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梁春勝:讀《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札記(下)
在 2009/11/13 15:49:11 发布

讀《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札記(下)

 

(首發)

梁春勝

51.脅蒲痛正聞惠(孔紙32.1;《樓蘭》289

按:“蒲”圖版作“”,當是“滿”字,“脅滿痛”爲疾病之症狀,如《黄帝內經素問》卷九:“肝熱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熱。熱争則狂言及驚,脇滿痛,手足躁,不得安卧。”[1]是其比。“正”圖版作“”,當是“比”字,“比”是“近來”的意思。“脅滿痛”爲一句,“比聞惠”爲一句。

52.濟白闊別積

不可言一日來

何何何来

*□云下□

*未云

□面 (孔紙32.2背面,《樓蘭》291

按:此紙亦是在有字紙上又習字,其中第一行墨色明顯比其他各行都濃(見附圖19),當是第一次所寫。一、二行之間有“何故何”三字,爲習字所書,録文缺録。第三行“何”上有一殘字,不可識,當補“□”號。第四行第一個缺釋之字圖版作“”,乃是“知”字,如索靖草書“知”作“”(《草》2866),王羲之草書作“”(《草》2867),孔紙26.1“知之”作“”(《樓蘭》246),孔紙33.2“亂世事變,不可得知也”作“”(《樓蘭》296)。“知”下的“云”圖版作“”,看似“云”,但末筆實際上是右邊一行“何”字的始筆,剔除後其字作“”,顯然是“之”字。第五行“云”圖版作“”,顯然不是“云”,而當是“言”字,如孔紙26.1“無違言”之“言”作“”,第二筆橫劃亦帶鉤。

53.張濟逞□再拜還  (孔紙33.1背面,《樓蘭》294

按:缺釋之字圖版作“”,剔除污點其字作“”,當是“報”字。草書“報”左旁似“扌”,右旁似“欠”,如居延簡“報”或作“”(居157.28;《漢草》203),皇象書《急就章》作“”(42),索靖草書作“”(《草》662),張旭草書作“”(《草》663),皆其比。此處“報”是稟告的意思,書札習用語,如晉郗愔雜帖:“九月七日愔報:比得章,知弟漸佳,至慶。”又:“二十四日愔報:比書想悉達。日諒弟佳,不及數字。愔報。”[2]王羲之雜帖:“九月三日羲之報:敬倫遮諸人去晦祥禫,情以酸割。”[3]又:“二十九日羲之報:月終哀摧傷切,奈何奈何!”[4]孔紙7正面:“濟逞白報:陰姑素無患苦,何悟奄至禍難。”(《樓蘭》160)皆其例。

孔紙24.2正面:“九月十一日勸□闊思想之懷初不去心。”(《樓蘭》234)“勸”下缺釋之字圖版作“”,日本《斯》釋作“報”,可信。其字左旁爲“幸”之俗體,如魏貴華恭夫人墓誌“執法克睿”之“執”作“”(《北圖》4/12),敦煌俗字“報”或作“”(《敦典》12);右旁則爲“欠”草書,如索靖草書“歌”作“”(《草》2466),王羲之草書“歡”作“”(《草》2473)。蓋“報”右旁隸變或作“欠”,如漢史晨碑“”作“”(《篆隸》733),白石神君碑作“”(《隸辨》149B),草書遂與“欠”混同。此段文字當點作:“九月十一日勸報:闊,思想之懷,初不去心。”

54.南通所我  (沙紙898;《樓蘭》304

按:“我”圖版作“”,當是“乘”字。如懷素草書“乘”作“”(《草》2902),吐鲁番出土高昌重光四年(623年)孟阿養夏菜園券“養夏蔥,次夏韮,合二乘”作“”(《吐魯番》1/446),敦煌俗字“乘”或作“”(《敦典》51),《玉殘·車部》“𨌤”下釋文作“”(412),皆其比。“我”皇象草書作“”,索靖草書作“”,隋人草書作“”(《草》2172),敦煌俗字或作“”(《敦典》427),與“乘”寫法有别。從文意來看,作“乘”文意通順,作“我”則不好理解,所以其字必是“乘”字。

55五日倉曹掾江涼監倉掾車成(沙木8852);《樓蘭》306

按:“”圖版作“”,《流沙墜簡》“廩給33”録作“[5],其字仍不識。林梅村釋作“深”,王羲之草書“深”作“”(《草》1457),智永草書作“”(《草》1459),“”顯然非“深”字。今按其字當是“澤”,如皇象書《急就章》“澤”作“”(18),索靖草書作“”,隋人草書作“”,趙構草書作“”(《草》1539),皆其比。

56.十月卅日受兵胡秋兒辭將勅以報著重上持刀盾營壞不及取亡失審辭□(沙木763;《樓蘭》377

按: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具”字之殘。此簡當屬審訊文書,“審辭具”就是審訊言辭全部記録在案的意思。另如橘木西圖史(12:“十月廿六日,兵王受□自下辭:□追還,不得賊物。審辭具。”(《樓蘭》526

57.以糴穀貸□見綵糴穀□貸綵十八匹謹案文書(沙木853;《樓蘭》377

按:“貸”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臧”字。如皇象書《急就章》“臧”作“”(8),索靖草書作“”(《草》2695),侯木LBT:012“驗官録世藏”之“藏”作“”(《樓蘭》477),智永草書“藏”作“”(《草》819),皆其比。此處“臧見”當是人名。

58.鍇曹謹條所領器杖亡失簿(沙木758;《樓蘭》379

按:“”圖版作“”,原注釋云:“沙釋‘’,王釋‘及’。林、孟從王。對照圖版應釋‘’。”其實王國維釋“及”是正確的,如沙紙913:“今假貸市買使及趙霸去倉卒,及去人爲書,恨不備具。”前一“及”字圖版作“”,後一“及”字作“”(《樓蘭》446),寫法相同,可以比勘。

59.將張忠坐不與兵魯平世相隨令世墜水物故行問旨請行五十  (沙木764;《樓蘭》385

按:“墜”圖版作“”,乃是“陏(隋)”字。部件“”隸楷文字常省作“有”,如北海相景君銘“隨”作“”(《篆隸》105),陳球後碑“墮”作“”(《隸辨》107A),隋梁坦墓誌“大隋開皇三年”作“”(《北圖》9/13)。《玉篇·阜部》:“隋,徒果切,落也。墮,同上。”(107A)“隋”與“墮”當爲古今字,與“墜”則非一字。

60□及以□□  沙紙926正面;《樓蘭》400

按:“以”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婚”字,右旁作“昬”。秦文字常將“氏”寫作“民”“昏”寫作“昬”就是承秦文字而來,如睡虎地秦簡“”作“”(編25;《睡編》187[6]),“昏”作“”(日乙1051[7],马王堆帛書“昏”作“”(却3;《馬編》272),劉熊碑陰作“”(《隸辨》39A),同紙“迷昏”亦作“”。“婚”下一字圖版作“”,僅存左旁“女”,疑是“姻”之殘。

61詩兮可共遵仲□(沙紙926背面;《樓蘭》400

按:“仲”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𡰱”字之殘。“尼”俗書作“𡰱”,如魏高英墓誌“出俗爲尼”作“”(《北圖》4/57),《干禄字書》“尼”俗作“”(17)。“仲尼”爲孔子之字。

62.當□□當須仰侍(沙木875正面;《樓蘭》412

按:第一個“當”圖版作“”,當是“尚”字。劉炟草書“當”作“”,皇象草書作“”(《草》2767),王羲之草書作“”(《草》2769),孔紙28.1b“十一日當”作“”(《樓蘭》258),皆與“”寫法有别。第二個“當”圖版作“”,當是“常”字,參本文第41條。

第一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熱”字,如王羲之草書“熱”作“”(《草》2560),是其比。孔紙9.1c背面“想”作“”(《樓蘭》166),孔紙25.1“想早其宜”作“”(《樓蘭》238),與“熱”寫法有别。馬紙261“想□夫婦何似”之“想”圖版作“”,“規欲向臺時想”之“想”圖版作“”,據字形二字亦當是“熱”字。

第二個缺釋之字圖版作“”,疑是“卿”字,如居延簡“卿”或作“”(居233.1A;《漢草》185),王羲之草書作“”(《草》500)。此段文字當點作:“尚熱,卿常須仰侍”,應是書札殘簡。

63.十一月十日□[][]□□(沙木799;《樓蘭》415

按:“日”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染”字,“染”當是人名。林梅村釋“梁”,非是。

64.取絲近見垂當出我婢□當啖咀垂便首道□□(沙木770;《樓蘭》424

按:“掌”圖版作“”,當是“牽”字。“牽”本從“牛”,漢隸或變似“于”,如漢《熹平石經·周易》“牽”或作“”(《篆隸》77;進一步變作“手”,如唐扶頌“牽”作“”(《隸辨》44B。“”與“字形完全相同。末缺釋二字圖版作“”,疑是“相抄”。這段文字意思還不清楚,需要進一步研究。

65.□牛二匹  (沙木757;《樓蘭》428

按:缺釋之字圖版作“”,可能是“壹”字。“牛二匹”圖版作“”。孔紙14.2“賈綾綵匹數作“”(《樓蘭》180),沙木839“右驢十二頭,駝他二匹”作“”(《樓蘭》380),吐魯番出土北涼玄始十二年(423年)失官馬責賠文書一“馬一匹”作“”(《吐魯番》1/14),可見末一字顯然非“匹”字。今按末二字當是“一豆”,如趙構草書“豆”作“”,近人草書作“”(《草》3508),皆其比。此處“豆”當爲“頭”字之省或假借字。

66. 温伯兵張遠馬始今當上堤勅到具粮食作物

將勅

詣部會被勅時不得替留設解(沙木769正面;《樓蘭》438

按:“替”圖版作“”,字形不甚清晰,王國維、林梅村、孟凡人等均釋“稽”,可從。“稽留”就是延遲停留的意思。

“設解”的“解”就是“解故”的“解”。《後漢書·祭遵傳》:“師次長安時,車駕亦至,而隗囂不欲漢兵上隴,辭説解故。”李賢注:“解故謂解脱事故,以爲辭説。”[8]李注不確。“解故”應當是同義複詞,“解”是“解説、辯解”,“故”是“緣故、緣由”,“解故”就是“托詞、藉口”的意思,“辭説解故”就是找藉口替自己辯解。《晉書·陳頵傳》:“建興初制,版補録事軍。參佐掾屬多設解故以避事任。”[9]“設解故”就是“找藉口(推脱某事)”的意思,“設解”則是“設解故”的省稱。這是一件由“將”發出,命令張遠、馬始二人上堤服勞役的文書,“被勅時,不得稽留設解”,就是命令二人接到勅命後,不得延遲,也不得藉故推脱。

67*外都耳□ (沙紙929;《樓蘭》452

按:“都”圖版作“”,當是“御”字。“御”隸書中間部分或變作“先”形,如敦煌漢簡“御”或作“[10],張遷碑作“”(《隸辨》128A),皆其比。

68.限本事(馬木213背面;《樓蘭》456

按:“本”圖版作“”,當是“左”字。隸楷文字“工”“匕”二旁相混,如魏元悦墓誌“葬其考靖王陵之左”作“”(《北圖》3/145),魏嚴震墓誌“窆于洛陽長陵之左”作“”(《北圖》4/11)。此簡正面文字爲“都督泰始三年以來被曹節度所下雜文書本事”,編者注釋指出此簡是檔案文書的簽牌,這批文書是“都督府曹節度從泰始三年給樓蘭地方官署的文書”;所謂“本事”,胡平生認爲是指直接下達的文書事,而不包括其他轉發來的文書事。以上説法皆可信,此簡背面的“限左事”,正説明這組檔案文書被編入此簡的左邊,並且只限於被編入的這些簡。

69作□駝它一匹六歲(侯木LBT:022;《樓蘭》480

按:“作”圖版作“”,當是“假”字,如孔木12“部曲軍假司馬”作“”(《樓蘭》94),是其比。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胡”字,如皇象書《急就章》“胡”作“”(10),孔木10“胡閠那”作“”(《樓蘭》92),孔紙28.15“健胡清高”作“”(《樓蘭》264)。“它”圖版作“”,當是“他”字,如王羲之草書“他”作“”、“”(《草》211)。“胡駝他”應當就是胡地的駱駝,如孔紙18.3“殺胡駝他”(《樓蘭》194)。這應當是一枚借物契。

70[]月廿日龍頓首頓首别□忽

久每當爲一身塗路  (馬紙249;《樓蘭》513

按:“别”下缺釋之字圖版作“”,馬斯伯樂釋作“里”,當是。如皇象草書“里”作“”,王羲之草書作“”(《草》3594)。此處“里”應當就是“鄉里、故里”的意思。“當”圖版作“”,當釋“常”,參本文第41條。

“一身”二字圖版作“”,當爲“勞”字草書。“勞”睡虎地秦簡作“”(爲12;《睡編》205),小篆作“”,漢代草書常常將上部的“炏”省作四點或三點,如居延簡“勞”作“”(居82.36)、“”(居132.37;《漢草》260),又連筆、省併寫作“”(居185.34A)、“”(居485.26;《漢草》260),字形似“功”。索靖草書作“”(《草》4163),王羲之草書作“”(《草》4162),將“炏”省作短横或點劃,正與“”寫法相同。這種字形樓蘭出土文書中多見,如樓蘭出土文書孔紙26.1正面“近遠益增勞”作“”(《樓蘭》246),孔紙26.1背面“勞想”作“”(《樓蘭》246),孔紙26.2背面“未面勞聞”作“”(《樓蘭》248),皆其例。“别里忽久,每常爲勞”,文意亦通暢。

《樓蘭》中還有幾個字應當釋爲“勞”。如孔紙33.1背面:“舍人功甚。”“功”圖版作“”(《樓蘭》293),當是“勞”字。又孔紙33.1正面:“南昌兄功甚。”“功”圖版作“”(《樓蘭》292),字形不甚清晰,但結合文意顯然也應當是“勞”字,日本《斯》正釋作“勞”。

71.□白□(橘紙西圖史(28019;《樓蘭》530

按:“白”前一字圖版作“”,當是“直”字,如敦煌俗字“直”或作“”(《敦典》553),“值”或作“”(《敦典》554),皆其比。

72.已呼燒奴問馳意猶惟

難便口爲斷作張半其主云

欲尒便當早了於意何

如故示  (橘紙西圖史(8)“已呼”正面;《樓蘭》547

按:“馳”圖版作“”(見附圖20),當是“駝”字,其字又見敦煌文獻,《敦煌俗字譜》有收録[11]。“”圖版作“”,乃是“兩”字[12]。“其”右邊又有一“其”字,“主”右上方有兩點,當代表“主”字。此處當録文標點作:“便口爲斷作兩張,半其主,其主云……”。

“難”圖版作“”,乃是“疑”字。“惟疑”就是“遲疑,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如《文選》卷二○潘岳《關中詩》:“翹翹趙王,請徒三萬。朝議惟疑,未逞斯願。”[13]陶淵明《詠三良》:“一朝長逝後,願言同此歸。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14]《宋書·禮志一》:“雖禮代不同,文質或異,而鄭爲儒宗,既有明説,守文淺見,蓋有惟疑。”[15]《南齊書》卷九《禮志上》:“既聖惟疑,羣下所未敢詳。廢置之宜,仰由天鑒。”[16]皆其例。

73  萬琦當□□一□□

 琦還頓首頓首□

□□□當□思

 如常也疑

 □□□悉□□□□(橘紙西圖史(8)“已呼”背面;《樓蘭》549

按:此殘紙亦是在有字紙上習字(見附圖21),字較大、墨色較濃的三行(即釋文二、三、五行)當爲第一次所書連屬之文;行間所書字較小、墨色較淡者(即釋文一、四行)當爲習字所書,其文不能連貫。此外“琦還”的“還”字,字較小,墨色也較淡,亦當是習字所書。

“頓首”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别”草書,如皇象草書《急就章》“别”作“”(4),王羲之草書作“”(《草》153),智永草書作“”(《草》154)。

“别”下一行首字圖版作“”,疑是“後”字。“後”下一字圖版作“”,當是“經”字,如皇象書《急就章》“經”作“”(32),智永草書作“”(《草》3394)。“經”下一字圖版作“”,當是“年”字,如皇象書《急就章》“年”作“”(39),王羲之草書作“”(《草》181)。“當”圖版作“”,當是“常”字,參本文第41條。“常”下一字圖版作“”,當是“有”字,如馬紙170+171正《急就章》殘紙“勉力務之必有憙”作“”(316)。“思”下有一字,圖版作“”,下半殘,不識。此行“後”“經”“年”“有”四字又與習字所書之字筆劃粘連,“後”旁邊的字作“”,乃是“相”字草書,其他字墨色很淡,不易辨識。

最後一行“悉”下一字圖版作“”,當是“書”字草書,如漢簡“書”或作“”(漢43.1;《漢草》58),皇象書《急就章》作“”(33),孔木25“假從事辛酉書”作“”(《樓蘭》102)。其下一字圖版作“”,疑是“不”字,如智永草書“不”作“”(《草》2141)。

總之,此紙可以連貫的文字當録文標點作:“琦頓首頓首。别後經年,常有思□。□□悉。書不□□。”

74.□□故未

示在□(橘紙西圖史(8)“故未”甲面;《樓蘭》549

按:“故未”上圖版實只有一字,作“”,當是“徒”字。“在”下一字圖版作“”,乃是“近”字,如孔紙25.1“近及羌帝白”作“”(《樓蘭》238),孔紙26.1正面“近遠益增勞”作“”(《樓蘭》246)。

75.這這

這□(橘紙西圖史(8)“這這”乙面;《樓蘭》549

按:第一個“這”字圖版作“”,當是“適”字,如王羲之草書“適”作“”(《草》1748),沙紙929“處而遠適”作“”(《樓蘭》452),孔木10“前部胡閠那適到”作“”(《樓蘭》92)。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聞”字,如孔紙25.3背面“以相聞”作“”(《樓蘭》242)。

76並明陽盛於上陰類

*□穀於倉蠶

*□有寒暑日有短

*□似其賈不(馬紙254;《樓蘭》554

按:“”圖版作“”,乃是“缺”字,左旁似“垂”,“缶”“垂”俗書相混耳。如魏寇憑墓誌“傷單弦之缺聽”作“”(《北圖》4/63),敦煌俗字作“”“”(《敦典》333)等。“有寒暑”之前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時”字之殘,“短”後一字當是“長”,“[]有寒暑,日有短[]”,文意通暢。這段文字應當出自古書,其爲何書俟考。

77.息男蒲龍年六[](馬紙260;《樓蘭》556

按:所謂“死”字,圖版作“”,乃是“物故”二字。注釋部分引池田温釋文,池田氏正録作“物故”。

78.曲□□*

以親詩*

恭近*

衣服*

者所*(馬紙255;《樓蘭》559

按:此殘片出自漢劉向《説苑》卷一九《修文》:“《書》曰五事,一曰貎。貎者男子之所以恭敬,婦人之所以姣好也。行步中矩,折旋中規,立則磬折,拱則抱鼓。其以入君朝,尊以嚴;其以入宗廟,敬以忠;其以入鄉曲,和以順;其以入州里族黨之中,和以親。《詩》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孔子曰:‘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又:“衣服容貎者,所以悦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悦耳也;嗜慾好惡者,所以悦心也。”[17]

79自天子出

*者行化之

*俗莫善於

是故聖王(馬紙256;《樓蘭》558

按:此殘片亦出自漢劉向《説苑》卷一九《修文》:“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禮,治定作樂。禮樂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是故聖王修禮文,設庠序,陳鍾鼔,天子辟雍,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18]

80*□處難吟無以自喻汝(馬紙261;《樓蘭》558

按:“處”圖版作“”,當是“夜”字,如吐魯番出土義熙寫本《毛詩鄭箋》殘卷(三)“厭厭夜飲,不醉無歸”作“”(《吐魯番》1/138),敦煌俗字或作“”(《敦典》488)。“難”圖版作“”,當是“歎”字,右旁爲“欠”草書,如同紙“規欲”之“欲”作“”。“□夜歎吟,無以自喻”,文意通暢。

81.欲守吾之本真□□慕古人之遺風顛託□*

□誨第七(馬紙257;《樓蘭》560

按:“本真”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也”字。“也”下缺釋之字,圖版作“”,當是“常”字。“顛”圖版作“”,當是“𩕾”字,如魏王神虎造像記“𩕾生生之處”作“”(《北圖》3/6),敦煌俗字或作“”(《敦典》524)。“託”後缺釋之字圖版作“”,疑是“稱”字之殘。此句録文標點當作:“欲守吾之本真也,常慕古人之遺風。𩕾(願)託稱(?)*。”

此段文字顯然出自古書,但筆者尚未檢得出自何書,有待讀者賜教。

82.病我必速[]*

寇害也使民*

徒歸徒*(馬紙259;《樓蘭》560

按:此處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公患之,使告于晉。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其來也不寇不爲寇害,使民不嚴,異於他日,齊師徒歸徒空也。”[19]

 

附記:本文承導師施謝捷先生審閲並提出寶貴修改意見,特此致謝!

 

附圖:

     

1.孔木2  2.孔木10  3.孔木14  4.孔木21  5.孔木23  6.孔木49  7.孔木55  8.孔木57

      

9.孔木59 10.孔木9011.孔木10012.孔木101 13.孔木114 14.孔木116

15.孔紙19.116.孔紙22.15  17.孔紙31.4背面

 

18.孔紙31.4背面19.孔紙32.2背面20.橘紙西圖史(8  21.橘紙西圖史(8

  “已呼”正面 “已呼”背面

 



[1] 山東中醫學院、河北醫學院《黄帝內經素問校釋》414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版。

[2]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2089頁下欄,中華書局1958年版。

[3] 同上注1589頁下欄。

[4] 同上注1591頁上欄。

[5] 羅振玉、王國維《流沙墜簡》166頁,中華書局1993年版。

[6]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簡稱《睡編》),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7]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496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740頁,中華書局1965年版。

[9] []房玄齡等《晉書》1893頁。

[10] 王夢鷗漢簡文字類編40頁,藝文印書館1974年版。

[11] 此處據冷玉龍等編《中華字海》1649頁,中華書局1994年版。

[12] 參劉樂賢《釋魏晉南北朝時期解注文中的“兩”字》,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5-160頁。

[13] [南朝梁]蕭統《文選》280頁下欄。

[14]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984頁,中華書局1983年版。

[15] [南朝梁]沈約《宋書》340頁,中華書局1974年版。

[16]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121頁,中華書局1972年版。

[17] 趙善詒《説苑疏證》562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18] 同上注559頁。

[19] []阮元刻《十三經注疏》1983頁上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112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113

点击下载附件:

0549讀《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札記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admin 在 2009/11/13 16:05:23 评价道:第1楼

    本網編輯按:由於原文圖片較多,現分成上下兩篇發佈。

  • hupshps 在 2009/11/13 20:51:06 评价道:第2楼

    《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有释文,作者是没看到还是看了假装没看到???许多考释皆被“忽略”,当做作者新发现,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也是文风问题!!!

  • anqing 在 2009/11/13 21:44:47 评价道:第3楼

    非常惭愧,《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的释文没有看到,因此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非常感谢hupshps的批评。

  • 微密倓塞 在 2009/11/14 10:39:12 评价道:第4楼

    俺想,梁春胜先生一定是没看到《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的释文,否者,梁先生绝不会视而不见的。

    再有,学术上很多都是“英雄所见略同”,没啥大惊小怪的。hupshps先生把它上升为“文风问题”,是很偏颇的。。。

     

  • hupshps 在 2009/11/14 16:19:51 评价道:第5楼

    既不知不为过吧!

     

  • anqing 在 2009/11/14 16:22:27 评价道:第6楼

    刚粗粗核对了一下《中国简牍集成》二编《新疆卷》的释文,本文所释绝大部分与《新疆卷》相同,全同者计有3、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5、26、28、29、31、32、35、37、39、40、43、44、45、46、47、48、50、54、55、56、58、59、60、61、66、67、71、75、76、77、78、79、80、81、82等,共51条;部分相同者计有5、6、23、27、30、33、36、38、41、42、51、69、72、73、74等,共15条;不同者计有1、2、4、13、24、34、49、52、53、57、62、63、64、65、68、70等,共16条。

    作者才疏学浅,没有全面调查文献资料,因此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此谨向《新疆卷》释文的作者胡平生先生和汪涛先生致歉,向所有的读者致歉。同时再次感谢hupshps先生的尖锐批评,您的批评将会让我终生受益。微密倓塞先生的好意,在下也非常感激。

    作者已经从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毕业,目前处于失业状态。作者投稿时本没有署单位,此稿上的单位名是发稿编辑所加。在此恳请编辑先生将单位名去掉。本稿反映的作者文风问题,同样是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所抵制和憎恨的,作者在此亦向中心所有老师和同学致歉。

    为谋生计,作者以后还会在道上混,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此文恳请编辑先生永久保留,以为对作者永久之鞭策。

  • such 在 2009/11/14 18:59:30 评价道:第7楼

    殊途多同归。

  • such 在 2009/11/14 19:18:19 评价道:第8楼

    请作者不要内疚。我是有单位之人,对古文献略知皮毛。可我们单位(某高校)图书馆连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都没有,我自己也没有,买不起,写文章不和别人撞车才怪呢!

    看来,条件对人治学有影响。再者,若有这方面的论著目录就好了,已经有学者在做,企盼早日问世。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5979