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葛亮:《殷契拾掇》三編目次調整
在 2008/11/15 13:37:38 发布

《殷契拾掇》三編目次調整

(首發)

葛亮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郭若愚先生編著的 《殷契拾掇》(初編、二編、三編合刊本)[1]是新近出版的一本重要的甲骨著錄書。該書的“三編 ”(以下簡稱《掇三》)是首次刊印,內含甲骨900片,其中初次著錄者約180[2]。書中的大部分拓本較舊著錄都更清晰、更完整,具有相當高的利用價值。蔡哲茂、林宏明、周忠兵、蔣玉斌等先生已對其中一些甲骨進行了綴合。蔡先生還著有書評一篇 [3]、《〈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4]一種,都爲讀者利用該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掇三》編次於一九六三年,未及刊行文革便至。浩劫中,郭若愚先生家藏的文物、圖書蕩然無存,唯獨這部《掇三》稿本因爲被放在辦公室而躲過抄家,得以保存至今。然而,由於編次與出版相隔四十餘年,現在看到的《掇三》在編排上存在著較大的混亂,有必要對其目次進行重新調整。郭先生表示,他已記不清正確的排序及《圖版說明》中所記的某些人和事,因此我們的調整是以舊著錄爲線索來進行的。

一、浙江省博物館藏

原編號:19112,調整後:1949437481

《圖版說明》:“浙江省博物館藏品爲吳振平和酈承銓兩先生捐贈。一九五六年春,浙江省博物館贈我拓片一部分,我就實物校對一過,補拓了一些。”

 

(一)《掇三》1922437481(誤歸入“方曾壽藏”)共計49片,除《掇三》 461外皆見於《鐵零》[5],當爲浙江省博物館所藏原吳振平舊藏之物。《鐵零•序》曰:“去夏,吾友金祖同君攜會稽吳振平先生所藏甲骨拓墨九十三片來寄存館中,且囑余爲之考釋。”這49片中的大部分又收入《續存》“浙江博物館藏”或“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藏”。《續存•序》指出:“兩者都是西泠印社吳振平舊藏”。

值得一提的是,《鐵零》出版於一九三九年,郭先生得到拓本是在一九五六年,但《掇三》拓本大比《鐵零》更爲完整可見其拓印時間比《鐵零》早。後者著錄時不少甲骨已經殘斷了如《掇三》441較《鐵零》89《鐵零》93綴合後仍多出左側一塊《掇三》459較《鐵零》78《鐵零》55綴合後仍多出中間側一塊[6]

 

(二)《掇三》2349共計26片(《掇三》3332之反),當爲浙江省博物館所藏原酈承銓舊藏之物。其中20片又見於《續存》“酈衡叔先生舊藏”(酈承銓字衡叔)。其餘6片亦收入《合集》,《來源表》“原骨拓藏”欄皆作“浙博”,正與《圖版説明》的記載相吻合。

二、方曾壽藏

原編號:431581,調整後:50112701704

《圖版說明先生,我於一九五三年在揚州相識。他藏有甲骨一批,我參觀後,他贈我拓本若干,均係‘三手拓’。”

 

《掇三》50112(誤歸入“浙江省博物館藏”)、701704(誤歸入“智龕自藏”)共計67片,其中63片又見於《續存》“方壽先生藏”(其餘4片此前未著錄),當爲方曾壽舊藏之物。

《續存·序》曰:“一九五四年……去楊州參觀文管會展覽……得參觀方壽先生所藏甲骨。原物三百片,爲其先人方地山氏舊藏。”對照《圖版說明》可知《掇三》與《續存》二書中的“方曾(增)壽藏”屬於同一批材料。《掇三》的“方增壽”係“方曾壽”之誤。《圖版説明》記有拓本“均係‘三手拓’”,“曾三手拓”印見於《續存》第390頁(見下圖)。范毓周《甲骨文》記有“ (羅振玉舊藏甲骨)方地山也買到300片左右,後歸其子方壽”[7],跟《續存•序》的記載相合,亦是其證。故本文除引《掇三》原文外皆作“方曾壽”。

 

《掇三》431581誤歸入“方曾壽藏”,實則應當分屬四處,除上文已指出的屬“浙江省博物館藏”的《掇三》437481外,還應分別歸入“金祖同藏”、“上海市文物倉庫藏”及“智龕自藏”,後詳。

三、金祖同藏[8]

原編號:699700,調整後:482517519535537544546582

《圖版説明》:“金祖同藏甲骨兩版。一九五四年供我氈拓,收入本編。据云此兩骨後歸復旦大學收藏。”

 

(一)《掇三》699700不見於復旦大學博物館館藏,我們也沒有發現其與金祖同或復旦大學的聯繫。此二骨亦收入《合集》,《來源表》“原骨拓藏”欄皆作“上博”。《掇三》700又見於《續補》1.34.2,亦在“上海博物館藏甲骨”中。《掇三》所錄甲骨,收入《合集》,《來源表》“原骨拓藏”欄作“上博”者,既有歸入“上海市博物館藏”的《掇三》113,又有歸入“智龕自藏”的《掇三》736756791814839842845846852854857861865,所以無法確定《掇三》699700到底應當歸在何處。

 

(二)《掇三》482517519535537544546581(誤歸入“方曾壽藏”), 582(誤歸入“孫叔仁藏”)共計98片,現藏於復旦大學博物館[9],當爲金祖同舊藏之物。其中已著錄者皆見於《續存》“復旦大學歷史系藏” [10]《續存•序》曰:“復旦大學藏甲骨三百片,一部份爲前暨南大學所藏,暨南大學得自束天民,束氏在南京所購劉鐵雲舊物,已著錄在拙編《甲骨六錄》中。一部份最近購自金祖同。”《六束》中的甲骨確實藏於復旦,但《續存》衹收了其中5片,且書後的《採錄資料索引表》失收,並未歸入“復旦大學歷史系藏”,所以《續存》的“復旦大學歷史系藏”皆爲“購自金祖同”者。胡厚宣先生在《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中提到復旦大學所藏甲骨中有“金祖同藏106片(大骨)”[11]。在館藏實物中,屬於上揭98片的至少有105片(拼合後少數幾片較《掇三》仍有殘缺),與“金祖同藏106片”在數量上也非常接近。

先生所謂的“106片(大骨)”當指106片中含“大骨”1片,這唯一1片“大骨”正是《掇三》582(誤歸入“孫叔仁藏”)。《續補》有“金祖同藏甲骨背面”1片(5.291),經複核原骨,正是《掇三》582的背面,可見此骨亦爲金祖同舊藏之物。胡先生在《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12]中記有“(在上海的)孫叔仁舊藏3(片)”,而《掇二》中已有“孫叔仁藏”3片,加之《掇三》582正好排在整批金祖同舊藏甲骨之後,所以此骨極可能與孫叔仁無關,不妨將其歸入“金祖同藏” 。

四、羅伯昭藏

    原編號:591698,調整後:591698718722728743744755780801807821827833836843844850851856868874

《圖版説明》:“羅伯昭先生是滬上著名古錢收藏家。一九五四年冬,他以南唐保大元寶銅錢一枚,向孫鼎先生易得甲骨一批。”

 

    《掇三》591698共計108片,確係羅伯昭舊藏,其中絕大部分又見於《續存》“孫師匡先生介藏樓舊藏”及“羅伯昭先生沐園舊藏”。“孫師匡”即“孫鼎”。《續存•序》曰:“ (孫師匡先生藏)甲骨實物百餘片,後歸羅伯昭,羅氏於一九五四年捐獻中央文化部。”由羅伯昭“捐獻中央文化部”的甲骨現藏於國家圖書館,編號爲“沐xxx”。《掇三》“智龕自藏”中也摻雜了一些屬於“沐xxx”的甲骨,其中收入《合集》,通過《來源表》可以查到的有《掇三》718722728743744755780801807821827833836843844850851856868874,共計20片,皆應歸入“羅伯昭藏”。

    另外,《掇三》591698中有17片較碎小者見於復旦大學博物館[13],而不在國家圖書館。其中已著錄者皆見於《續存》“孫師匡先生介藏樓舊藏”。蒙郭若愚先生面告,《掇三》“羅伯昭藏”部分的拓本是他在孫師匡處拓印的,後聞甲骨易主,遂一併歸入羅伯昭名下。因此這些甲骨既可能是羅伯昭與孫師匡交換藏品時沒有要的,可能是羅伯昭換進後又淘汰出來而沒有“ 捐獻中央文化部”的。由於無法確證,我們仍將其歸在“羅伯昭藏”中。

五、周伯鼎藏

原編號:583590,調整後:不明。

《圖版説明》:“周伯鼎教授任教於山東大學……收藏甲骨若干片。我氈拓後收入本編。”

 

《掇三》5835908片,其中《掇三》588此前未著錄,其餘7片皆收入《合集》。據《來源表》,《掇三》587國家圖書館藏善齋舊藏之物當歸入“劉體智藏”

《掇三》583586589590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原戩壽堂舊藏之物(“所戩”),當歸入“智龕自藏”。《掇三》中屬於“所戩”者集中在“智龕自藏”中,其中收入《合集》,通過《來源表》可以查到的有《掇三》717726740745749770795802809822825829831834835837838840848849855858862867871,共計28片。此外還有2片摻雜在所謂“方曾壽藏”中,即《掇三》518536。據《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記載,社科院歷史所藏原胡厚宣藏甲骨中“有戩壽堂物”,應該就是《來源表》中的“所戩”。根據郭若愚先生在《掇一·自序》及《胡厚宣的甲骨文研究》[14]中的記載,他曾從胡先生處購入甲骨一批,號稱“一千片”。後來胡先生又以80片換回。以上36片“所戩”甲骨大概就是“一千片”中的一部分。“智龕自藏”中還有 20多片見於胡先生編纂的《南坊》卷三,大概也屬於這“一千片”。《南·序例》曰:“卷三所錄甲骨,乃在寧滬所購,未能收入於《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者”。

至於《掇三》真正的周伯鼎藏什麽地方,大概無據可查

六、上海市文物倉庫藏

原編號:114139,調整後:114139431436

 

    “上海市文物倉庫藏”部分最爲複雜,這裡衹能將此前已著錄者大致分一下類。《掇三》114139中已著錄者計13片,分別是《掇三》 115117118120123125126127128133134138139,可分爲以下四類:

A:《掇三》123125126127128

以上5片見於《續補》“上海虹口朱氏所藏甲骨”。其中《掇三》125126又收入《合集》,《來源表》“原骨拓藏”欄作“華東師大”。 “虹口朱氏”或爲《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提及的“(在上海的)朱鎮生”。

B:《掇三》134139

以上2片收入《合補》,拓本來源爲“慶甲”。據《來源表》附錄二“拓本和現藏簡稱”,“慶甲”即“慶雲堂甲骨拓本(甲)”。慶雲堂乃琉璃廠一古董肆,其甲骨拓本來源複雜,已不可考。

C:《掇三》117120

以上2片收入《合集》與《續補》,《來源表》“原骨拓藏”欄作“貴博 ”,《續補》歸入“貴州博物館藏甲骨”。《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及《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均記有“貴州省博物館 4(片)”,但沒有詳細說明,所以無法確定其與《掇三》哪一部分有關。

D:《掇三》115118133138

以上4片收入《合集》,《來源表》“原骨拓藏”欄皆作“揚博” 。《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亦記有“揚州市博物館 4(片)”。4或與《掇三》“耿鑒庭藏”有關。《掇三•圖版説明》曰:“耿鑒庭先生是揚州名醫。”《續存·序》亦記有:“……去楊州參觀文管會展覽,由耿鑒庭協助,得參觀方曾壽先生所藏甲骨。 ”可見耿鑒庭是揚州人士,其藏品後歸揚州市博物館所有是有可能的。 《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以耿鑒庭爲北京私人藏家,是錯誤的。原歸入“耿鑒庭藏的兩片(《掇三》429430又見於《續存》和《合集》,但《續存· 採錄資料索引表》失收,《來源表》“原骨拓藏”欄空缺,其來源無從查考。

 

《掇三》431436(誤歸入“方曾壽藏”) 6片,其中已著錄者爲《掇三》432435436,都跟“上海市文物倉庫藏” 甲骨有關:

《掇三》432:收入《合集》與《續補》,《來源表》“原骨拓藏”欄作 “貴博”,《續補》歸入“貴州博物館藏甲骨”——當屬C類;

《掇三》435:收入《合補》,拓本來源爲“慶甲”——當屬B類;

《掇三》436:《〈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已指出“本片與 128原爲一片之折”,《掇三》436即《續補》6.431(“上海虹口朱氏所藏甲骨”)的左半——當屬A類。

七、其他

(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原編號:《掇三》4,即宰丰骨。

《圖版說明》:“現在故宮博物院” 。

 

《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提到中國歷史博物館(現稱中國國家博物館)“借來陳列”的甲骨中有“故宮 1片(宰丰骨)”。近出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15]第一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16]都將其收入,可見此骨現已改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二)山東省圖書館藏

原編號:《掇三》5

《圖版說明》:“一九五五年春,我在山東博物館參加省級博物館的籌建工作時,收得拓片。”

 

同爲一九五五年出版的《續存》將該片歸入“旅順博物館藏”,《合集》、《續補》亦同,可見實物當在旅順博物館。

小結

《掇三》編排上的問題比較複雜, 既有整頁錯排,也有單片誤收 ,既有稿本編成後造成的,也有稿本編成前就存在的。由於文獻不足徵,我們在整理過程中留下的闕疑之處仍然很多,不過對使用《掇三》一書影響不大。下面我們把全書目次重新列一個表格,作爲本文的小結。

 

來源

原片號

現片號

浙江省博物館藏

19112

1949437481

上海市文物倉庫藏

114139

114139431436

劉體智藏

184428

184428587

方曾壽藏

431581

50112701704

孫叔仁藏

582

不明

周伯鼎藏

583590

不明

羅伯昭藏

591698

591698718722728743744755780801807821827833836843844850851856868874

金祖同藏

699700

482517519535537544546582

智龕自藏

701900

518536583587590705717719721723727729742745754756779781800802806808820821826828832834835837842845849852855857867869873875900

附錄:

(一)《〈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補遺

《〈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已列出了《掇三》900片甲骨中644片的著錄情況,我們在翻閱《掇三》的過程中,又陸續發現此前已著錄者70[17],臚列如下,以供參考(簡稱以原表爲準,《存》、《存補》分別對應本文的《續存》、《續補》):

 

 

掇三號

舊著錄

合集號

備註

1

118

 

23190

 

2

489

 

3574

 

3

495

 

11988

 

4

495

 

11988

 

496

 

11925

 

5

498

6-4

11764

 

6

499

 

12535

 

499

 

12535

 

7

500

112-3

13131

 

8

512

 

1308

 

9

513

 

1712

 

513

 

1712

 

10

516

 

15262

合集缺反。

11

523

 

7613

 

12

534

 

19467

 

13

550

109.2

18951

 

14

552

 

19487

 

15

553

 

16010

 

16

554

存上1007

 

 

17

561

 

5396

 

561

 

5396

 

18

568

存上1537

25190

 

19

569

存上1505

23174

 

20

602

存上16

 

 

21

611

存上1424

 

 

611

存上982

 

 

22

618

780

14352

 

23

619

 

23763

 

24

620

存上802

 

 

25

623

存上1495

22925

 

26

686

存上2007

 

 

27

702

存上1403

 

 

28

715

 

11543

 

29

724

 

29721

 

30

730

 

6558

 

31

738

 

1054

 

32

744

 

16103

 

744

 

16103

 

33

755

 

12669

 

34

756

 

13542

 

35

763

南坊3-35

40845

 

36

765

南坊3-79

17441

 

37

772

 

13819

 

38

778

 

16411

 

39

791

 

9334

 

40

798

 

29956

 

41

800

 

14870

 

42

804

 

404

 

43

805

 

24424

 

44

807

 

16663

 

807

 

16663

 

45

813

 

28911+31950

合集斷爲兩片,未見有人綴合。

46

814

 

30199

 

47

816

南坊3-1335-51-4

22941

 

48

817

南坊3-134

22993

 

49

823

 

27212

 

50

836

 

30422

 

51

870

南坊3-89

39661

 

52

873

 

38252

 

53

874

 

36200

 

54

876

 

35994

 

55

878

 

35565

 

56

880

 

35631

 

57

881

 

23305

 

58

882

 

35623

 

59

883

 

35697

 

60

884

 

36840

 

61

885

 

36942

 

62

887

 

37760

 

63

888

 

37773

 

64

889

 

37772

 

65

890

 

36412

 

66

891

 

37544

 

67

894

 

36691

 

68

895

 

36755

 

69

896

 

36602

 

70

898

 

8359

 

 

(二)引書簡稱表

《鐵餘》

羅振玉:《鐵雲藏龜之餘》,《孴古叢編》影印本,19151月。又1927年重印本。又1931年蟫隱廬石印本,附於《鐵雲藏龜》書後。

《後》

羅振玉:《殷虛書契後編》,影印本,19163月。又《藝術叢編》第一集本。又重印本。又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印本,1970年。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重印本,1999年。

《鐵零》

李旦丘:《鐵雲藏龜零拾》,上海:中法文化出版委員會,19395月。

《六束》

胡厚宣:《甲骨六錄》“束天明氏所藏甲骨文字” ,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石印本,19457月。又收入《甲骨學商史論叢三集》。又臺灣:大通書局重印本,19739月。

《南坊》

胡厚宣:《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之“南北坊間所見甲骨錄”,北京:來薰閣書店,195111月。

《掇二》

郭若愚:《殷契拾掇》二編,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33月。又與初編、三編合爲一冊《殷契拾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月。

《續存》

胡厚宣:《甲骨續存》,上海:群聯出版社,195512月。

《合集》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 北京:中華書局,197810-198210月。

《續補》

胡厚宣:《甲骨續存補編》,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6月。

《來源表》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資料來源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8月。

 

 



[1] 郭若愚:《殷契拾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8月。

[2] 參看本文附錄一:《〈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補遺。

[3] 蔡哲茂:《讀郭若愚〈殷契拾掇〉三編》,[臺灣]《新史學》1732006。又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lwjsh/464.html。《掇三》的綴合情況可參看該文第九部分及此後的《〈殷契拾掇〉三編新綴第二則林宏明補綴》一文,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xkzht/673.html

[4] 蔡哲茂:《〈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xkzht/360.html

[5] 《掇三》461見於《鐵餘》、《續》而不見於《鐵零》,但仍當歸在此處。《鐵餘》、《續》同《鐵零》存在部分重合,是著錄先後的關係,如《掇三》459(正)即先收入《鐵餘》、《續》,後又收入《鐵零》。

[6] 蔡哲茂先生在《讀郭若愚〈殷契拾掇〉三編》中已指出《掇三》拓本較《鐵零》完整者9片,分別是:《掇三》 19445447454457462464468474。此外還有《掇三》443(《鐵零》80)、《掇三》452(《鐵零》 32)、《掇三》453(《鐵零》94)、《掇三》460(《鐵零》11)、《掇三》469(《鐵零》 18,《續存》下698+428)等。

[7] 范毓周著:《甲骨文》,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年,第35頁。

[8] 以下兩節參看拙作《復旦大學博物館所藏甲骨的流傳與著錄》(待刊稿)。

[9] 館藏實物中尚未發現《掇三》517,但相關著錄均表明其當藏於復旦大學,如:1)《續存》上919(正)、920(反),屬“ 復旦大學歷史系藏”;2)《合集》7164正、反,《來源表》“原骨拓藏”欄作“復旦”;3)《續補》2.47.12.47.2,屬“復旦大學藏甲骨”。所以我們還是將《掇三》 517與“方曾壽藏”中現藏於復旦大學博物館者歸在一處。

[10] 《續存》歸入“復旦大學歷史系藏”者共44片,其中《續存》上633爲誤收,實爲43片。

[11] 胡厚宣:《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第4分。

[12] 胡厚宣:《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史學月刊》1984年第5期。

[13] 《掇三》605620621622628(上半)、630659662663667680683685688691693694

[14] 郭若愚:《胡厚宣的甲骨文研究》,收入氏著《落英繽紛——師友憶念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第421頁。

[15] 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月。

[16]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月。

[17] 其中包括我們在《〈《殷契拾掇》三編與舊著錄對照表〉補正四十一則》中已指出的18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xkzh t/425.html)。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81113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81115

点击下载附件:

0221《殷契拾掇》三編目次調整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草曷 在 2009/10/12 15:11:08 评价道:第4楼

    追記

    據新刊佈的《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上海博物館編,濮茅左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以下簡稱《上博》),本文第三節“金祖同藏”之(一)“《掇三》699700”兩片即《上博》2783827839,乃“受贈潘景鄭”,入藏上海博物館時間為50年代,跟金祖同大概沒有關係。

    原歸入“上海博物館藏”的《掇三》113即《上博》13248,“原藏鄧鳳文”,入藏上海博物館時間為“19541228日”,跟《掇三·圖版説明》“此骨爲鄧秋枚先生所藏,一九六一年入館”略有出入。

    另《掇三》智龕自藏”中有20片見於《上博》之“原藏古玩市場之三”,列表如下,以資對照:

    掇三       720  上博       39459.44       

    掇三       721  上博       39459.46       

    掇三       736  上博       39459.18     21380

    掇三       756  上博       39459.15     13542

    掇三       791  上博       39459.54     9334

    掇三       814  上博       39459.52     30199

    掇三       819  上博       39459.41       

    掇三       820  上博       39459.04       

    掇三       839  上博       39459.33     33778

    掇三       842  上博       39459.72     964

    掇三       845  上博       39459.36     32686

    掇三       846  上博       39459.37     32540

    掇三       847  上博       39459.14       

    掇三       852  上博       39459.07     34565

    掇三       853  上博       39459.35       

    掇三       854  上博       39459.06     34996

    掇三       857  上博       39459.09     20507

    掇三       861  上博       39459.10     32883

    掇三       864  上博       39459.01       

    掇三       865  上博       39459.16     32882

    掇三       866  上博       39459.34       

    20091012

  • 草曷 在 2010/1/29 1:33:49 评价道:第5楼

    追記二

    一、第六節“B:《掇三》134、139下“慶雲堂乃琉璃廠一古董肆,其甲骨拓本來源複雜,已不可考。”當改為“據胡厚宣《五十年甲骨發現的總結》(第48-49頁),1945年抗戰勝利後,胡厚宣在京津採訪甲骨,從慶雲堂一批1000多片甲骨中選購了400片,其中的一部份編入了《京津》一書,《掇三》中的幾片大概屬於沒有編入《京津》者,原物或在考古所。”

    二、第六節“D:《掇三》115、118、133、138”下“《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以耿鑒庭爲北京私人藏家,是錯誤的。”一句當刪去。據維基百科,耿鑒庭1955年後居於北京,《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不誤。

    三、引書簡稱表之《甲骨文合集資料來源表》當作《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

    2010年1月29日

  • yihai 在 2010/1/29 3:05:29 评价道:第6楼

    二、第六節“D:《掇三》115、118、133、138”下“《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以耿鑒庭爲北京私人藏家,是錯誤的。”一句當刪去。據維基百科,耿鑒庭1955年後居於北京,《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不誤。


    這個有意思。“北京私人藏家”、“1955年後居於北京”之耿鑒庭先生,想必應該就是裘先生在《懷念耿先生》一文中所說西苑中醫院的耿鑒庭大夫。可是裘先生此文中一字未及甲骨,難道耿先生在藏品捐出幾十年之後,與當時泰半精力尚在甲骨、且已卓然成家的裘先生往還,竟就會從不及此了?回頭有機會得向裘先生打探打探。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