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學城 何家興:“[堇/鳥]”字古文臆說
在 2009/4/28 13:35:04 发布

𪅀”字古文臆說

(首發)

 

 

張學城 何家興

南通大學文學院 安徽大學中文系

 

在翻檢《說文》的過程中,我們對 𪅀字古文形體有些不成熟的想法,現在整理出來,就教於諸位方家。

《說文》:𪅀鳥也。从鳥堇聲。古文𪅀古文𪅀古文𪅀

小徐本作。小徐本字形則更近于戰國文字。堇,大徐本古文作,小徐本古文作。戰國文字寫作(陳曼 𠤳)、各〇(復)丌(其)~(根)(郭店老子甲24),與古文形近。古文字中從鳥從隹每通用,故𪅀又可寫作難,如中山王鼎寫作,楚簡難字寫作大少(小)之多惕(易)必多~(難) (郭店老子甲14 古(故)冬(終)亡(無)~(難)(郭店老子甲15 )等形,古文當源于此形。上部從竹,殆是進一步譌變所致。

而古文當源于〇〇(則)~〇(犯)也(郭店語叢三45)。〇〇(則)~〇(犯)也郭店簡用爲“ 難”,裘錫圭先生按:“也許是‘難’字之譌。”[1]劉釗先生:“字疑為‘難’字異體或譌體。 ”[2]

殷墟甲骨文有字作。《佚》三八六反:“茲,其 。”《庫》一二一三:“丁未卜,王貞,多鬼疒亡來。”《合集》六0五七正:“癸巳卜,㱿貞,旬亡𡆥。王占曰有,其有來。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來自西。沚□告曰:土方征于我東啚(鄙),二邑,𢀛方亦侵我西啚田。”《合集》七一一八:“貞,其 (有)來自北。四月。”《合集》二四一四七:“……貞,其自南有。”《合集》四二八八反:“ 王占曰,(有),其隹丙不吉。”字或從女或從卩。女、卩意近通用。孫詒讓《契文舉例》:“字從女從壴,《說文》無此字,疑即嬉之省。”(《舉例》下廿)唐蘭《殷墟文字記》讀爲“囏”,并以爲“”、“”、“ 囏”同諧“壴”聲。(《殷墟文字記》五十六頁――六十一頁)

囏甲骨文寫作。《合集》二四一六一:“甲子卜,旅貞,今日亡來。”《合集》二四二○六:“ 己巳卜……貞,今夕亡來。”艱《說文》籀文作 。《甲骨文字典》則說”、“”、“ 囏”爲一字,“從)從(豈),或增繁作,故金文作(不𡢁簋)、(毛公鼎),是爲《說文》艱字籀文所本。 或又作,蓋皆爲人形,故可通作。”[3]象兩臂交縛之人形,爲獻祭之人牲。”[4]

我們認爲字所從的均爲聲符。是一個雙聲符的字。,從口從黑(墨刑之墨的本字),口當是區別符號。即是,艱的初文。《合集》一○一六八:“帝其降。”《合集》一○一六四:“ 。”《合集》一○一七六:“我其。”《合集》一○一七四:“ 帝不我。”《合集》三二○一七:“ 亡來。”又加注意符“火”作 。《合集》一○一八六:“西土亡。”《合集》二五三七○:“ 來丁亥。”火字發生譌變,遂作 (衛盉)、(善夫山鼎),戰國文字寫作 (陳曼𠤳)、各〇(復)丌(其)~(根)(郭店老子甲24)、~(僅)能行於丌(其)中(郭店老子乙9)、〇(喜)樂無~(限)厇(度)(上博五三德7)。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在甲骨文中 等從壴的字亦讀爲艱,可知 當是一個雙聲符的字。艱所從之“艮”亦是後世所叠加的聲符。

𪅀字從鳥堇聲。而壴堇都可以作爲囏的聲符,也就是說作爲聲符他們可以互作。故疑〇〇(則)~〇(犯)也𪅀字之異構,《說文》古文即來源於此形。值得註意的是,𪅀和艱不僅音上相近,意義亦相通。饒宗頤先生:“國有難作曰‘艱’。《大誥》:‘有大艱于西土’,《君奭》: ‘亦大惟艱’是也。”(《通考》一五六頁)[5]

 



[1] 《郭店楚墓竹簡》213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2]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216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1464頁,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3年。

[4]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1463頁,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3年。

[5]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2794頁,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本文投稿日期為2009427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428

点击下载附件:

0408“難”字古文臆說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海綿寶寶 在 2009/4/28 14:19:57 评价道:第1楼

    說已見於李守奎先生《郭店楚簡〇〇(則)~〇(犯)也字蠡測》 古研 26   頁297-301

  • 可樂 在 2009/4/28 19:51:11 评价道:第2楼

    李守奎先生文和張學城何家興先生文觀點類似,但論證過程則不同。李文論證“壴”可讀爲艱,而艱難同義且音近,從而推斷 是難之異體

    張、何之文則是通過壴、堇在甲骨中均可讀爲艱,囏爲雙聲符字,從而推斷 是難字異體。

    可作爲李文之補充。

  • lht 在 2009/4/29 9:11:57 评价道:第3楼

    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8732008-12-24 22:03:59 发布

    我正在写的一篇小文《说“艰”、“难”——兼谈“壴”的不同来源》,先把大致内容跟各位报告一下。

    我们认为“壴”作为偏旁有不同的来源:

    1、“喜”字的声符,楚简中经常用作“矣’;

    2、“树”中间的部分,从“木”(或“屮”)、“豆”声,《说文》读若“驻”;

    3、“鼓”字的初文,战国中山王器有人名“司马贾”,古书作“司马喜”,李家浩师认为“喜”从“鼓”声,“鼓”、“贾”音近;

    4、“凯”字的初文“岂”,《说文》“艰”字籀文,“难”字古文,甲骨文“艰”作从“人”从“壴”或从“女”从“壴”,都是从“岂”声。

  • 海綿寶寶 在 2009/4/29 9:54:21 评价道:第4楼

    期待大作 ! 

    不知跟裘先生釋“尌”一文的論點有何差異呢?裘先生說:“兩種“壴”形混同之過程,在戰國晚期已基本或完全完成。不知跟劉兄大作結論是否相符?

  • 一上示三王 在 2009/4/29 10:20:35 评价道:第5楼

    同期待!

  • lht 在 2009/4/29 13:12:41 评价道:第6楼

    恐怕要让两位兄台失望了,

    一是上面那段话写在去年的十二月末,不久我的电脑即全面崩盘,这篇论文收集的一些资料都已随之而去,有一有些可能已经无法挽回了。这学期英语以及其他琐事弄得我心烦意乱,还没有开始重新收集资料。

    二是我研究的重点是以语音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来源,没有过多地考虑字形的演变、混同等问题。我是吸收裘先生《释树》、《曾侯乙墓考释》的成果,指出“壴”这个字形还有第四种来源。当时还以为是我的首创,不过现在看来应该李守奎先生。李、张、何三先生都指出了相关的例子,但对这个字来源没有明确指出。我认为就是“豈”字,这是我比三位先生更进一步的地方。“豈”字也就是凯旋的“凯”字,其构形大概象一个鼓形,因凯旋有振鼓之举,故把鼓形稍作变化即成“豈”字。

    这是我从本科开始就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读过《古文字学导论》、《殷墟文字记》后产生的一个疑问。唐兰先生从他对甲骨文“艰”字的考释上提出“象意字声化”的理论,如果此理论可信,那么商代的语音面貌同战国甚至西周都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将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因此我在硕士复试提交的研究计划上,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希望读硕时能继续追踪这个问题。我在接触相关材料所涉及的语音问题时,总感觉其实是没什么太大的差别的。如果我们第四种来源“豈”的说法是正确的,则唐兰先生的理论将不能成立,今后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后代的材料去证甲骨文。如果此文能够写成,我想其意义应该在这方面吧!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