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吳命》的“度日”
(首發)
張崇禮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上博七《吳命》第7簡:“敢告A日。”其中的A,原字形作。整理者曹錦炎先生隸定為“”,讀為“視”。[1]讀書會認為: “當隸定爲‘斫’。疑‘斫’是個从‘斤’得聲的字。从斤得聲之字一般歸入文部或微部。此處可能讀爲‘視’。‘視日’古書屢見,又見於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當然‘視’與‘斫’聲母有一定距離,是否真如此讀,我們不能肯定。”[2]
我們認為A就是讀音為“徒落切”的“度”。
郭店簡《語叢四》第26簡的字,考釋者多有,茲不贅舉。裘錫圭先生認為:“‘’如分析為以‘石’為基本聲符,‘家事乃有’可讀為‘家事乃有度’。‘三雄一雌,三一,一王母保三嬰兒’即“家事”之‘度’的具體內容。[3]
我們曾認為:“‘’字从貝,可能與度量的物件經常是財物有關,如‘度支’指計算開支,後世有度支使,職掌財政收支。‘’可能是表度量的‘度’的專字。我們認為,‘一家事,乃有度’是指一家人居家過日子,應當有個算計。”[4]
現在看來,把“刀”旁隸定為“人”以及認為“”可能是表度量的“度”的專字,是錯誤的。但把“”訓為“謀劃”、“算計”,還是可信的。A與此字上部相同,也應該讀為“度”。
A應分析為从刀石聲,可能是“剫”之本字。《說文》:“剫,判也。从刀度聲。”《尔雅·释器》:“木謂之剫。”郭璞注引《左传》曰:“山有木,工則剫之。”今本《左传·隐公十一年》“剫”作“度”。《诗·鲁颂·閟宫》:“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马瑞辰通释:“度者,剫之省借。”
讀書會把A隸定為“斫”,亦可謂卓識。A有砍斫義,和“斫”音、形、義皆近,應是同源字。
簡文的“度”,應釋為推測、估計。《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日”猶言預定日期。
《廣韻》“度”有徒故切和徒落切兩讀。徒故切即“度量”之“度”,“度”可分析為从又石聲,《說文》以為从“庶”省聲,其實“庶”也是从“石”聲。 “又”即手,考慮到古人以手度量,度量單位又有“寸”、“尋”(古文字“尋”象張開兩臂度量)等,我們覺得“度”可能是“度量”之“度”的本字。郭店簡从貝A聲的那個字,訓為謀劃、算計;《吳命》簡的A訓為推測、估計,都應讀為徒落切。看來在當時“度”和A是不同的兩個字,“度”音徒故切,義為度量;A音徒落切,表謀劃、推測等義。後來“度”兼有兩者的音義,A則廢而不用。
《吳命》第7簡說:“故用使其三臣,毋敢有遲速之期,敢告度日。”答曰:“三大夫辱命於寡君之僕,寡君一人……(缺文)”“遲速”,從讀書會釋。《左传·昭公十三年》:“既聞命矣,敬共以往,遲速唯君。”“遲速”,慢和快,猶言早晚。簡文的意思大概是說不要含糊其辭,請給我們個準日子。
《吳命》第9簡說:“自曙日以往必五六日,皆敝邑之期也。”郭永秉先生認為“自曙日以往必(比)五六日”就是“從明天開始連續五六天”的意思,正確可從。[5]這應該是對簡7“敢告度日”的回答。看來對方也不含糊,態度比較強硬,大有隨時恭候的意味。
通過上述論述,我們覺得《吳命》第7簡應該和第9簡連讀。其間文義聯繫比較緊密,闕文應該不多。簡7為殘簡,可能是這支簡的下半部分。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月1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月14日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圖版142頁,釋文320頁。
[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吳命>校讀》,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首發,2008/12/30。本文簡稱“讀書會”。
[3]轉引自陳劍《郭店簡〈窮達以時〉、〈語叢四〉的幾處簡序調整》,艾蘭、邢文主編《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319頁。
[4] 張崇禮:《郭店楚簡<語叢四>解詁一則》,簡帛網首發,2007/04/07。
[5] 大丙:《<吳命》篇“暑日”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首發,2009/01/05。
本文認為“度日”猶言預定日期,是錯誤的。如所釋“度”字無誤,或可讀為“當日”,即“值日”,與“視日”義近。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