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郝士宏:再讀《武王践阼》小記二則
在 2009/1/6 10:12:18 发布

再讀《武王践阼》小記二則

(首發)

 

郝士宏

安徽大學中文系

 

 

一、口生敬,口生怠

 

《武王踐阼》簡7有“ (怠)生敬,口生詬”,整理者做了隸釋並引《大戴禮記》“口生,口戕口”加以說明。讀書會將此句隸作“口生敬,口生 <—詬>”,認為簡文 “”字為“”之誤寫,如上注所言,當讀為 “”,恥辱。按,讀書會對字形的隸定是正確的,我們認為“”字當讀為“怠”而不同意將“”字解釋為“”之誤寫。理由如下:首先,本篇簡14有“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敬、怠對言,正與此句相照應。其次,傳世典籍中敬、怠在一起對用的例子非常多。如《尚書·泰誓》:“荒怠弗敬。”再者,从意思上來看,把“”釋作“怠”可以講得通。 ”敬”言謹慎嚴肅,”怠”則為怠慢、懈怠之義。《禮記·月令》:“祗敬不飭”,孔疏:“敬為心不有怠慢也”。《詩 ·周頌·閔予小子》:“夙夜敬止”,鄭箋:“敬,慎也。”又《論語·學而》:“敏 於事而慎於言”,竹简中的“口生敬”即指 “慎于言”,而“口生怠”则相当于今天所谓讲话随便冒失而“祸从口出”之意。今本之所以写作 “”的原因,可能是 二字形近,傳抄者本人亦難以根據所录的底本加以區分,故誤书而傳至今日。

 

二、《禮記·學記》鄭注、孔疏關於《武王踐阼》的記載

 

《武王踐阼》一文,目前所見只存于《大戴禮記》中,其他文獻所載多本自該書。如《容齋續筆》卷九《太公丹書》云:“太公丹書,今罕見于世,黃魯直於禮書得其諸銘而書之,然不著其本始。予讀《大戴禮·武王踐阼篇》,載之甚備……”此處,我們就《禮記》鄭注、孔疏所引《武王踐阼》來談一點看法。《禮記·學記》:“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比面,所以尊師也。”鄭注:武王踐阼,召師尚父而問焉,曰:“昔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與?”師尚父曰:“ 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矣。”王齊三日,端冕。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負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師尚父曰::“先王之道,不比面。”王行西,折而南,東面而立。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孔疏:云“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與”者,武王言黃帝顓頊之道恒在於意。言意恒念之,但其道超忽已遠,亦恍惚不可得見與。與,語辭。今檢《大戴禮》唯云“帝顓頊之道”,無“黃”字或鄭見古本不與今本同,或後人足“黃”字耳……云“師尚父亦端冕”者,案《大戴禮》無上文,鄭所加也。云“西折而南,東面”者,案《大戴禮》唯云“折而東面”,此“西折而南”,“南”亦鄭所加。云“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者,皇氏云:王在賓位,師尚父主位,故西面。王庭之位,若尋常師徒之教,則師東面,弟子西面,與此異也。其《丹書》之言,案《大戴禮》云:“其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強,怠勝敬者亡。”《瑞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與《瑞書》同矣。“ 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傾其世。王聞書之言,惕然若懼,退而為戒書。于席之四端為銘”及、鑒、盂、盤、楹、杖、帶、履、劍、矛為銘,銘皆各有所語,在《大戴禮》也。(按,紅色字為筆者標,以示醒目。)

與今《大戴禮記》相較,鄭注可能與竹簡更接近一些。這裏,我們說明幾個問題:一、孔疏謂“或鄭見古本不與今本同”,雖為揣測之辭,但能夠說明問題。孔疏以為“鄭”所加之字,有的是竹簡證明應該存在的,有的則為竹簡所無。今天我們由竹簡可知,鄭氏當時可能確有古本所依。二、竹簡“不智黃帝、顓頊、堯、舜之道才𠶷(意)幾喪不可得 而(睹) 乎 )?”讀書會讀“才”為“存”是合理的。而諸家以“意”字屬下讀,則由孔疏可知,當從上絕句。三、整理者隸釋作“微”的字,讀書會以為是“幾”字,筆者亦主是說。字形已有學者分析,這裏不再重複。從《大戴禮記》與孔疏來看,相對應的位置是“忽”字。幾、忽二字義近,於此“幾”字不煩改讀。《爾雅·釋詁》: “幾,近也。”《漢書·匈奴傳》:“匈奴大圍貳師將軍,幾不脫。”《詞詮》、《古書虛字集釋》均訓“幾”為“殆” ,在这里表推斷(参《汉语大字典》)。(各位老師以為字形仍以釋“微”為佳。若說確,則忽、微義亦相近。《漢書· 律曆志》:“無有忽微”,師古注引孟康云:“忽微,若有若無,細於髪者也。”此備一說,姑識于此。)另外,簡 7整理者釋作“為機(几)曰”一語,讀書會亦從之,而孔疏亦作“几”,可以為此說添一證據(程燕老師認為此字應該是表示“機”,並對“為機”更有新釋,請參看)。

 

(本文在成文過程中,到中文系漢語言文字研究所、歷史系出土文獻專業黃德寬、徐在國、劉信芳、程燕諸位老師及同學們的啟發,謹此謝忱!)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6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6

点击下载附件:

0292再讀《武王践阼》小記二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9/1/6 10:14:01 评价道:第1楼

    本文字體顏色均從作者原稿

  • 云间 在 2009/1/6 12:02:38 评价道:第2楼

    传世文献行文:昔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與

    出土简书行文:不智黃帝、顓頊、堯、舜之道才乎 𠶷(意)幾喪不可得 而(睹) (乎 )

    1.若传世文献“存乎意”连读,则其整句是以得见与否发问。

    2.简书以“不知”统领全句,则其整句以是否“存乎意不可得见”发问。

    .根据孔氏、郝先生的句读,做个不妥贴的类比:不晓得先王之道存在于意念,亦忽不可得见与?

    “亦”表转折或递进,

    则简书“道存于意”也是武王所不晓得的,与传世文献“道存于意”是武王晓得的,完全相反。

    因此,从文法角度分析,孔氏的句读还是有商榷的余地。

    揣摩简书,乃武王提问:不知先王之道在不在?难道其大略已忽,而不可得见吗?

    问题的关键是在不在,所以径直回答在丹书

  • lht 在 2009/1/6 17:57:59 评价道:第3楼

    “忽”跟“喪”對,訓為“滅”,也許應讀為“沒”。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0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