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中鼎铭文中的数字卦新解
(首发)
朱兴国
山东淄博
宋代成书的《宣和博古图》2.17著录的“南宫中鼎一”,其铭文是:
隹十又三月庚寅,王才寒次,王令大史兄怀土,王曰:‘中,兹怀人入史,锡于武王作臣,今兄畀女怀土,乍乃采。’中对王休令,鼎父乙尊。隹臣尚中臣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
中鼎铭文
南宫中鼎铭文最后的数字卦,释文作 “赫赫”二字。宋王俅的《啸堂集古录》也著录了这件铜器,末句释作“惟臣尚中臣十八大夫八大夫”。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后云‘惟臣尚中臣赫赫’者,如‘赫赫师尹’之义。”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以为“末二奇字殆中之族微” [1]。张政烺先生认为是中的采邑之名,因此也就成了中新加的族徽[2]。李学勤先生认为是“剥之比”,并引剥卦六五之辞“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和上九之辞“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为证,认为这是 “大吉大利”之卦,所以“中把这一占筮铸于彝器” [3]。
按张政烺先生的研究思路依“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释中鼎铭文末尾的两个数字卦为剥卦和比卦,现学术界已普遍接受,但这两个数字卦在铭文中究竟该作何解释,仍值得探讨。
《周易》剥卦卦名,阜阳汉简《周易》作“仆”[4],传本《归藏》亦作“仆”,当以“仆”为正文。坤为臣仆(《损·上九》、《遯·九三》)、艮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以“仆”为正文与卦象合。“剥”与“仆”同音通假。
由包山楚简[5]、新蔡楚简[6]等筮卦书写文例可知,之卦与本卦应左右并列,而中鼎铭文末的剥、比两卦与铭文排列在同一竖行内,因此,不应理解为“剥之比”。在拙著《三易通义》(齐鲁书社2006年11月版)一书中,笔者认为此处乃是用卦符替代与卦名对应的文字。剥卦卦名,阜阳汉简《周易》和传本《归藏》均作“仆”,剥卦本名“仆”,“剥比”当读作“仆比”。比,从也。怀人“于武王时入事为王臣,今其地为昭王转赐给中,其人随之成为中的臣”[7]。“隹臣尚中臣剥(仆)比”表示中希望周王转赐给自己的那些臣仆们仆从自己。尚,希望。《礼记·表记》:“不违卜筮。”“仆比”二字用筮卦表示,可能还含有希望臣仆们决不背叛、誓死效忠的意思。
包山楚简筮卦书写文例
注释
[1]转引自季旭升:《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2003年版。
[2]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
[3]李学勤:《周易溯源》,巴蜀书社2006年版。
[4] 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图版八九、九三、一〇五等。
[6] 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图版一。
包山楚简、新蔡楚简等筮卦书写文例不见得能作为一般的文例吧,今人看到的书写文例相对古人所使用的只是少数。
阜阳汉简《周易》和传本《归藏》均作“仆”,剥卦本名“仆”,这话我不太明白。
小时候我听外公解释过这铭文,跟您这铭文根本不是一回事.
四十多年过去了,只记得他说的最后那句是一宝贵格言,叫"唯臣尚忠,臣亦仆,仆亦仆."
与占卦算命没关系.
如此看來樓上的外公也不懂古文字。
文化走原:
如此看來樓上的外公也不懂古文字。
等你弄清楚"仆"字是从何而来就明白最后那字是两个什么东西了.去吧.
愚以爲本文作者的結論是否正確仍可討論,不過南宮中鼎最後這幾個符號是卦畫,大概沒什麽好懷疑的吧。
魯明先生“亦仆”之說著實不可信。
“以卦名代字”说似不能轻易否定。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