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八
在 2009/1/3 18:17:04 发布

佔畢隨錄之八

(首發)

 

 

單育辰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此篇是對新公布的“上博七”各篇的考釋:

 

《君人者何必安哉》

此篇簡文筆者已經寫了一篇考釋文章,[1]但現在看,應有補充的地方,現把補充的地方附於下:

 

一是甲本簡7+8:“民有不能也,鬼無不能也,民乍而思(使)讙(勸)【7】之”簡7末的那“讙”筆者舊讀爲“觀”,誤,應讀爲“勸”,即“勸善罰惡”之“勸”。此“勸”字寫成從“言” 的“讙”大概是爲了和簡5的“觀看”義的“觀”字相區別。

 

二是我們釋爲“長年”的“長”字應做如下補充:

 

8B字甲、乙兩本作下形:

B1 B2

濮茅左先生釋B爲“長”,而董珊先生則認爲B從“人”“亡”聲而讀作“荒”,把“君王唯不荒年”理解爲“今君王之世并非荒年”,季旭昇先生從董先生之說,把B隸定爲“巟”讀爲“荒”,但認爲“荒”是“從樂”的意思,把“君王唯不巟年”理解爲“君不(單按,“不”或爲“王”之筆誤)卻不知道好好享受生命”。從這兩位先生的釋讀可以看出,把B讀爲“荒”,將很難解釋簡文。並且,與“君王唯(雖)不B年”緊密相接者爲“戊行年七十矣”,這兩個“年”的意思應相同,都是年齡的意思。我們反復斟酌,認爲B還應理解爲“長”的訛變爲好,“長年”一辭典籍多見。濮茅左先生已言:“‘長’,《古文四聲韻》引《汗簡》作‘’,引《古老子》作‘’,所引字形與本簡同。” B與楚簡常見的“長”字相較,只是最上端缺失了一橫,如果說B1的下部還象“人”形的話,B2下部曲折之撇筆則與楚簡中多見的“長”的下部完全相合了。[2]“上博四”《逸詩·交交鳴》簡1的“長”作“”形,左邊多寫了一撇,其訛書情況與此有點相似。[3]

 

第三是甲本簡5至簡9范戊的那些話的大意也應有所更正:

 

楚邦先王如果爲此“不聽鍾鼓之聲、只有妻妾三人、隆其祭祀而不爲其樂”這三種品行,人們會說這樣的行爲是安邦利民。現在君王您盡去聲色耳目之欲,人們認爲這種行爲可以徼福。人有不能做到的事,鬼神卻沒有不能做到的事,人作事而使鬼神依據他們的行爲來勸善罰惡。君王您現在雖然不是高齡之人,也可以(做這樣儉約之舉)。我范戊快七十歲了,然而也不敢使身心安逸(此語隱含的意思是:我這樣的老年人尚不敢安逸身心,何況年輕人呢)。統治人民的君王怎麽就一定是安全的?然後范戊又舉出幾個荒淫享樂的君王卻身死國亡的記載再次說明統治人民的君王不一定就是安全的來告誡君王還是應該儉約爲好。

 

 

《凡物流形》

 

《凡物流形》甲本的簡7和乙本的簡6有字作B形:

 

此字無疑是從“六”從“又”從“土 ”的,應隸定爲“”。

《容成氏》簡47一字作:

A

此字舊認爲從“”從“弇”從“穴”從“又”或從“”從“弇”從“衣”從“又”,從字形上看,都是有問題的。[4]筆者在將刊於《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的《〈容成氏〉中的‘端’和‘屦’》一文的注10中提到:“按,本文寫完後,再細察A字,也可能從‘’、從‘弇’、從‘六’、從‘又’,但其從‘衣’ 與從‘六’與否,對本文的考釋都沒有影響。”(按,筆者早先文稿的A字的隸定是從張通海先生的“”從“弇”從“衣”從“又”的。)但尚未做肯定的斷語。郭永秉先生已在網上指出:

“簡文从六又土之怪字(單按,即指 B),和《容成氏》47號‘素端A裳’之 ‘A’字下所从相同,疑應分析為从土从聲。”[5]

郭先生所言無疑是正確的。《容成氏》簡47A應隸定爲“”。筆者過去根據文義而把《容成氏》那個A 字釋爲“屨”,但只言“屨”應從“”得聲。現在看,A大概是雙聲字,構成A字的“”(此字以“”爲聲)和“”(此字以“”爲聲)這兩個字都應表音。《凡物流行》那個B大概讀爲“屢”,“屢”爲來紐侯部,它和“屨”(見紐侯部)、“”(群母鱼部)三字古音甚近。水土(網名)先生已言“那個‘’字應該是個副詞,修飾‘祭祀’的,表示頻繁祭祀。”我們把“”釋爲“屢”後,恰與水土(網名)先生的推測相符。

這樣,《凡物流形》甲本簡7或乙本簡6相應那句話應讀爲:“(屢)祭異(祀),奚逐?吾如之何使飽?順天之道,吾奚以為首?”[6]“逐”,覺部,“飽”和“首”,幽部,三字完全合韻。這句話中的“逐”,應該如郭永秉先生所釋的“求”義,“(屢)祭異(祀),奚逐?吾如之何使飽?”其意爲:“人們頻繁的去祭祀,但鬼神所要求的祭品應該是什麽呢?我們怎麽樣才能使鬼神吃飽?”

 

 

《吳命》

一、簡2相應一句應斷爲:“君而或(又)言若是”,此句意爲:“君王您又這樣說。”

二、簡5上相應一句應斷爲:“以此前之,猷不能以牧民,而反志<->下之相(濟)也,豈不左哉!”

“志”可能是“忘”之訛字,這裏讀爲“望”。“”,應讀爲“濟”,“相濟” 一語典籍多見。

三、簡6應斷爲:“賽(實)在波濤之閒。”“賽”從“包山”、“郭店”等竹簡看,此字釋“賽”不誤,但做“賽”義講,文義難通,頗疑此字爲“實”字之訛混,讀爲“實在波濤之閒”,“實在”這樣的句式,古書多見。“ 上博二”《容成氏》簡6、簡29亦有字形相類之字,舊都讀爲“賽”,文義亦不能通,亦疑爲“ 實”字之訛混。

四、簡8上:“*先王之福”,“*”應讀爲“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讀“*”爲“理”或“俚” [7],比把“*”直接讀爲“賴”要曲折。

五、簡9:“廢其獻”的“”,應讀爲“貢”,“”所從之“童”定紐東部,“ 貢”,見紐東部,二字聲韻相近。

六、“”這種長方形大墨釘由歷來發現的楚地竹簡看,都是用爲分章或分節標志。“”前後的簡文大都不會是一件完整的事件,而是不同的事件或說話人所說的歷次談話的彙編。《吳命》的“”凡四見:

1) 簡3:“君之順之,則君之志也。兩君之弗順,敢不芒道以告?”吳請成於楚。

2) 簡7“敢告視(?)日。

3) 簡8下:“*於周。

4) 簡9:“自是以往,必五六日,皆敝邑之也。”吳走陳。

長方形大墨釘前的那些短語如“吳請成於楚”、“吳走陳”等,除了例(3)之外,都是用幾個字來敘述某件歷史事件,是在本章節說話者所說的外交辭令之外的。我們認爲這些短語應該是標示此章節所載的外交辭令是在什麽歷史事件下發生的,或者說,它們充當着補充文義的小標題的作用。

所以,《吳命》此篇也應爲有關吳國的外交辭令之彙抄(“吳命”猶言“吳國的辭令”),而並非如整理者曹錦炎先生認爲的那樣,是記載某一件或某兩件的歷史事件。

 

 



[1]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11日,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90

 

[2] 參看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長”條,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月,第824-826頁。

[3] 此承孫飛燕先生告知,特此致謝。

[4] 參看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三》,“簡帛”網,2007121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54

[5]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20081231日,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81後所附郭永秉200912日的發言。

[6] 其中的“逐”和“祀”爲郭永秉先生和水土(網名)先生首釋。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23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81後所附郭永秉200912日及水土(網名)的200911日發言。又,可能看蘇建洲:《〈上博七‧凡物流形〉“一”、“逐”二字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12日,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97

[7] 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吳命〉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23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 Src_ID=577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3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3

点击下载附件:

0270佔畢隨錄之八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單育辰 在 2009/1/5 14:32:19 评价道:第1楼

    《說文·心部》:“㥶,實也。從心塞省聲。虞書曰:剛而㥶。”《尚書·臯陶謨》:“剛而塞,”《史記·夏本紀》作“剛而實”。《詩·國風·燕燕》“其心塞淵”、《詩·國風·定之方中》“秉心塞淵”、《詩·常武》“王猶允塞”,鄭箋多訓“充實”。

    可見“塞”和“實”在典籍裏也似有一定的聯係。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4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