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成氏》简43的位置
(首發)
邓少平
福建师范大学中古史硕士
自从郭永秉释读出《容成氏》中的 “有虞迵”,并对相关简文重新编联之后,简43便被放在简35B之后连读:
□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B】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勵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 【43】
他根据陈剑对简32“始爵而行禄”的解释,认为“简43必须排在简32之前,才能使得简文前后照应。我们发现,简35B的下端完整,文意也恰好是完足的。因此把简43接在简35B之后读适可解决这个问题。”[1]他的这个编连方案此后被多数人所信从。
最近,子居在他的再编联中将简34放在简1和简35B之间连读:
[尊]||盧氏、赫胥氏、蟜極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祝融氏、伏羲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其德酋清,而上愛||【01-43】||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厲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43-24】[□]\\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b-17】
其理由是:《容成氏》文中先言“官而不爵”,則是仕而無祿,故無所取于民而自足。下言“及□□ 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則是有所取于民,于前列各氏,稍有不及,所以下面提到“于是乎治爵而行祿”。 [2]
陈剑认为,子居“将简1改跟简43连读, 相連處的文句爲‘而上愛||【01-43】||其政,治而不賞……’,此恐颇难取信于人。”[3]稍后,子居又提出“其德酋清而上(尚)愛,||【01-43】||其政治而不賞”的读法,陈剑对此亦持否定态度,他的方案是:
…………其德酋清,而上愛||【01-43】
[□]\\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b-17】||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厲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43-24】
||孝辰,方爲三俈,………… 【31-44】[4]
我认为,子居将简34放在简1和简35B之间是可取的,但其所述理由尚不充分,而且正如陈剑所指出的,将 该简和前后二简连读也不妥当。 因此,我的编联方案如下:
[尊]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桍(?)丨氏、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 。其德酋清,而上愛【1】
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勵於民,而治亂不共(?)。故曰:賢及□ 【43】
□氏之有天下,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35B】
我的编联是基于下述理由:A、“其德”和“其政”是并列的两句,分别说明这些上古帝王的德行和政行;[5]B、下文所述□□氏“始爵而行禄”,有虞迵称其为“德速衰”,显然分别对应于简43的“官而不爵”及简1的“其德酋清”,即是分别对他们的“政行”及相应的“德行”的评价;[6]C、此简“贤及”之后虽残缺,但很可能是承接上文“皆不授其子而授贤”而来。但该简和前后二简是否连读还无法确定,或许中间有缺简。依据我对简序的调整,可以肯定《容成氏》在尧之前的帝王顺序为“远古帝王——□□氏——有虞迵”,虽然竹简残损较重,但其间的连续性依然有迹可寻。
最后,还须指出,郭永秉和陈剑将 简35B和简43连读,其实也并非无可挑剔。因为简35B说□□氏“厚愛而薄斂焉,身力以勞百姓”已经是在说他的政行了,而紧接着又说“其政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勵於民”,显然有重复之嫌。因此,我认为并不可取。
(为行文方便,文中各位先生皆直称其名,谨此说明。)
[1]郭永秉《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第56页。
[2]子居《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6月7日。
[3]陈剑《〈容成氏〉第2、3两简改接于第37简之后的问题》,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学术讨论”版块,2008年10月11日。
[4]子居《关于“上爱其政”向陈剑先生请教一下》及陈剑的跟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学术讨论”版块,2008年11月27日。
[5]陈剑也意识到“簡1+簡43‘其德……’、‘其政……’句式整齊,連起來讀很順”,见子居《关于“上爱其政”向陈剑先生请教一下》陈剑的跟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学术讨论”版块,2008年11月27日。
[6] 《太平御览》卷七十六引《六韬》:“昔柏皇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此皆古之善为政者也。”其中“古之王者”“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和简文说这些远古帝王“治而不賞,官而不爵,無勵於民”可对看,但这只能作为旁证,更重要的还是简文本身的叙述脉络。
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年3月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年3月2日
俺之所以断为 故曰贤
是为了和后面的 曰德 曰圣人
相应的,呵呵
另外,关于楚简中“爱”的用法,确实感觉跟传世先秦典籍不大一样,所以后来做了点儿功课
《唐虞之道》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故昔贤仁圣者如此。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孝,仁之冕也。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咸由此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
虞用威,夏用戈,征不服也。爱而征之,虞夏之治也。
《语丛三》
爱治者亲。智治者寡悔。
《性自命出》
愛類七,唯性愛為近仁。
或许能和“尚爱”类观吧。
另外,因为俺不赞成“有虞迵”这个释读(毕竟,该篇前面所列皆某某氏,后面所列皆单称名,而传世文献中实际上也没有类似的“有某+名”的情况),所以,曰贤、曰德、曰圣人,在俺看来实质上是属于名愈高而行愈下的情况。
而且俺认为这篇文章的原本的底本应该是类似《庄子》那样道家性质的世衰内容,只不过被借用过来改写扩充成了现在的样子而已。
且“有无通”本即古代一重要观念,如
《尚书•皋陶谟》:懋迁有无
《国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
《晏子春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
《尉缭子•原官》:知国有无之数,用其仂也。
《风俗通义》:凡同居,上也;通有无,次也.让,其下耳。
《大戴礼记》:彼以其钱取之左.用之于右.贸迁有无.周而通之.海内一家.何患焉.
《韩诗外传》: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
《盐铁论•本议》: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盐铁论•通有》:大夫曰:五行,东方木,而丹章有金铜之山;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西方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沙之地。此天地所以均有无而通万物也。
《盐铁论•轻重》:用针石,调阴阳,均有无,补不足,亦非也。
而道家的至德之世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提倡“通有无”的,所以才会以为“遂衰矣”。
当然,音韵上确实有些困难,但俺是主张意先的,嘿嘿。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