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雲:釋《弟子問》中“偃”字的一種異體
在 2009/7/13 22:39:28 发布

《弟子問》中“偃”字的一種異體

(首發)

 

劉雲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所錄《弟子問》4號簡中,有一個形體頗為奇特的字,為便於稱引,下文用A指代此字。A所在的語句是(用通行字寫出):

曰:莫我也夫曰:有地之也乎?子曰:A……[1]

對於A,陳劍先生曾有過總結性的論述:

季旭昇先生已指出其右半是“安”字。左上部分字形近於“我”字的左面部分或竪寫的“爪”形,季先生認爲是“彳”旁。今按子游即言偃,此字顯然正當以从“安”聲而讀為“偃”。“偃”係孔子回答子游問題而先呼其名,與《上博(五)·君子為禮》簡2“夫子曰:‘回,……’”等相類。[2]

先生認為A的右半是“安”字,無疑是正确的,陳先生認為A應讀為“偃”,無疑也是正確的。但由於A左半部分的怪異,大家對其結構的分析還無一致意見。

我們認為A從人安聲,應為“偃 ”字的異體字。A由於右部所從“安”字“宀”旁的左邊一撇太長了,與左上部人旁相交了,[3]這樣就使A的左上部看起來十分像 “我”字的左面部分或竪寫的“爪”形。不過若與真正的“我”字的左面部分和豎寫的“爪”形做個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來,它們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在我們所討論的《弟子問》4號簡中就有一個“我”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來,“我”字左面部分中間的筆畫,與其上下兩筆是十分協調的,而A左上部中間的筆畫,與其上下兩筆筆勢有所不同,而與其右上部“宀”旁的左邊一撇,筆勢相當吻合。豎寫的“爪”形與A的左上部也是有區別的。楚簡中“與”字的上半部分從兩個豎寫的“爪”形,如《孔子詩論》4號簡中的“與”字。我們可以看出A的左上部,與豎寫的“爪”形的區別,正如A的左上部與“我”字的左面部分的區別。

其實,象A這樣由于右部的一撇太長,而與左部筆畫相交的現象,在古文字中并不罕見,如《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6號簡中的“於”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圖版102頁,釋文考釋269-27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月。

[2] 陳劍:《〈上博(五)〉零札兩則》,簡帛網2006221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6

[3] A所從“人”旁的形體,可參李守奎、曲冰、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385-389頁所錄“人”字的形體,作家出版社,200712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713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713

 

点击下载附件:

0452釋《弟子問》中“ 偃”字的一種異體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海天 在 2009/7/14 9:35:37 评价道:第1楼

    有道理!

  • 苦行僧 在 2009/7/14 10:20:01 评价道:第2楼

    谢谢海天先生的支持(*^__^*)……

  • 雨无正 在 2009/7/14 22:09:03 评价道:第3楼

    可以引《说文》卷八人部的从人从安的字(164页右一字),说文训为“宴也”。

  • 苦行僧 在 2009/7/14 23:28:33 评价道:第4楼

    惭愧!仓促成文,没注意到雨无正兄所说的这个字,感谢雨无正兄提醒!

  • 苦行僧 在 2009/7/15 1:20:20 评价道:第5楼

    此字還見於《廣韻》、《集韻》等韻書之中,“侒”有可能是此字。不過“侒”字出現較晚,且似只見於字書、韻書之中,文獻中罕有用例,所以更有可能兩字并沒有關系,只是偶然同形而已。這樣考慮的話,“侒”字依然可能是“偃”字的異體。“偃”字從人匽聲,“匽”與“安”古音相同,都是影母元部字,而且“匽”聲字與“安”聲字古多相通,所以“偃”的異體可以寫作從人安聲的“侒”。上引陳劍先生文已指出“侒”當讀為“偃”,這一點似乎也可以作為說“侒”是“偃”的異體的旁證。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