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小龍:論《武王踐阼》之“[化示]”應爲“亓[化示]”
在 2009/3/19 12:38:38 发布

論《武王踐阼》之“”應爲“亓

(首發)

 

 

 

《上博七·武王踐阼》簡8、簡9有如下一段簡文:

 

桯銘唯[ ]: “毋曰何傷,將長。毋曰亞(惡)害,將大。毋曰何戔(殘),將言(然)。”

 

三字,相關論述不多,张振谦先生於《上博七·武王踐阼》劄記四則》一文中說:

 

9“禍”字作:A B ,此字形體亦見於簡8,作:C ,其形體頗難分析,整理者誤釋為“”,讀為“懲”,誤。復旦讀書會認為:“疑此字或從‘化’,從‘ 示’,即可讀為《大戴禮記》之‘禍’。”[1]可從,A形可以拆分為:,C形可以拆分為:,其基本聲符應為,就是匕(音化)字,餘者等為飾筆,因此此字上部從“人”、“匕”應是“化”字。[1]

 

此字“从示”無疑,謂其“从化”或是將“”視為羨符,都是值得商榷的。戰國楚文字固然是羨符使用較爲頻繁,但是所增羨符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從未見過如此增添羨符者。楚文字中化旁常見,也未見作此形者。略舉數例:

 

 

 

三形所从皆與上舉化旁不同,楚文字字上部從未見如三形這樣上部出現橫形筆畫者。此字釋,於形未安,需另作考慮。

《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相應文字作“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筆者認為AB1B2三形應爲“亓”合文。三形中B1B2兩形寫法相同,A形稍異。B2可分爲(亓)與)兩部分,中所从化旁與三·周56·9所从化旁相同;如果這么拆分,則亓旁與化旁有借筆。又可將分爲(亓)與)兩部分,中化旁與一·性32·20所从化旁相同。A形較之B,中間簡省一豎筆,可以將A其拆分爲(亓)與)兩部分,這么拆分就是將中間的兩豎筆皆視為借筆,即亓、化共用中間的兩豎筆。也可以將A拆分爲(亓)與)兩部分,這么拆分就是認為亓、化共用中間的一豎筆。

需要說明的是,丌、亓楚文字常見,作:

 

旁下部筆畫的方向與上述字形不同,但旁位於字形一隅,又要顧及與化旁共用的筆畫,稍作改變,亦是可能的。類似情況還可參看《楚文字編》707708頁之瑟字[2]

 

 



[1] 張振謙:《上博七·武王踐阼》劄記四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15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613

[2]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2月,70770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319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319

 

点击下载附件:

0379論《武王踐阼》之 “[化示]”應爲“亓[化示]”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