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君人者何必安哉》的“貞”
(首發)
張崇禮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第2-3簡:“楚邦之中有食田五貞,竽管衡於前。”第3-4簡:“珪玉之君,百貞之主,宮妾以十百數。”[1]
整理者濮茅左先生把“五貞”屬下讀,並考釋說:“‘貞’,與‘鼎’同源,鼎亦權力象徵。”“百貞”釋為“百姓”。[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改“五貞”屬上讀,並讀 “貞”為“正”,引《國語·齊語》韋昭注“正,五正也。聽大夫之治也”為訓,認為“食田五正,當指代地位很低的官員”。“百貞”,從整理者釋為“百姓”。[3]
何有祖先生亦以“五貞”屬上讀,“貞”仍從整理者讀作“鼎”。[4]
董珊先生認為“‘有食田五貞(鼎)’指有食田采邑和五鼎这一级别的贵族”, “‘百贞’读‘百正’即百官”。[5]
陳偉先生認為“貞似爲田畝的面積單位,疑當讀爲‘町’”。[6]
孟蓬生先生從陳偉先生之說,又有所申論,認為“簡文‘又(有)食田五貞’即 ‘有五町食田’之意。‘百貞之主’當指‘擁有百町之田的君主”’。[7]
我們贊同陳偉先生“貞似為田畝的面積單位”的意見,並認為“五貞”、“百貞”之“貞”都當讀為“畛”。
“貞”,端母耕部;“畛”,章母真部。耕、真兩部主要元音相同,只是韻尾不同,從語音上來說比較接近。“㐱”聲王力先生歸照母,和端母同為舌音,準雙聲。从“㐱”得聲的“珍”為端母,“殄”為定母。耕、真通轉也有其例,如“定”與“奠”。[8]從古書通假用例來看,如《爾雅·釋魚》:“蜥蜴,蝘蜓。”《釋文》:“蜓字或作。”[9]“蜓”為耕部字,而金文“廷”即从“㐱”聲。[10]“廷”為透母耕部,和“貞”音非常相近。從讀音上看,“貞”讀為“畛”應該沒有問題。
“畛”,古代用於計量田地。《戰國策·楚策一》:“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食田五貞”和“食田六百畛”語例正合,應該是我們讀“貞”為“畛”的一個比較有力的證據。
其實,陳、孟二位先生的意見也可能是正確的。我們覺得“町”和“畛”所記錄的甚至有可能是同一個詞。只不過從二位先生的文章看,似乎沒有找到“町”在先秦用為土地計量單位的用例,從能夠和傳世典籍對讀的角度出發,我們覺得讀為“畛”可能更好一點。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1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11日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圖版54-56頁。為方便起見,凡與本文所討論內容關係不大的簡文,都采用通行字,有些就是原字的假借字。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釋文198頁。
[3]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首發,2008/12/31。
[4]何有祖: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簡帛網首發,2008/12/31。
[5]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首發,2008/12/31。
[6]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初讀》,簡帛網首發,2008/12/31。
[7]孟蓬生:《<君人者何必安哉>賸義掇拾》,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首發,2009/01/04。
[8]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97年,327頁。
[9]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93頁,
[10]參見陳初生先生對“廷”字的解釋。劉翔等:《商周古文字讀本》,語文出版社,1989年,324頁。
报告:WORD无法下载
bug已经修正。谢谢指正!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