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凡物流形》“廌”字寫法推測
郭店《老子》甲組與“朘”相當之字應為“廌”字變體
(首發)
郭永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郭店簡《老子》甲組34號簡(釋文用寬式):
未知牝戊(牡)之合怒,精之至也。[1]
整理者將此字釋為“然”,裘錫圭先生已經指出:
此字之義當與帛書本等“朘”字相當,似非“然”字。[2]
劉釗先生亦認爲“此字不識,但應讀為‘朘’無疑”。[3]此後學者對此字討論甚多,似都不可信,此不引。
《上博(七)·凡物流形》甲本26號和乙本19號有如下兩字:[4]
整理者釋為“廌”字,應該是可信的。[5]整理者已經根據楚簡的“廌”字有“薦”的讀音,將此字讀為“存”,這也得到了學者贊同。[6]這兩個字的寫法基本相同,但細微的區別在於,乙本之字表現廌頭的兩橫筆(尤其是下一筆)寫得較平緩,與《老子》之字相類。
我們認爲,《老子》之字大概也應該就是“廌”字之變體,其頭部與《凡物流形》“廌”字只爭一筆,也在戰國文字變化的情理之中,類似情況可參看《凡物流形》甲、乙本下面一字的不同寫法:
甲本14號簡(圖版第82頁)
乙本9號簡(圖版第119頁)
此字原釋“漆”,似不可信,待考。
《老子》甲組的“廌”字,也應讀“薦”、“存”一類的音。“朘”字是精母文部字,“薦”也是精母文部字。裘錫圭先生《〈天子建州〉(甲本)小札》把上博簡《天子建州》“大夫承廌(薦)”的“廌(薦)”讀為“餕”,[7]與此可以互證。
2008年12月31日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8年12月3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8年12月31日
[1]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圖版第5頁,釋文注釋第113頁。
[2] 同上引書,第116頁。
[3] 《郭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12月版,第24頁。
[4]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12月,圖版第103頁、129頁。
[5] 同上引書,釋文注釋第267頁。
[6]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年12月31日首發
[7] 《〈天子建州〉(甲本)小札》,原刊簡帛網2007年7月16日,正式發表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05頁。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