎與新視工鼎“我孚(俘)戈”相對應的一句作“多孚(俘)”,“”右邊戈形下部微曲折向左,戈形有些近似攴形。根據字形及新視工鼎,黃天樹先生釋“我”可從10。“”字,黃先生釋為戎。此字筆劃微殘,所占空間特小,有可能是後加的。按我們的看法,該字當釋戈。新視工鼎前面已經有“戎”字,與“”相對應的“戈”不大會是其訛字。此外,金文中雖見“俘戎某”的說法,如簋(《集成》4322)“俘戎兵”、但幾乎不見“俘戎”的說法。而“俘戈”的說法見於鼎(《集成》2731)。以上我們根據字形和文例以及新視工鼎,證明舊視工鼎“多俘”後面一字當釋為“戈”。

舊視工鼎第三行第四字作“”,把它和“”比較,我們認為“”字只是左側省略或殘泐了兩筆,也應當釋“我”。舊視工鼎“翦”上一字還殘存“”,把它和新視工鼎相比較,“”應該是“克”字之殘。舊視工鼎“(克)”上一字根據新視工鼎可以補為[]

 

二:詞語疏證

“淮南夷”

金文多見“南淮夷”的說法,新視工鼎稱“淮南夷”,尚屬首見,在舊視工鼎稱“南夷”。

 

 

新視工鼎“”字,應即師簋“”(《集成》4313.2-8)、“”(《集成》4313.1-8)。金文中戊、戌二字因形近或相訛。如弭伯師藉簋(《集成》4257)“戊寅”作“戌寅”。“”和“”的區別在於前者“”和戊共用一筆而已。“”又在“”的基礎之上又加“”。把新視工鼎、師簋和彔卣(《集成》5419-5420)的開頭部分相比較,可知“”和“”意義相近,應該是個虛詞。至於“”具體讀為何字,還有待深入研究。

 

氒眾

舊視工鼎“用南夷敢乍(作)非良”,新視工鼎作“我淮南夷(薄)氒(厥)眾(魯),敢加興乍(作)戎”,“良”與“魯”不僅聲音相近,意義也相因,都有“善”的意思。讀為薄,《楚辭·九章·哀郢》“忽翱翔之焉薄”,王逸章句:“薄,止也。”“薄厥眾魯”即“止厥眾善”之意。與舊視工鼎“乍(作)非良”意義也相因。師簋“博氒(厥)眾叚”,博亦當讀為薄。魯、嘏音義兼近,金文中既見屯(純)魯、也見屯(純)叚(嘏)。“博氒(厥)眾叚”之“叚”當讀為“嘏”,所以師簋“博(薄)氒(厥)眾叚(嘏)”即新視工鼎“(薄)氒(厥)眾(魯)”。

 

加興乍戎

“加興”意義和多友鼎(《集成》2835)“方興”相近,“乍(作)戎”指發動軍事戰爭。

 

弗敢且(沮)

簋作“弗叚(遐)組(沮),耳卣(《集成》5384)作“弗敢且(沮)”、牆盤(《集成》10175)作“弗敢(沮)”。“弗敢且(沮)”與旂鼎(《集成》2555)、小臣鼎(《集成》2678)“弗敢喪”意義相近。

(圖1)(圖2)



1首陽齋·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月。

2爲了便於討論,我們把《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十期著錄的應侯視工鼎稱為舊視工鼎,把《首陽吉金》著錄的應侯視工鼎稱為新視工鼎。新視工鼎銘文見文末附圖1,舊視工鼎銘文見文末附圖2

3簋銘文,《殷周金文集成》收錄有三拓。其中4313.1-8奪“折”字。《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簡稱《集成》。

5“魯”从目,乃是受前面“眾”的類化所致。類化的例子金文多見,比如弭伯師藉簋(《集成》4257)“亢”受其前“金”的類化而加金旁,揚簋(《集成》4294)“”从巿,乃是受到其後的“巿”的類化。盨(《集成》4462-4463)“”的“攴”乃是受到其後的“攸(鎥)所从“攴”的類化。

6舊視工鼎也寫作“政”,新視工鼎“”所从“又”旁被置於“正”字左下。

8李朝遠:《侯見工鼎》,《上海博物館集刊》第10期,第105-10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12月。

10同注9

 
本文收稿日期爲2008年10月22日
本文發佈日期爲2008年10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0206攻研雜志(四)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乐游怀风 在 2008/10/23 18:01:36 评价道:第1楼

    幸福的人啊,這樣的展覽我們是無眼福了,呵呵,聽說很多首次見到的長銘

  • 佑仁 在 2009/2/9 22:25:20 评价道:第2楼

    寫的真好!

    挑個手民之誤,銘文第二行的「字,總釋文中未隸定,語詞疏證中說:「至於“”具體讀為何字,還有待深入研究。」,但在釋「氒眾」時,則把「字釋作「我」,恐怕是一時不察打錯了。

    另外,《首陽吉金》編號36「伯[人人戈]父簋」有個「118×137」(文)字,文例為「文祖考」,「文」字原考釋者誤釋作「父」(頁106)。有個「93×146」(夫)字,文例作「執訊十夫」,原考釋者也釋作「父」(頁106),也應一同修正。

  • steven_8945 在 2009/5/7 19:22:37 评价道:第12楼

    本文所討論的首陽齋藏“舊視工鼎”銘文,並非為鼎銘,而是一篇簋銘

    查《首陽吉金》圖錄,著錄第39器為應侯簋,即文中所談“新視工鼎”

    “此器的蓋銘與器銘不配,若蓋銘無誤,應該是在隨葬中擺放錯了”

    應侯簋器銘較短,三行14字。此文討論的長銘是蓋銘

     

  • 八索九丘 在 2009/9/20 16:30:09 评价道:第13楼

    《首阳吉金》著录的是应侯视工簋不是鼎。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