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程燕
安徽大学中文系
一
《武王践阼》简八有一字作:
上博七《释文》将此字隶作“”,释作“渊”。按:从字形上看,此字并不是“渊”,而应释作“深”。字形与郭店简“深”非常近似:
郭店•五行46
郭店•五行46
《郭店楚墓竹简》释文根据辞例将以上诸形释作“深 ”,非常正确。(151页)上博七水形是横写的,上有一横笔,应为饰笔。从“宀”从“水”会深之意。
“深”在古文献中可以作为“深渊” 之省称。《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抱扑子·外篇·诘鲍》:“临深履薄,惧祸之及。”故简文“深”可以理解为“深渊”之义,今本与之相对的字作“渊”。
二
《武王践阼》简四“”原篆作:
复旦读书会隶作“(观)”。[1]按,上博简“观”字或作:
上博二•子11
上博三•周24
上博四•曹34
上博五•鮑2
上博六•競9
上博四•内10
以上形体所从“雚”与上博七简四“”下部所从完全不同,故复旦读书会所释仍有可商之处。
本篇五号简还有一字作:
复旦读书会认为此字:“从‘人’,从 ‘心’,从 ‘䀠’,當隸定為‘’。當然也可能有借筆的情況,即左邊从‘見(下部立人形)’,其上‘目’形借用右邊‘愳’所从一‘目’形。後一種分析似於義為長,不過為書寫方便計,暫時還隸定作‘’。 ”[2]按,“见”旁与“目”旁古文字中常义近互换,例不赘举。故此字可能就是从“心”,“䀠”声的字,即“愳(懼)”。
不难看出,简四“”所从偏旁与上揭“愳”字所从有相似之处。因此简四“”可分析为从“宀”、“瞿” 声,疑读作“䀠”。《说文》:“䀠,左右视也。从二目。读若拘。又若良士瞿瞿。”(四上七)
[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网站,2008年12月31日。
[2]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网站,2008年12月31日。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年1月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年1月3日
簡4上的那個字,似乎可以看成是“觀”之形近誤字。
“与其溺于人,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溺于人不可救。”
如果从韵读上看,当然还是“渊”字为好。
此字釋為「淵」確實與尋常所見不同,但釋為「深」又不協韻。除了解釋為「淵」的訛誤外,是否有可能是「泉」字呢?《三體石經》有「泉」作
帮海天先生发一下:)
謝謝一上兄
剛才拜讀劉洪濤先生〈上博竹書《武王踐阼》所謂“卣”字應釋為“戶”〉一文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03﹞,若依劉先生所釋,簡10「戶」比對一般的戶字所書寫的角度,正與我們上面所說簡8的字形與《三體石經》「泉」字的情況相同。若是書手的習慣,則簡8的字形釋為泉的可能性還不能完全排除。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