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新俊:《鄭子家喪》□字試解
在 2009/1/3 16:33:48 发布

《鄭子家喪》“”字試解

(首發)

 

張新俊

河南大學文學院

 

 

上博簡《鄭子家喪》中有一個被隸定作“”或者“”的字,在甲、乙本中各兩見:

      甲本簡1    甲本簡3  

       乙本簡2    乙本簡3 (為稱引方便,以下用A替代)

以甲本為例,相關的簡文如下:

 

鄭子家殺其君,不穀日欲以告大夫,以邦之A以急。

雖邦之A,將必爲師。         

 

《鄭子家喪》簡的整理者把此字隸定作“”,並且解釋說:

 

讀為“以邦之怲”。“邦”指鄭國。“怲”,《說文·心部》:“怲,憂也。从心,丙聲。”《詩·小雅·頍弁》“憂心怲怲。”《廣韻》“怲,憂也。”《玉篇》:“怲,憂也。懼也。”[1]

 

而把此字隸定作“”,則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的意見。兩種隸定方式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只不過在釋讀上,後者把此字讀作“病”[2]。我們知道,在目前所能見到的楚文字資料中,“病”字一般寫成从疒、方聲 [3]。從形體上看,A字與楚文字中常見的“病”字顯然不同。所以陳偉先生解釋說:

 

或當讀爲“病”。此前所見楚簡中的“病”皆從“方”作,這可能是“病”字的另外一種寫法[4]

 

A上部所从與“丙”形體比較接近,是學界把此字隸定作“”或者“”的依據。其實,只要跟楚文字中的“丙 ”字比較一下,不難發現,《鄭子家喪》簡中的A字所从與“丙”是有區別的。我們以《楚文字編》所“丙”字为例:

186

  M1·9

 帛丙91      《楚文字編》第838

文字中的“丙”中間所从的部分是 “”形,A上部所从的偏旁則是“矢”。而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楚文字“丙”,是從來沒有把中間所从的部分寫成“矢”的。所以,從這一點說,把A隸定成“”或者“”顯然是不合理的。既然A字上部所从非“丙”,那么它也就無從讀作“怲”或者“病”了。

如果單純從文字的形體來考慮,A字上部所从與“侯”最為接近:

王孫誥鐘

243

233

帛丙99            《楚文字編》325

我們可以拿A與同篇中的“侯”字相比較:

甲本簡2

 乙本簡2

基於以上的考慮,我傾向于把A字隸定作“”,可以看成从心、从口、矦聲的字。 “”字中間所从“口”形,屬於“增繁無義偏旁”,這種現象在楚文字中比較常見,何琳儀先生在研究戰國文字形體演變時已經舉出不少例證,可以參看[5]。本篇簡文中的“後”字,甲本簡1,乙本簡2,是其比。但是“”字不見於後世字書,從文字通假的角度來考慮,我懷疑它可以讀作“訩”。上古音“訩”屬曉母東部,“矦”屬匣母侯部,二者在韻部上是陰陽對轉關係;在聲母方面,曉、匣同為喉音,關係密切,故可相通。“訩”可以訓“禍亂”。如《詩·小雅·節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朱熹《詩集傳》“言昊天不均而降此窮極之亂。”

如果此說可以成立,簡1的“以邦之A以急”,也就是“以邦之訩以急”。前一個“以”用為介詞,表示原因,后一個“以”用為連詞,可訓為“而”[6]。“急”訓為“緊急、危急”。如《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簡1“鄭子家殺其君,不穀日欲以告大夫,以邦之訩以急”是說鄭子家殺了鄭國國君這件事情,楚莊王在數年前就想把它告訴楚大夫,因為楚國當時正遭受禍亂而形勢危急,(所以就沒有把這件事情公布出來。)《鄭子家喪》的整理者認為此處的“邦”指鄭國,是不正確的,所言應為楚國。這從簡3的“雖邦之訩,將必爲師”也可以看出來。大概在楚莊王看來,楚國此時也正遭受到某種禍亂。

根據《左傳》的記載,鄭子家弒其君鄭靈公之事發生在公元前605年,這一年楚國的政局正處在動蕩之中。《左傳·宣公四年》中記載了該年也就是楚莊王九年楚國所發生的內亂:

及令尹子文卒,鬭般為令尹,子越為司马。蒍賈為工正,譖言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司馬。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轑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焉,弗受。師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于皋浒。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著于丁寧。又射,汰輈,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楚莊王所言的“以邦之訩以急”,應該就是指公元前605年楚國發生的這次內亂。

鄭子家喪發生在公元前599年。在此之前,先是眾舒叛亂了楚國,楚於公元前601年出兵伐舒蓼,滅之。公元前 600年,楚國伐鄭,晉國派郤缺救鄭,鄭伯敗楚師于柳棼。公元前599年,楚伐鄭,晉派士會救鄭,逐楚師于潁水北。楚國在平定眾舒之亂後,在連年對鄭的戰爭中,沒有撈到絲毫的便宜,《左傳·宣公十一年》說“厲之役,鄭伯逃歸,自是楚未得志焉”正是這一段時間內楚、鄭交兵的反映。簡3楚莊王說“雖邦之訩”,大概就是基於這些歷史背景。公元前599年,“鄭子家卒。鄭人討幽公之亂,斲子家之棺,而逐其族”[7],可見此年鄭子家喪是一個導火索,鄭國再次發生內訌,這正是楚出兵伐鄭的大好機會。楚莊王於是打著“今鄭子家殺其君,將保其寵光[8]以沒入地。如上帝鬼神以爲怒,吾將何以答”這樣的藉口,出兵伐鄭,也算是師出有名,所以緊接著楚莊王說“雖邦之訩,將必出師”。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釋文考釋第 173——17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月。

[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葛亮執筆):《〈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1231

[3] 李守奎:《楚文字編》第468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2月。李守奎、孫偉龍、曲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第378頁,作家出版社200712月。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第707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月。上博簡《三德》簡13“病”字寫作从疒从心方聲,目前僅此一見。

[3] 陳偉:《〈鄭子家喪〉初讀》,简帛网20081231

[4] 解惠全、崔永琳、鄭天一編著《古書虛詞通解》第893頁、898——899頁,中華書局,20085月。

[5]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第217——218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1月。

[6] 《左傳·宣公十年》文。

[7] 此從陳偉先生說。參看陳偉陈伟:《〈鄭子家喪〉初讀》,简帛网 20081231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3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3

 

点击下载附件:

0268鄭子家喪 字試解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9/1/3 16:38:13 评价道:第1楼

    網站首頁標題因無法顯示圖片,因此將題目中的圖片以代替。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