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沈培:《上博(七)》字詞補說二則
在 2009/1/3 17:00:31 发布

《上博(七)》字詞補說二則

(首發)

 

沈培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吳命》簡9有一句話:

 

A日以往,必五六日,皆敝邑之期也。

 

簡文中的「A」字,寫作形,原整理者隸定為「」,讀為「望」。[1]復旦(2008a)改釋為「暑」。大概認為此字除上部「日」外,剩下的部分跟《上博(三)·彭祖》簡2的「」的下部一樣,而後者有人認為是「者」。[2]其實,「」的下部與「者」寫法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彭祖>此字仍然不能認識,《吳命》此字能否釋為「暑」就很成疑問。況且釋為「暑」,放在簡文里也讀不通。

陳偉(2009)將A釋為「是」,對字形結構的理解與復旦(2008a)不一樣,他說:

此字上部與楚文字「是」字近似,但缺少「日」下橫筆;下部與上博竹書《容成氏》53號簡背面篇題「容成氏」的「氏」字近似,疑爲「是」異構。

陳說當是。此字上部即《上博(六)·平王問鄭壽》簡7的「」,馬承源(2007263)釋為「是」,郭永秉(2008)改釋為「疋」。現在看來還是應當釋為「是」,在簡文中讀為「寔」。《吳命》此字殆是雙聲字,或因上部的「是」的「日」下少一筆,因此又加了聲符「氐」。「氐」作偏旁且位於上下結構的下面的寫法,又可參看《上博(一)》《緇衣》簡1的「眡」。[3]也許有人會認為A字下部是從「𡈼」,但略嫌上面一撇過長。其實即便是「 𡈼」,它也有資格作「是」的聲符。至於本篇簡2已經出現了兩個作常見寫法的「是」,為什麼這裏又把「是」寫成A的樣子,推測可能是為了區分不同的用法。

《吳命》簡文中的「必」,陳偉(2009)認為:

恐當讀為「比」。楚竹書必字或從「匕」作。

此說極確。「必」讀為「比」不必疑。戰國簡「必」字常寫作從「才」「匕」聲之形,[4]即陳文所說從「匕」之「必」。陳文沒有解釋簡文「比」的意思。或可略作申說。簡文的「比」當是「連續」之義。《戰國策·燕策二》:「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鮑彪注 :「比,猶連。」

因此,「自是日以往比五六日」即「自今天開始連續五六天」的意思,文義極為通順,舍此恐難找到更合適的解釋。

「必」讀為「比」,其實大家已經見過。《上博(六)·競公虐》簡11說:

其左右相頌自善曰:蓋必(比)死愈(偷)爲樂乎?[5]故死期將至,何仁?*11

何有祖(2007)通過古書的對比和上下文文義的分析,認為上引簡文的「必」當讀為「比」。現在,《吳命》此例又給何文的說法增添了一個例證。不過,<競公虐>的「比」是「臨近」的意思,簡文前面說「比死」,後面說「死期將至」,前後呼應。這個「比」的意思跟《吳命》的「比」不一樣。

 

《凡物流形》簡4有一句話:

,孰為之[6]

這句話已經有多篇文章討論過。除去少數不重要的說法外,復旦(2008b)、何有祖(2009)、季旭昇(2009)、凡國棟(2009)、范常喜(2009)等文都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視的說法。我讀過之後,認為有幾點意見可以肯定下來。

首先,「」讀為「九有」或「九域」應當是正確的。以上所引各文都有此說,最早復旦(2008b)提出「」讀「域」或「攝」兩個可能,通過其他學者的討論,可以肯定其中讀「域」的看法是正確的。表示「九域」的詞有多種寫法,在此不論,可參看凡國棟(2009)。

其次,「」字當從復旦(2008b)的隸定,上述其他學者皆表示同意。但此字到底應該讀為哪一個詞,目前還有爭議。我認為最晚出的凡國棟(2009)、范常喜(2009)讀為「封」的意見是正確的。凡文已指明「封有疆域、分界之義」。分開來說,作為名詞,「封」可作「疆界」講;作為動詞,「封」即「起土界」。《周禮》「制其畿疆而溝封之」,鄭玄注「封」即作此解。

上引簡文的「」到底如何讀,目前分歧復旦(2008b)認為是「誨」字,疑讀為「謀」;何有祖(2009)讀為「縫」,季旭昇(2009)從之;凡國棟(2009)讀為「牧」,范常喜(2009)則同意讀為「謀」。我認為各家提出的說法都難以講通原文。這裏提出一個看法供大家討論。

我認為「」當讀為「畮(畝)」。[7]簡文的意思是說「九域之人出於田畝,那麼誰給他們劃分田界呢?」

關於「出畝」,可與下引《漢書·食貨志下》的說法比較:

郡國頗被災害,貧民無產業者,募徙廣饒之地。陛下損膳省用,出禁錢以振元元,寬貸,而民不齊出南畝,商賈滋眾。

顏師古對「民不齊出南畝」的注釋是:「言農人尚少,不皆務耕種也。」可見「出畝」的說法是有的,指出去耕作。田畝之間最重要的是疆界,《漢書·食貨志下》說:

理民之道,地著為本。故必建步立畝,正其經界。

另外,《文選》陸士衡《五等論》「封畛之制」句李善注引《呂氏春秋》也說:「‘等步畝封畛,所以一之也。’《小雅》曰:‘封畛,界疆也。’」[8]

因此,簡文前面說「畝」,後面說「封」,是很自然的事情。

200913

 

參考文獻

白於藍(2008 《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

陳斯鵬(2007 《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12

董珊(2007  〈讀《上博六》雜記(續二)〉,「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8 2007711

復旦2008a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執筆:程少軒)<《上博七•吳命》校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首發,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57720081230

復旦(2008b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執筆:鄔可晶)<《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编释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首發,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58120081231

郭永秉(2007 <讀《平王問鄭壽》篇小記二則 >,「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092007830

何有祖(2007 《景公瘧》劄記四則〉,「簡帛」網站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722007727

何有祖(2009 <《凡物流形》劄記 「簡帛」網站首發,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5200911

李銳(2004  <《彭祖》補釋>,「confucius2000」網站首發,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pengzubushi.htm2004418

李守奎(2003 《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12

李守奎(2007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編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12

馬承源(2007 《上博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

馬承源(2008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馬承源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

蕭統(1987  《六臣注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8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3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3



[1] 參看馬承源2008324

[2] 參看李銳(2004)、陳斯鵬(200785),不過李文的說法並不太肯定。

[3] 參看李守奎2007184

[4] 參看李守奎(2003362363)、李守奎(2007303)。

[5] 「愈」讀為「偷」,從董珊(2007)。

[6] 此句釋文據復旦(2008b)。

[7] 從「母」之字可以讀為「畝」,不必贅言,參看白於藍(20085)。

[8] 參看蕭統(1987998)。

点击下载附件:

0269《上博(七)》字词补说二则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