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胡長春:釋《上博七·武王踐阼》簡6之“作”字
在 2009/1/5 15:04:55 发布

釋《上博七·武王踐阼》簡6之“作”字

(首發)

 

胡长春

安徽大學

 

 

《上博七武王踐阼》簡6:“民之反,亦不可﹝不﹞志。”“反”後一字形體放大如下:

今本《大戴禮記》相應處作“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認為“此字從‘宀’,从 ‘人’,从‘匕’,未知當釋為何字。”[1]蘇建洲先生隸作,認為乃“色”之變體。[2]程燕先生認為此字從“宀”,“北”声,隸作“”,讀作“側”。[3]劉信芳先生認為當釋為“昃”,讀為“側”,以為簡文上部非“宀”,而是“人”,右下乃 “日”之訛寫[4]林文華先生認為從“免”從 “●=”,即俛()或伏,讀作覆,“反覆”猶言“反側”。

按:簡文此字形體,其右下與爪、日 免不類,恐非“色”、“昃 ” 、“俛”之訛變,又下部偏旁位置、大小亦與“北”有所差距,恐亦非“北”。 笔者细察此字,释为“作”字。

笔者认为此字从人从乍,其上部和右部乃“乍”之书写訛變[5]。“作”字楚文字一般有两形,一是 ,使用较广;二是形,与秦系文字同,江陵天星观一号墓遣策简有[6],笔者认为即由此类形体讹变而来:

--------------------------

因此释为“作”, “作”通“側”,不须赘言。

“民”读为“眠”。 今本《大戴禮記》有一段话值得重视:“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懼,退而为戒书,於席四端为铭焉,於機为铭焉,於鑑为铭焉,於盥盤为铭焉,於楹为铭焉,於杖为铭焉,於带为铭焉,於屨为铭焉,於觴豆为铭焉,於户为铭焉,於牖为铭焉,於剱为铭焉,於弓为铭焉,於矛为铭焉。”[7]考虑到武王在这些器物上刻铭,都兼顾其器物的特性和功用,力求即物思“戒”,如鑑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带之铭曰“火滅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 弓之铭曰“屈伸之义,废興之行,無忘自过”; 矛之铭曰“造矛造矛!少閒弗忍,终身之羞”之类,武王意在于自己坐卧行作时,注意自身修为,时刻不忘“黄帝颛顼之道”。故此句读为“民(眠)之反作(側),亦不可[]志。”意即睡在席上一翻身一侧身时,也不可忘了这些“丹书”之戒。

200915日於安徽大学龙河

 

 

注: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230日。
[2]
蘇建洲:《〈上博七
武王踐阼〉簡6”字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231日。
[3]
程燕:《上博七讀後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231日。
[4]
劉信芳:《竹書〈武王踐阼〉“反昃”試說》,《簡帛網》,200911日。
[5]
秦系文字与楚系文字在书写上有重大差异,关于书写
訛變,笔者将作专题讨论,此不赘。

[6]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661-663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7]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 1983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5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5

点击下载附件:

0283释《上博七·武王踐阼》簡6「作」字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